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太子厌食饮配合捏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论文_马蕴莉,卢晓梅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太子厌食饮结合捏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探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患儿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小儿厌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相应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捏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食欲变化情况及其对应的中医病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小儿厌食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小儿厌食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食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厌食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应用自拟太子厌食饮口服结合捏脊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关键词】自拟太子厌食饮; 捏脊治疗;小儿厌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161-02

小儿厌食是指小儿长期食欲降低,食量减少,甚至厌恶进食的病症,属于祖国医学“不饥不纳”、“伤食”、“积食”“恶食”“不思食”等范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1至6岁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者,可使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低下,而易患他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转为疳证[1]。因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是提高小儿厌食治愈率的关键。有相关研究表明,小儿厌食的临床治疗成为医学的重点关注问题,其临床治疗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在其临床治疗中应用口服中药联合捏脊治疗具有深远的探究价值[2]。本研究应用口服自拟太子厌食饮结合捏脊治疗,并辅以精心护理和饮食调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天水市麦积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治疗的小儿厌食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确诊为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其主要病症为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排除其他疾病如肝炎、肺结核、消化道疾病等引起的厌食。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小儿厌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6岁,平均(4.50±1.02)岁;病程0.4~1年,平均(0.75±0.12)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6岁,平均(4.40±1.14)岁;病程0.5~1年,平均(0.79±0.1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下表。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以西药胃酶合剂10ml,3次/日,口服;乳酸菌素片0.8g,3次/日,口服。

治疗组:以自拟太子厌食饮口服配合捏脊治疗,其中药组成方剂包括太子参9g、山药15g、白术12g、芡实9g、茯苓12g、炒扁豆9g、莲子6g、、使君子6g、丹参6g、陈皮3g、焦三仙各6g。水煎二次混匀,分三次口服,一日一剂。方中用太子参、山药、白术为君药以健脾益气。臣药以芡实、茯苓、白扁豆、莲子、丹参补脾益肾,清心除烦;使君子、焦三仙消谷化积。佐以陈皮疏肝醒脾助运。在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的基础上加用捏脊治疗,捏脊疗法:捏脊宜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空腹时进行,捏脊前松解或脱去患儿上衣,暴露整个背部,让患儿俯卧于床上或平抱怀中,施术者先在其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两三遍,使患儿肌肉松弛,气血流通,然后两手呈半握拳状,以食指二、三节抵在小儿的尾骨处,向上推起皮肤,再以大拇指捏起,如此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 自长强穴向上边推边捏边放,直到大椎穴为止。这样连续捏拿2遍 ,第3遍时要行 “捏三提一”法,最后再用双手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腧穴上揉按一会儿,每 日1次。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方便、无创、安全、可靠、易于掌握、无痛苦。本课题主要是针对脾胃气虚型在传统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基础上加用捏脊治疗,以加强治疗效果。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喂养方法,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搭配要平衡,避免饭前吃甜食,少吃不宜消化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喂食以开导为主,从孩子喜欢的食品着手,不要强迫进食;提高精神上的护理,改善家居环境,以促进孩子食欲。两组患儿同时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患儿的食欲及进食变化情况。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为患儿的食欲、体重显著增加,精神佳,面色红润;显效则为患儿的食量、体重有增加,精神较佳,面色有较大改善;有效则为食量、体重有轻微变化,面色无改变;无效则为食量、体重、面色无任何改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比率之和。患者的中医病证改善情况则根据患者症状分级标准进行记分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组间资料对比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治疗组厌食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厌食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食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厌食在中医上相当于“不思食”、“恶食”等病证。主要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对小儿厌食导致的不良影响的高度认识,小儿厌食成为医学重点关注问题。中医辩证分型主要有脾失健运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以及肝脾不和型四种类型。临床中药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本课题以治疗脾胃气虚型为主,在传统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基础上加用捏脊治疗。脊柱的深层有督脉,脊柱两侧各有两条膀胱经,膀胱经上布满了五脏六腑的腧穴。腧穴其实是五脏六腑跟脑联系的枢纽。五脏六腑的信息,通过经络传达给脑,经过脑处理分析之后,大脑再发布指令,协调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捏脊治疗实则是通过局部刺激来保证脏腑腧穴和督脉的通畅。保证信息能够及时迅速的传递,从而达到及时自我治疗。小儿生理特征就是消化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食物的消化不会及时高效,当消化道贮存了太多的食物,对脏腑来说产生负担了,就会反馈给大脑,大脑协调。让身体其它功能减缓运行,多提供能量给胃系统,让消食成为主要主要的活动,减轻胃肠道负担,所以捏脊能够帮助小儿消化吸收食物。捏脊方便、无创、安全、可靠、易于掌握、无痛苦,根据小儿进食情况以及患儿中医相关病症改善情况,统计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达到提高疗效,提高患儿健康水平,促进其生长发育。中医中药对该病的治疗有完整而系统的辩证论证思想。本课题组自拟太子厌食饮结合患儿的临床病症进行辩证应用。中药制剂不仅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念,即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也反应了社会及临床医疗的需求性,技术性,科学性。本次研究通过在传统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的基础上,加用捏脊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护,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受传.“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九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4.

[2]韩斐,苗雨清.对小儿厌食症捏脊疗法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12期.

论文作者:马蕴莉,卢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自拟太子厌食饮配合捏脊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论文_马蕴莉,卢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