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规模经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规模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追求规模经济的热潮正悄然在我国兴起。对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加以澄清,以告诫人们,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某些误区。
一、规模经济中的产品需求问题
规模经济系指规模的“收益递增现象”。具体地说,就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产品单位成本的下降。如图1RD06101所示。图1中,横轴代表产品产量,纵轴代表产品价格或单位成本,LAC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P为市场价格。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由于个别企业对产品的价格不产生影响,因此P是由市场决定的。LAC则表示,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单位成本先是小降,直到达到曲线LAC的最低点G,这时所对应的生产量通常被称为“最小最佳规模”,一旦产量超过,则单位成本就出现上升。现假设企业原来的生产规模为Q[,0]从图1可以看出,这时的总成本为矩形ABQ[,0]O的面积,总收益为矩形PCQ[,0]O的面积,企业的利润为PCQ[,0]O-ABQ[,0]O即矩形PCBA的面积。一旦企业的生产规模由Q[,0]增加到Q[,1],这时的总成本相应就是矩形FDQ[,1]O的面积,总收益为矩形PEQ[,1]O的面积,利润则为PEQ[,1]O-FSQ[,1]O即矩形PEDF的面积。显然,由于企业将生产规模从Q[,0]扩大到Q[,1],结果提高了利润的绝对量(PEDF的面积>PCQA的面积),也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PEDF的面积/FDQ[,1]的面积>PCCBA的面积ABQ[,0]O的面积)。这种利用扩张规模来提高企业利润率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
从上述规模经济的实现过程可以看出,规模经济理论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是产品价值的实现不存在困难。也就是说,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产品的需求是不存在问题的。事实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任何一种产品均是有差异的,因此,人们对该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同时还取决于人们的消费习惯。偏好、消费时尚等。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产品的价值实现量均受该产品的需求曲线的约束,见图2RD06102。图2中DD曲线表示产品的需求曲线,其它曲线则与图1相同。这里我们仍假定企业起初的生产规模为Q[,0],此时产品的单位成本为BQ[,0],市场价格为P[,0],因此,起初的总收益为P[,0]“C”OQ[,0]的面积,总成本为ABQ[,0]O的面积,则企业利润为P[,0]CBA的面积,由于P[,0]CBA的面积大于0,说明企业有盈利,并且从图2还可看出,这时产品还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其差额为CE[,0]。如果企业为了追求规模经济,采取扩张规模的措施,其产量从Q[,0]上升到Q[,1],这时虽然表面看来单位产品成本从BQ[,0]下降到FQ[,1],但由于产品受需求曲线的限制,产品的销售量只能从Q[,0]增加到D[,0],而正是Q[,1],也就是说,这里将有Q[,1]-D[,0]数量的产品的价值不能实现,使得企业的总收益不是P[,0]·Q[,1],而是P[,0]·D[,0],即P[,0]ED[,0]O的面积,而企业的总成本利为GFOQ[,1]的面积,这时企业的利润为P[,0]ED[,0]O的面积减增GFQ[,1]O的面积。从图2容易看出,这时企业能否盈利就在于比较P[,0]EKG的面积与KFQ[,1]D[,0]的面积的大小。若P[,0]EKG的面积大于KFQ[,1]D[,0]的面积,则企业仍有盈利,至于这时是否从追求规模经济中获得了规模收益,则取决于(P[,0]EKG的面积─KFQ[,1]D[,0]的面积)/GFQ[,1]O的面积与P[,0]CBA的面积/ABQ[,0]O的面积的大小,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意味着有规模经济;如果前者等于后者;则表明既无规模经济,也无规模损失;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有规模损失;无论上述哪种情况,企业总归还是有盈利;若P[,0]EKG的面积等于KFQ[,1]D[,0]的面积,这时企业既无盈利,也无亏损,但却存在着规模损失(因为企业起初是盈利的);若P[,0]EKG的面积小于KFQ[,1]D[,0]的面积,则意味着企业有亏损,这不仅说明有规模损失,而且说明企业因此极有可能破产,如果企业破产机制不存在,则说明企业只能长期在亏损的状态下维持。
以上的论述说明:追求规模的扩张在通常的情况下可能能实现规模经济,而在有的情况下,不仅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反而会带来规模损失。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有关这一点只要我们再次观察图2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原因就在于对于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市场条件,不同企业的LAC曲线和产品的需求曲线DD两者所处的位置有很大的差异。假设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位置如图2所示,而产品的需求曲线不是图2中的DD,而是变得更加平坦(或陡峭),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带来规模经济(或规模损失)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这就说明产品的需求弹性是规模经济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并且它与规模经济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即产品的需求弹性愈大,就愈有可能从追求规模的扩张中获得规模收益;反之,产品的需求弹性愈小,规模收益的现实性愈小,而规模损失的可能性反而愈大。因此,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品的需求问题,切忌盲目上规模;此外还必须注意市场条件及其运行机制(这一点将在下面专门讨论)的问题。
二、规模经济中的市场条件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实行规模扩张,使产品单位成本降低,那么,这一企业在客观上就有条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而同类企业由于尚无这一条件,结果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类企业也紧随降低产品价格,这时该产品的整个市场价格下降,由于同类的其它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高于该企业,该企业就可将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到本企业单位成本之上,其它某些企业单位成本之下的某一点上,在这种状况下,若其它企业在市场上仿效本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则必然只能在亏损状态下运营,这就决定了一些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的企业破产,一旦一部分企业破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原先由破产企业满足的部分就必然向其它企业转移,这就在无形中使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大,从而使得产品的需求不存在困难;二是同类企业并不降低产品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就出现同种产品多种价格,在市场上该种产品同质的条件下,消费者自然而然会选择价格较低者,从而也就意味着该企业产品需求的扩大,相反,高价格产品的价值则难以实现,出现滞销现象,结果也必然是以其中的一部分企业的破产而告终。因此,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规模经济是在挤占别人的市场的情况下实现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垄断企业来说,由于它具有垄断地位,客观上它不仅有获得平均利润的充分条件,而且还有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的优势,因此,对这类企业而言,盲目地追求规模经济只能是自己为自己套上锁链。对于非垄断企业,如果试图以追求规模经济来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我国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最终的结果极可能与当初的预期背道而驰。因为在扩张规模的同时,相应降低产品的市场售价,同类企业也会仿效,也相应降低产品的价格,即便是亏损企业也会如此行动,结果市场对各企业产品的需求量的比例不变,因而不会存在规模收益。特别是如果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又不以降低价格来刺激需求,则规模扩张的直接后果就是带来产品的大量积压,最终导致企业亏损。总之,无论企业在扩张规模时是否降低价格,在一个没有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经济环境中,就会形成:“该死的死不了,该活的活不好”的企业运行格局,并由此导致我国经济效率低下和效率长期呈下降之势。因此,我们认为,与追求规模经济相比,更重要的在于尽快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三、规模经济中的其它问题
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除了上面论及的需求问题和市场条件问题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以外,还有两个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和政府对大规模的偏爱。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愈来愈大,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作用甚至已居于最主要的地位。从这一点看,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更为重要的方面,而追求规模经济则显然属于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落后,仅靠技术进步来占领国际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利用“后起国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大量进口技术,从而减少产品研制、开发的成本,回避风险并节约时间,然后利用低工资优势打回先行国市场,这就是说追求规模经济仍然在发展中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追求规模扩张必须考察到技术的消化吸收程度,如果进口技术在没有被消化吸收以前就盲目地国产化上规模,结果必然使产品质量下降,从而不仅不能打回先行国市场,反而连国内市场也会丧失。有关这一点,天津“可耐牌”冰箱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八年前,天津“可耐牌”冰箱不仅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且已经开拓了国际市场,冰箱厂经济效益也良好。可是,由于决策的失误,在冰箱生产技术还没有被完全消化吸收的情况下,就决定上规模,结果生产规模是上去了,可是“可耐牌”冰箱因由“可耐可耐,人见人爱”变成“可耐可耐,拉回家就坏”,结果使得“可耐牌”冰箱不仅丧失了国际市场,而且国内市场也被同业挤占,一个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变成了亏损企业。
另一方面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政府职能尚无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政府对追求规模的扩张有很强的偏爱,各地竞相争规模第一的现象就是这种偏爱的有力证明。大家都在“上规模”,但由于没有考虑到这种规模的无效性,或考虑到了,但由于对个人的升迁更为看重,结果是越上规模,效益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