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杨玉东[1]2004年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关于改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校本的行动研究。笔者从对数学本身的认识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响应数学和数学教育专家“注重实质”的倡导,提出一种“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理念。它持“动态的拟经验主义”数学观,提倡数学教学应扎根于学生的常识和经验,超越对数学技巧性的过度追求、深入到情境性问题的数学核心;让学生经历类似数学家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的猜想、合情推理、(试误)探究、检验、证明等,并不断重组新的常识或经验,学习所教主题的数学本质。 研究的对象是两位小学教师“有余数除法”的教学和两位初中教师“勾股定理”的教学,这里的“两位”分别是职初教师、经验教师。要求每位教师就同一主题进行叁轮授课:常规的自然状态下的教学;尝试实施“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和改进实施“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是: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职初与经验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有何差异、改变和共同之处? 研究过程中,质的研究是基本方法。从第一轮课后开始,教师和同事、研究者们开展集体备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笔者始终参与其中,采用了课堂录像、课后访谈、反思日记、记录教研活动等手段收集资料。分析主要采用了匹兹堡大学“QUASAR课题”研究成果中的“数学任务框架”、“任务分析指南”、“保持和降低高认知要求任务的因素”等作为工具,并使用了录像带分析技术和语言交流的语义分析。研究的结果以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式呈现。横向比较针对职初和经验教师的每一轮教学的异同,纵向比较则针对每位教师的前后叁轮教学的变化。 通过横向比较,发现每轮授课各有叁个共同点。第一轮授课:(1) 具有一定的“套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2) 强调知识结果的获得,较少关注数学过程,忽视本质;(3) 教师对经验的依赖程度偏高却对教学设计缺乏理性的反思。第二轮授课:(1) 教学背上了“理念的包袱”,授课内容繁杂且严重超时;(2) 强调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关注到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3) 教师过于依赖集体备课的 摘要的设计思想。第叁轮授课:(l)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融合、表现出连贯性;(2)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获得;(3)教学表现为集体智慧的优势。 纵向比较中发现两个重要现象:职初和经验教师的叁轮授课经历了“关注教材和个人经验”、“关注新理念和他人经验”到“关注现实课堂中学生的获得”的变化过程;各轮授课进行中,职初与经验教师的授课环节与时间分配逐渐出现令人惊讶的相似或相同。 通过“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共同点表现在:(l)教师对授课主题的思想有了深刻理解;(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数学知识发生过程被凸现出来、为维持学生高认知水平的行为增加了;(3)教师行为的改变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4)教师的教育理论观和反思意识增强了。 职初与经验教师也表现出了差异:(:1)在实施常规性学习任务时经验教师优于职初教师;而在实施挑战性学习任务时则反之。(2)在教学观念层面,经验教师的教材观明显发生转变,学生观较为丰富和深刻;而职初教师在这两方面表现不够明显。(3)反思的深刻性方面,职初教师不如经验教师,也不象他们那样倾向于从一种整体、宏观的角度来表达个人的观点。 通过本行动研究,笔者对‘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认识深化了。它是一个围绕什么是所教数学主题中“最为本质的、基本的要素或构成”这个基本问题扩展了的问题系统,是一个回归课堂教学实践的动态思考过程。它不仅指实施的或理想的“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而且指教师带着“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符合课堂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气 根据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一些教师教育方面的建议:研究人员介入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教育中“不连续性教育”的一条途径:教师通过行动后反思要学会“向自己学习”;反思意识的培养要有具体的“反思内容”;教师观念与行为的同步改进,·关键是要存在“认知冲突”;“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可以成为教师批判性“再思考理念本身”的工具。

李艺[2]2013年在《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避免“过度形式化”和“过度情境化”的偏向,回归数学和教学的本质。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尝试建立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使得本原性问题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深入发展。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再创造”的数学教学观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的特征,主体是提出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宏观设计(以数学学科的统领性观点作为设计出发点)—中观设计(以数学学科内容入手作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微观设计(进行具体的教学产品设计)。

徐文彬[3]2009年在《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学科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问题教学"可谓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核心。但各种已有的问题教学譬如尝试题教学、情景题教学、开放题教学、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方法论教学等,都面临着需要解决"技巧与情景之间的对立和矛盾"问题。而源自数学课堂教学的本原性学科问题则把技巧与情景一起融入到"揭示、理解并欣赏数学的学科本质"活动当中。本原性数学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加强;而且,它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智慧,可以促使教师向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可以帮助教师转化数学发展史上的"原初性问题"和数学哲学家们所建构的"数学发现的逻辑问题"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学科问题"。

徐文彬[4]2007年在《本原性学科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文中认为“问题教学”可谓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核心。源自数学课堂教学的本原性学科问题是把技巧与情景一起融入到“揭示、理解并欣赏数学的学科本质”活动当中的问题。本原性数学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加强,而且它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智慧,可以促使教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可以提高教师转化数学发展史上的“原初性问题”和数学哲学家们所建构的“数学发现的逻辑问题”,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学科问题”。

董海茵, 刘献英, 赵银善, 张弟[5]2010年在《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在"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理念指导下,讨论了如何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质,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并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杨玉东, 李士锜[6]2005年在《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一项改进教师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这是一项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行动研究,旨在从数学教师改进自身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来理解职初和经验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差异、改变和共同之处.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数学“带余数除法”的叁轮课堂教学,采用匹兹堡大学“QUASAR课题”研究成果中的“数学任务框架”、“任务分析指南”、“保持和降低高认知要求任务的因素”等作为分析工具,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到具体的有意义的结论.

杨玉东, 徐文彬[7]2009年在《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实践与反思》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对"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前期四年立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回顾。其基本理念是:超越对于技巧性问题的过度追求,深入到情境性问题所涉及到的学科实质,用反映学科本质的一系列问题来驱动课堂里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关于该学科的本质认识。文章从揭示学科概念背后的本质含义、经历学科命题背后的思想方法、构建命题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知识体系、还原训练习题为挑战认知的系列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对怎样发掘学科本质问题并用以驱动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朱广科[8]2016年在《基于本原性问题数学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数学和小学相比,内容抽象严谨,客观上给学生理解造成了难度,不少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缺少对数学本质的挖掘和学习策略的提炼,表现为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无法达到寻根溯源的效果.为了能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我们设计了初见成效的自主变式课堂教学模式——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初中数学变式教学.1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

朱广科, 孟凡敏[9]2016年在《“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文中指出开题报告作为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在数学教学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本文无论是写作的规范性,还是研究内容的实操性,都是值得借鉴的,故在此作为范例,供大家参考。

朱广科, 孟凡敏[10]2018年在《“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笔者发现如今教师都很热衷变式教学,因为变式教学可以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中,笔者发现,当前的变式教学还存

参考文献:

[1].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D]. 杨玉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 本原性问题驱动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D]. 李艺. 闽南师范大学. 2013

[3]. 课堂教学中的本原性学科问题研究[J]. 徐文彬.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4]. 本原性学科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5]. 高等数学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探讨[J]. 董海茵, 刘献英, 赵银善, 张弟. 辽宁高职学报. 2010

[6]. 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一项改进教师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J]. 杨玉东, 李士锜. 数学教育学报. 2005

[7]. 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实践与反思[J]. 杨玉东, 徐文彬.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8]. 基于本原性问题数学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 朱广科. 中学数学月刊. 2016

[9].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J]. 朱广科, 孟凡敏.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6

[10].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J]. 朱广科, 孟凡敏.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8

标签:;  ;  ;  ;  ;  ;  

“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