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产权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产权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西方经济理论关于公共产品的分析
1.1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涵义
根据消费品的特征,西方产权经济理论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所谓公共产品,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为: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的减少。萨缪尔森所定义的纯粹的公共产品不同于公共所有资源(如石油、草原等)。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它的消费不减少别人对它的消费。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1)非排他性。所谓非排他性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
(2)消费的非竞争性。所谓非竞争性,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提供出来,没有必要排斥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因为该产品的增加不会引起边际成本的任何增加。而私人产品却不同,对于绝大多数私人产品而言,增加消费者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私人产品,这当然会引起资源投入的追加;同时,也有可能因为消费者蜂拥而至,以致供不应求,从而使后来消费者无法得到满足。
根据上述公共产品的两大消费特征,公共产品可以这样进行定义:公共产品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两者缺一不可。
而私人产品具有严格的排他性消费特点,一双鞋子不可能同时穿在两个人脚上;我吃了一个苹果就排斥了他人吃这个苹果。所以从效用或利益上讲,私人产品没有“外部影响”。从生产角度来看,生产私人产品的生产者能够决定谁可以获得这一产品。谁为此支付了价款,谁就有权消费这一产品。因此,私人产品一般意味私有权利,私人产品的生产者也就可以排斥那些不愿为此支付费用的人获得这一产品,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特征,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产品付费的消费者,或者排他的成本极高,以致排他成为不可能,出现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对称,因此,就不存在私人生产公共产品激励,这时政府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私人产品是消费者与生产者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实现交易,消费者可以排他性地使用他所购买的产品,生产者也可以把生产的成本通过交易实现补偿,实现收益内部化,所以私人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有效供给。
1.2 公共产品的属性:纯粹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现实中同时具有上述严格定义的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非常少的,所以对公共产品的定义可以从两方面加以修正。一方面,可将同时具有上述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定义为纯公共产品(pure public goods);另一方面,可考虑放松上面对于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严格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定义的准公共产品(impure pubic goods)。也就是说,纯公共产品可以定义为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产品,私人产品是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竞争性的产品;而准公共产品可以定义为或者具有非排他性,或者具有排他性的产品。直接来讲,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社会产品。它是具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特征的混合产品。
2 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
根据西方产权经济学关于公共产品的分析,我们来分析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公共产品的属性。
其一,对于本地公民来说,进入地方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览和外借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消费对象是本地居民。因为地方公图书馆是通过地方税收再以财政支出的形式提供的,对于本地公民来说,阅览和外借消费不存在排他性。只要是本地公民,都可以免费进入,进行阅览、外借(当然地方公共图书馆也要收取一定的办理借书证的费用,但只是手续费、工本费,不是针对借阅图书的消费支出)。任何一个本地居民不可能独占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消费,而不让本地其他居民进入图书馆消费。当然,尽管有些本地居民没有对图书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或需求很少,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而没有进入本地图书馆消费或者很少进入图书馆消费,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进入地方图书馆消费的权利,而是他们基于“经济人”成本与收益的理性分析,自动选择了不进入。
其二,对于外地居民来说,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阅览消费具有非排他性,但外借消费具有排他性。
在目前我国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对于外地居民的阅览消费是开放的。外地居民凭身份证等有效证可以办理阅览证进入阅览,但相对来说收费略比本地居民高(具体表现就是办理各种手续、证件费等),所以阅览是非排他性的。但是我国目前各地公共图书馆对地外地居民只限于阅览,不能外借,因而外借消费对于外地居民来说是排他性的。
其三,地方公共图书馆对非现实读者具有排他性。
这里的非现实读者指没有办理阅览证和借书证的所有本地和外地居民。前面我们分析地方公共图书馆具有非排他性,暗含的条件是居民在持有阅览证或借书证的情况下,然而地方公共图书馆办理各种证件需要付出成本,因而图书馆需要得到成本补偿,读者在办理证件时需支付一定的工本费才能成为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所以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在进入图书馆内消费之前,都必须先成为其会员,如果不是图书馆的会员,不可能进入图书馆内进行消费。所以地方公共图书馆对于非会员是排他性的。
其四,从消费规模来看,地方公共图书馆在一定消费规模之内是非竞争性的,超过某个临界点,则成为竞争性的。
这是因为在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条件下,增加一个读者数量,图书馆的边际成本为零,亦即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边际成本不会因为进入图书馆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非但如此,地方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对外地居民进入消费收取一定费用以获得成本补偿。然而地方公共图书馆并非完全非竞争性的,因为图书馆的空间、馆藏资源总是有限的,在一定空间和信息资源的约束下,图书馆的读者容量也是有限的,当进入图书馆进行消费的读者数量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后,图书馆的边际成本就会大于零并趋于上升,并出现拥挤消费现象,同时读者之间也会产生负的外部经济,经济学把这种拥挤现象称之为“公地悲剧。”下面用表1来总结地方公共图书馆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表1 地方公共图书馆准公共产品的特征
特征 排他性 竞争性
外借
查阅外借查阅
本地居民
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
外地居民
排他性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
消费规模在 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
消费规模超
过临界点
排他性排他性 竞争性 竞争性
(注:“——”表示对外地居民是排他的,当然无所谓存在竞争性与否)
由上可知,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消费没有纯粹公共产品同时具备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特征,也没有私人产品同时具备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只是相对而言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几重特点。所以地方公共图书馆是一种介于纯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产品是不可分的,在它的容量约束之内是可以同时由许多人来消费的,但是超过了一定的消费规模就会发生拥挤。詹姆斯·布坎南把这种具有对消费规模限制的准公共产品称为俱乐部产品。所谓俱乐部产品,用詹姆斯·布坎南的话说就是:“有趣的这样的产品和服务,它们的消费包含着某些‘公共性’,在这里,适度的分享团体多于一个人或一家人,但小于一个无限的数目。‘公共’的范围是有限的。”
俱乐部产品的主要特点在于:(1)排他性。俱乐部产品仅仅由其全体成员(它是由具有某种资格、并遵守俱乐部规则的单个成员组成)共同消费,因而排他是可能的。(2)非竞争性。单个会员对俱乐部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会减少其他会员对同一产品的消费。因而俱乐部产品又接近于公共产品。但区别在于,俱乐部的消费规模是有限的,只限于全体会员。这就是说,俱乐部产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有临界点的。一旦过多会员进入消费,非竞争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很明显,地方公共图书馆不是由一个读者单独消费,而是由众多具备阅览和外借资格的读者(这里相当于俱乐部里的成员)共同消费。然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容量和馆藏资源是有限的,读者人数并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并进入地方公共图书馆消费,亦即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消费规模是有范围和临界点的,如果消费规模过度就会产生拥挤。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方公共图书馆是一种俱乐部形式的准公共产品。
3 地方公共图书馆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
我国的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供给方式是采取地方财政支出的形式提供。然而从前面消费的特征分析,我国的地方公共图书馆是一种俱乐部形式的准公共产品。当具有进入馆内资格的读者人数超过一定的规模后,另外一部分也交了税并且有意愿进入馆内消费的本地居民就不能进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本地居民谁先办理手续和证件谁就有先动优势,可以成为俱乐部成员,成为有资格消费图书馆产品和服务的读者。由于地方公共图书馆容量限制,总有一部分本地居民被排斥在俱乐部之外,然而这些俱乐部之外的本地居民也通过交税提供了图书馆建设。由此引出一个公平问题,同样交了税,有人可以成为入馆读者进行消费,有人却不能,那么地方公共图书馆可否以谁获益谁出钱来提供?
由于准公共产品具有界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特性,在供给上相应地引起供给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的争论。无论是由政府提供还是由市场提供,其衡量的标准都是一致的,即公平与效率。对于准公共品,一般而言,消费者所享受的准公共品的数量是相同的,亦即不考虑初始条件,享受准公共品的消费过程或机会是平等的,因而其享受结果也是平等的。所以,在衡量准公共品提供的机制中,可以相应地忽略公平标准,着重从效率标准出发。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供也应是如此。
考虑到图书馆这种准公共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投资长、预期收益不确定的产品,假如不由地方财政支付提供。而根据公平的标准向俱乐部会员也即读者(这里的会员人数当然远小于本地居民人数)收费来提供,势必出现经费不足,使图书馆的资源储量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没有可持续性,出现地方公共图书馆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也即在地方公共图书馆供给上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地方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具有巨大的外部经济作用的准公共产品。所谓外部经济,这里的主要表现是收益外溢。也就是说,读者通过地方公共图书馆获得了知识与信息,自身也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但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所以地方财政应该成为地方公共图书馆供给的主体,地方财政提供地方公共图书馆资金是我国现行条件下理想的制度安排,供给上是有效率的。
然而考虑到为促进整个社会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促进社会发展,全国各个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应与全国各地的居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外地居民能享受本地居民一样待遇免费入馆吗?是否可按市场的原则对外地居民进行收费?我们认为,外地居民并没有提供税收建设本地公共图书馆,可以收取一定高于本地居民图书馆人均支出的费用,这也可以作为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或增加信息资源的经费来源。
总结起来,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供给机制应该是地方财政提供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资金最主要来源,对于外地居民可收取一定的高于本地居民人均图书馆建设支出的费用作为地方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额外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