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蒙学对我国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论文_刘菁菁

传统蒙学对我国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论文_刘菁菁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9

摘 要:蒙学即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蒙学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我们称之为蒙学读物。本文从传统蒙学的道德教育理念、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当代儿童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传统蒙学 蒙学读物 儿童德育

一、传统蒙学“以德为先”的道德教育理念

我国古代蒙学读物的撰写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水平,古代蒙学读物的编写者们秉持学龄前期幼儿身心单纯、未经雕琢的观点,如果此时合理地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施教,适当地帮助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扩大生活常识的贮备率,增加基础性知识的获得,坚持这样的蒙学教育观念,更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为后续幼儿认知阶段的发展打好基础。《汉书·食货志》在记述“教人之大略”时说过:“八岁入小学, 学五甲六方, 书记之事, 始知室家长幼之节; 十五岁入大学, 学先圣礼乐, 而知朝廷君臣之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传统蒙学德育强调要重视对儿童进行 “长幼之节”、“君臣之礼”、“孝悌忠信之事”的教育, 这也是我国古代德育的教育理念体现。我们应坚持以现代视角审视我国传统蒙学的道德教育理念,以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增强幼儿的文化自觉性,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礼仪行为和社会道德规范。中国传统蒙学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知识和礼仪行为规范类知识两部分,针对这两部分道德教育内容,相应地我们应该树立以下道德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活动目标,即:培养幼儿爱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基本伦理观念,引导幼儿形成泛爱之心,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合作与分享;以现代社会视角教育幼儿理解并遵守主流社会行为规范和礼仪准则,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自理生活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传统蒙学“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内容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培养正直的道德品格,儿童启蒙时期是“成德”( 确立正确的道德知识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的关键阶段。传统蒙学教育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规范的礼仪方式。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提出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有“今教童子,帷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礼俗,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知觉。在形式方面,“忠”、“孝”、“悌”等道德伦理规范借助于事例典故的形式教导给幼儿,如《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蒙学读物的道德教育内容中,“孝”的内容更是居于首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就包括培养幼儿与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为幼儿习得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可的基本社会行为规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不论是道德伦理内容还是行为习惯和基本礼仪的培养都体现了幼儿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我国古代蒙学读物中相关的道德教育内容和《纲要》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求相吻合,让幼儿在初步认同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基础上,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当代幼儿早期教育所包含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三、传统蒙学对当代儿童道德教育的几点启示

1.强调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皮亚杰认为,在学龄前期的儿童,由于其道德发展水平大多处于他律阶段,再加上自我中心主义的影响,更多地是以自我需要是否得到关注与满足作为自己进行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蒙学读物产生的历史背景早已远离当代,社会性质的变迁和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其中一部分内容与幼儿当前所处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不相符合,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将当代儿童道德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以现代社会视角,教育幼儿理解并遵守主流社会行为规范和礼仪准则,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自理生活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运用生活德育的德育方法。作为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着重关注于教育对象将道德知识自觉内化为符合社会主流文化所认可的道德行为,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儿童道德教育更应着眼于由知识到行为的转变上,从小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其一生将受益匪浅。而当前我们儿童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强调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授,其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生搬硬套、强行灌输。所以,在儿童道德教育方法方面我们应该结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采用适合儿童道德教育的行之有效之法。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幼儿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尽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道德教育机会,利用日常生活中有关道德的教育事件,及时启发幼儿,选择性地让幼儿参与其中。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吾仁,选注《新编蒙学宝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王黎芳 中国古代蒙学对当代儿童品德教育的启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71。

[3]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第145-147页。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论文作者:刘菁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传统蒙学对我国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论文_刘菁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