摘要: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课改中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把握教学目标,开展综合性学习二.把握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三. 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开展综合性学习 四.进行有效评价,开展综合性学习。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024-01
《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对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大有帮助,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我来谈一谈几点看法:
1.把握教学目标,开展综合性学习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就是预设目标,这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但如果所有的教学活动及其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都是预设的,这就漠视了学生生命体的主动性、丰富性、整体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体,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发展。生成性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生成的目标。虽然在基于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中,单向传授式的教学活动总能毫不费力地沿着教学活动的预设程序进行,但在基于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激发智慧涌动的课堂里,却总是在突破着活动的预设,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生成性目标”。正是这类活动适度而有序的不断生成,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在教学活动教师要记教案,但上课时教师就不能背教案,而应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例如我在教学完四年级上册《中外童话》一单元后,决定开展“我的童话王国”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手抄或打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童话故事装订成册,接着让学生全班讨论,写感受,进行评价,最后让家长点评。这样下来,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
2.把握教学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在口语课“我会拼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各种拼图,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产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的愿望,这时可以创设“夸一夸自己的拼图”,“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让学生写下赞美拼图的话语,拼图完成后,组织一次展评,师生共同评议、欣赏,以此加强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例如:《查字典比赛》本节综合活动课分4 步进行,自查字典、小组比赛查、全班比赛查、交流方法。在活动课之前,我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配合,让家长任意说出几个字,然后学生查出这些字,第二天到学校来交流成果。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事先有了一定的准备,即使对原先没有掌握查字典方法的学生,也能让他们有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交流成果还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快速查字典方法的兴趣。而活动课过程中,我通过出示字词让学生自查,保证了他们正确查字典之后,开始锻炼他们查字典的速度,先是小组内比赛查,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比赛,让学生进行公平竞争,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其中,我是引导者、组织者。最后请夺冠的学生交流心得,其他学生可以学习方法。在这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对这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查字典可以增加学生积累词语的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通过这节课,我想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查字典的方法,更多的是学习语文学科的方法。我想以后,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3. 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能达到目的,我认为教师组织活动可以不拘形式。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在“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让学生写倡议书,设计公益广告词等一系列活动,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小学教学参考》 2004年10期
论文作者:曾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综合性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查字典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