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耕地抽样监测系统方案要点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耕地论文,要点论文,监测系统论文,方案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抽样调查的适用性
为了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及时掌握我国耕地总量及其变动的信息。为此,可采取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全面调查的方法,即普查,近年我国进行的土地详查即属于普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方法,即从全国土地面积中抽取一部分面积作为样本,根据对样本面积内的耕地面积的调查统计来推断全国耕地的总体。
作为一种现代统计调查的主要手段,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由于抽样调查工作量可远小于普查,可大幅度节约调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性。而且由于在总体一定的变异程度下,抽样调查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样本的绝对量大小,而与总体的大小关系不大,因此,规模越大的总体,采用抽样调查在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就越明显,所以抽样调查更适于我国这样的土地大国。
其次,也由于抽样调查的工作量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从而更及时地反映总体变动情况,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第三,抽样调查远比普查易于组织实施,可根据调查目标和调查内容灵活设计,对各类调查有广泛的适用性。目前,抽样调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普遍采用,包括用于人口、社会、经济、医学、生物学、农业等许多领域的数据收集,在我国抽样调查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在许多领域得到采用。以人口领域为例,我国自80年代初起即开始进行全国人口变动年度抽样调查,每5年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也称为小普查或简易普查,政府人口管理部门用这些抽样调查来监测普查之间的人口变动。许多领域多年的实践已证明,抽样调查在我国也同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建议在我国建立全国耕地抽样监测系统。以下所列是关于建立该系统的一些方案设计要点。
2 建立系统的目的
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已成为今后加强土地管理,发挥计划及规划功能时,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日常统计的失实,从人口控制实践看,不管中央采取何种措施,地方上都很难一下子扭转。因此中央实施定期抽样调查,是完全必要的。目前为配合人口管理,已形成经常性的定期与不定期的人口抽样调查制度。保护耕地,同样是一项重要国策,也应建立相应的定期抽样调查制度。抽样调查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取得令人相对满意的调查结果。当前中央正组织力量清查1991年以来土地占用情况。下一步的工作应从经常性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建立一种运作成本较少,效率较高的调查制度。因此,围绕非农占地变动情况,建立我国农地、耕地变动情况定期抽样调查制度,定期估计全国耕地与农地资源总量,并监测变动情况、特别是非农占地所造成的耕地减少,已势在必行。
2.1 建立调查制度的目的
第一,及时掌握我国农地、耕地变动方面的基本动态。第二,为短中长期占地预测和占地计划提供比较可靠的信息。第三,能够作为中央加强土地管理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之一(从实际工作考核角度考虑,实地抽样调查也是遥感技术分析等方法不可取代的),定期与不定期抽样检查能给地方经常性的考核压力,再融合刑法处罚、干部政绩考核以及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有关措施,可以形成较为有力的土地违法监督制度。
2.2 基本作法
可采用每年进行小样本调查,推断全国耕地和农地变动。每5 ~10年做较大样本调查,推断全国与各省耕地与农地变动。同时,根据土地管理形势在5年内可增加1~2 次全国性的专门针对非农占地变动的抽样调查,用于推断全国与各省的非农占地变动情况(每年全国的非农占地仅几百万亩,非农占地抽样调查工作量很小)。为降低成本调查可由当地政府组织,但每次调查后,对各省调查点,中央应组织力量进行更小样本量的抽查复核,校正各省资料。并根据这种校正,决定中央有关的宏观调控措施。
2.3 技术与资金方面的可行性
农地,耕地变动与人口变动相比,抽样调查更易进行,结果也将更准确。以往的土地详查已为调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根据各地航片资料图,将实地调查结果与之对比,就可取得相对准确的结果。当调查目的是了解非农占地变动情况时,实际勘查中只需寻找图中没有的非农占地,调查更为简便、经济。
土地详查全国财政预算为3亿元。全部摊到耕地上, 每亩耕地调查成本0.15元。全国1%样本量需300万元。但是,必须注意耕地抽样调查与详查有几点重大区别:第一,详查对象是全部土地,不单是耕地;第二,详查有拍航片与制图方面大量的基础上工作,而抽样在以往航片图的基础上进行;第三,以非农占地变动为主要目的的调查,实际勘测面积更小,只需勘测详查中没有记载的那部分非农占地。目前全国每年非农占地估计为500万亩左右,在详查图的基础上, 抽样中勘测样本顶多几十万亩。因此,尽管详查时经费比较紧张,物价目前还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估计经费不是很大的问题。
3 方案要点
这里主要讨论农地、耕地的抽样调查。非农占地抽样调查的方法是类似的。
3.1 调查总体的定义
a 以中国31个省、市、 自治区的农地(耕地加园地)为抽样监测的目标总体。
b 对最好以农地(耕地加园地)为抽样监测的目标总体的说明。
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表明,1986~1995年10年间,我国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占地共减少10266.3万亩(6844千公顷),年均1026.7万亩。其中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占71.0%。非农建设占29%。这里要指出,农业结构调整虽导致耕地减少,但并不减少我国农业用地总量。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这种调整又是适应市场食品消费需求而增减的。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本身应视为我国保障食物供给、不断提高居民食物消费水平、消费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业结构调整占地一般是可逆的,与非农占地意义完全不同。二者统计上应有所区别。国际上的农业统计,除耕地指标外,又通常把耕地及多年生作物等永久性农田(我国称为园地)合并统计,统一称为农用地,这是有道理的。从现实上看,目前我国有关的统计均未反映出“七·五”、“八·五”期间我国耕地减少而农地是增加的。即这10年间我国累计开荒面积3253.6万亩(2169千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367.2万亩,与上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占地)增减相抵后,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986年至1995年累计减少1887.54万亩(国土局有关调查认为, 非农建设实际占地超过了统计数2倍多。所以我国耕地减少比上述统计数更多)。但从农用地看,这一期间非农占地量远少于新增耕地量,使农用地统计数还增加约5000万亩,年均500万亩。足以抵消非农占地统计不实的影响而有余。 目前我国的统计口径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纳入耕地减少类,不明底细,似乎这些已不是农用地,这种单一的统计口径,会人为增加人们对农地减少及食品供应安全方面的恐慌,显然需要改进。
鉴于农地变动情况同样是全面反映我国保障食物供给形势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今后在统计上除现有耕地指标外,循国际惯例,也应增加一项农业用地统计指标(耕地加园地),以直观而全面地反映这一变动状况。有关的监测调查也应顾及这一指标。
3.2 调查与推断的指标
为目前各耕地统计指标(增加,减少,非农占地,及各项之构成)加上园地,既多年生作物用地统计。
3.3 抽样方法:分层多级区域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抽样
分层的主要目的是:第一,提高抽样精确度;第二,事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子总体,便于按需要作分地区统计。可采用分层因子包括地理区域、耕地面积、土地构成特点等。实际采用何种因子还取决于设计时可获得何种资料。
多级PPS 抽样:鉴于耕地调查必须以较小地块为基本调查统计单位,而我国地域辽阔,不可能直接抽取出小的地块,因此必须采取从大单位逐级抽取较小单位的方法,这也是我国其它领域抽样调查普遍采用的方法。采用PPS 方法的原因是地域抽样单位的规模(此处为面积)存在很大差异,若采用每级等概率方法,会难以控制样本规模的随机变动,而这种随机变动会给调查的组织实施和调查结果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实现PPS抽样, 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在抽样框上所有抽样单位都应附有规模大小的度量值(土地面积)。
3.4 抽样框与抽样单位
主要推断指标的统计计量单位为面积单位,如公顷或亩,但这样的单位无法在抽样框上识别,因此抽样框上必须使用可识别的且与面积相联系的单位。为此,适于作为抽样单位的是现有的地理行政区划单位。
对于多级抽样,需要确定各级抽样的抽样单位,其中初级抽样单位的确定对调查的精确度和费用的影响最大。根据我国的情况,综合考虑精确度和费用二者的权衡,确定将县级单位(大中城市的区、小城市)作为初级抽样单位。这样,依次以乡级单位作为二级抽样单位,在乡级单位内,以村级单位或其它可识别的单位作为末级抽样单位,即基本的样本点,在其中进行耕地测量,取得所需的调查数据。
3.5 样本量
3.5.1 年度调查样本量
样本量是根据主要推断指标即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一定的精确度来推算的。根据1995年的统计,全国耕地面积合计为20.50 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为14.2%。按5%显著性水平、相对误差不超过2.5%(极限误差不超过0.71个百分点)推断总体,简单随机样本需要的样本点数就不少于5000个。考虑到采用的是整群抽样,还必须考虑整群方法造成的设计效应。由于在我国没有全国耕地抽样调查的先例,缺少设计效应的经验数据,只能根据一般抽样调查的经验假定。根据国内外许多抽样调查的经验,设计效应多在2~3之间。取中间值2.5, 则样本点数不少于12500个。根据调查组织实施的可行性考虑, 全国样本可共抽选250个县级单位,在每个县级单位内平均抽选50个样本点。
在经过实际调查后,应及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主要指标的设计效应,并据此对样本量作适当的调整。
3.5.2 每5年调查样本量
每5 年调查的样本量的基本考虑是:提高主要推断指标的精确度,同时对全国其它地类的面积与构成情况进行估计,同时适当兼顾分地区(耕地大省和若干省最初的大区域)的耕地子总体推断。设将主要指标的精确度提高一倍,则相应地样本量需为年度样本的4倍,即约50000个样本点。
若一次完成在经费上有困难,大样本调查的一个替代方案是将其设计为滚动样本,每年在部分地区进行大样本调查,从而将全国的大样本调查分散在数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