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论文_1蒋和国,2沈彦君,3孙朋朋,4张旭

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论文_1蒋和国,2沈彦君,3孙朋朋,4张旭

1.身份证号:14010219810521XXXX;2.身份证号:14010219810117XXXX;3.身份证号:14272619851207XXXX;4.身份证号:14022119811005XXXX;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复合、面向工程、突出特色”的教学思想,对本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贯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充分开发不同专业课的思政理论内涵,从而构建思政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为例,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1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1.1加强基础原则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通过设立通识教育平台和基础教育平台,构建融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专业学科基础、相近专业学科基础为一体的基础教育体系。通过强化基础教育,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继续深造和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2注重复合原则

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与经管等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有效途径,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我校是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强化人文社科知识的要求,在通识教育平台中设置人文社会科学模块、艺术与美育模块,在基础教育平台学科选修课中设置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等课程,鼓励学生跨专业攻读企业管理等第二学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1.3面向工程原则

工科学生应具有面向工业化建设的工程素质,工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包括必要的工程设计、生产设备操作技能、生产技能、实验技能及科研能力等。课程体系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实习、实训、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实践及创新创业实践等环节,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4突出特色原则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与相关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和食品工程专业的密切联系,在专业教育平台上增加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给排水处理工程、食品加工废水与固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教育平台增加了相关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科研与生产实践、学科专业竞赛、公司创建与运营实习等实践环节学分,努力将环境工程专业优势和特色反映在课程建设体系中,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2.1专业目标

本文尝试从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角度出发,以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认真开发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单元,并积极总结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将其准备生动地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也是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力争使其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使学生对中国的环境工程专业课有基本的了解,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学到一些新的环保理念。

2.育人目标

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打好知识基础,提高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将理论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原理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之中,专业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隐性课程,其根本是坚持立德树人,要想“润物无声”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充分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3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

3.1基础课程体系设置

基础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模块,即通识教育平台和基础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分为通识基础课(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体育、军事理论等;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模块、健康教育模块、工具与方法模块、艺术与美育模块、自然科学模块。基础教育平台分为学科基础课(必修课)和学科选修课,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电工学、机械基础、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测量学、环境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土壤学、生态学原理等课程。通识教育平台和基础教育平台一起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能力、专业素质及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3.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教育平台建立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之上,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限选课和任选课)。根据社会对环境工程类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专业学科特点,我们构建了“污染控制技术”、“给排水技术”、“环境管理技术”和“专业特色技术”四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群。每个模块由四门以上的课程组成:污染控制技术模块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给排水技术模块包括水泵与泵站、给水处理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工程控制与仪表等课程;环境管理技术模块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标准与法规、工程经济学等课程;专业特色技术模块包括环保设备、环境修复、环境材料等课程。各模块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紧密,加强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为实现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保障。课程模块群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实践效果。

4.课程思政意义

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其实施既能认真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工作,充分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又能按照“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的总体要求,本着“一体多翼”的原则,以环境工程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其思政内涵及功能,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准备把握十九大精神对于环境领域人才的要求,又能更好的学好专业,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添砖加瓦,服务于人类。

结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已开展一段时间,部分思政改革内容已开始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想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思政内涵和德育功能,必须通过“课程思政”引领专业教改,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通过对专业目标、育人目标等的有效实施,体现育德内涵,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因此,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为国家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教育管理,2017.

[2]王奇,冯琳.环境专业本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6,(6):31-35.

论文作者:1蒋和国,2沈彦君,3孙朋朋,4张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论文_1蒋和国,2沈彦君,3孙朋朋,4张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