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逻辑的政治历程解读与呈现_消费观论文

人生逻辑的政治历程解读与呈现_消费观论文

生活逻辑的政治课解读及呈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逻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实施意见”则强调“……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新课标的理念导向和实施意见都共同指向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关注生活,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

对照课标精神和中学政治课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解读“生活逻辑”这一整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的方法论基础,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有效呈现,成了体现新课标教学导向、提高思想政治课信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核心问题。

一、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

生活逻辑是一个偏正词组,因此,要界定“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还得从生活这一基本概念入手。

1.生活的内涵和特征。生活是一个有着多重意义的常用概念,它可以指生存——人和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也可以指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背景。但从教育生活观来看,生活是“人的生命动态展开的过程”,即人通过生活才能成为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具有的特征是:第一,生活的主体应该是人——有意识的能动的人,而不是动物或其他生物。第二,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是自然和社会——构成生活展开的基本条件。第三,生活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能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人基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活动,逐步丰满人的本体,凸显人的社会属性。

因此,生活的本质应该是人在自然和社会时空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的活动过程。

2.逻辑的内涵和特征。英语logic,原意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规律性等。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多义词,结合逻辑学的定义和课标中生活逻辑的表述,我们把逻辑界定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思维的规律、规则”等。因此,把握逻辑概念,需要抓住以下特征:第一,抽象性。逻辑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反映现实,并借助抽象的思维过程来反映逻辑本身。第二,深刻性。逻辑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象,揭示了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

3.生活逻辑的现实本意。综上所述,我们结合生活的本质内涵和逻辑的基本定义,把生活逻辑理解为体现或反映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各种活动的内在规律。

二、生活逻辑的政治课解读

高中政治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知识为载体,培育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它具有很强的思想导向性、理论逻辑性、时代性、生活性等特点。基于这一课程定位和学科特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活逻辑有其所独有的内涵。

1.从政治课的动态发展来看,生活逻辑应包含从感性素材到理性本质的飞跃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其本身就是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的统一过程,其理论逻辑的发展依赖于生活逻辑。在这一过程中,感性素材以其生动、丰富的特性更易于我们理解,而理性本质则不能被我们直接感知。因此政治课生活逻辑首先表现出的是丰富多彩的原生态生活本身,然后是人从抽象思维活动到归纳生活本质的过程。比如,经济生活中对于消费观念的阐述就是源于对日常生活中消费行为的提炼;哲学生活中的诸多原理,就是人类对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的思维的基本理解和抽象;对政府职能的概括,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政府行为的理性表达。

2.从政治课的内容呈现看,生活逻辑应包含过去、现实和未来三个生活时态的纵向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横向侧面。从纵向发展看,人类的生活是过去生活、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延续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诸多观点或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或抽象的反映,如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分配制度、财政税收、金融运行等;或是对未来可能生活的预想或描绘,如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科学发展观等。“生活逻辑”应是对各种生活时态规律性的总结。

从横向侧面看,社会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内容相应地设计为以下四个部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因此,我们所探究的生活逻辑也应包含以上四个层面的内容,包括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艺术等生活中的基本内容以及隐含在这些生活现象之中的规律和本质都可纳入政治课生活逻辑这一范畴中。

3.从政治课涉及的课堂资源看,生活逻辑包含制度生活逻辑和日常生活逻辑。制度生活逻辑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人类的制度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内容,从通俗意义上讲,就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规范或制度的本质内容。日常生活逻辑是满足人自身生存需要的自在性生活中所包含的符合社会生活的习俗和规则等,对政治课教学而言,日常生活逻辑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能直接引导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并进一步理解制度生活的内涵,从而树立起与社会制度生活相符合的日常生活方式,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政治课的生活逻辑内涵非常广泛,它是我们解剖政治课理论逻辑的重要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呈现生活逻辑是提高政治课教学信度的必要途径。

三、生活逻辑的课堂呈现

(一)一则呈现生活逻辑的典型课例

现以2005年杭州市高中优质课评比中杭师院附高吴欣华老师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为例解读上述内容。

1.消费观念“大碰撞”。播放一则自拍的反映祖孙三代不同服装消费观的家庭DV,并围绕“祖孙三代对服装消费观念有哪些不同”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得出青年人注重品牌、个性,中年人注重料子、质量,老年人注重价格、质量等结论。然后,以晶晶和外婆为例,交流祖孙三代在吃、住、行、娱乐、积蓄等方面的差异,列表如下:

晶晶

外婆

最喜欢吃海鲜,最讨厌吃

蔬菜吃得较多,几乎不

吃 吃青菜。下馆子、吃KFC较下馆子,剩菜还用来下

频繁,也吃零食。 泡饭吃。

住 赞成贷款买房,我家现在就 有住就行,绝不贷款折

在按揭。再说我们还年轻嘛!

腾。至今地面未装潢。

行 如果公交车站离家较远,或 出行坐公交车,早点起

者要迟到了,当然要打的。 来车就不挤了。

娱 喜欢买CD、小饰物还有大 看电视,逛公园,旅游

乐 头贴什么的。每年暑假旅游 公费考虑,自费一般不

要老爸老妈掏钱。 去,太累又伤财。

积 我是“月光族”,有时还要问保密,总要给子孙留点。

蓄 爸爸再私下讨点用用。

由上可知两者差异:老年人比较节俭、保守;年轻人比较开放,喜欢消费。

2.消费观念差异“寻根究底”。讨论:为什么两代人的消费观念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经济收入、预期支出、所处时代、年龄差异、文化传统等存在差异。探讨:在这些因素中哪个是最重要的?导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消费观念“大家评”。讨论:老年人的观念你赞赏吗?为什么?引导分析:消费对生产的影响——倡导适度消费。

4.消费原则“大家循”。讨论:三代人的观念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你有哪些建议?总结原则:第一,适度原则。①国情(详),②家情:(略)。第二,协调原则。①学生调查——消费结构,②杭州市的消费水平(质量)——恩格尔系数与杭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第三,健康原则。①肥胖问题,②介绍健康的饮食观念,③倡导绿色(环保)消费。结束语: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和感受;向同学们倡议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和观念。

这节课以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祖孙三代对于服装消费的不同观点碰撞导入,并进一步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吃、住、行、娱乐、积蓄”等具体生活问题,通过分析解剖其中的矛盾冲突,自然导出科学的消费观应该是适度(量)的消费、注重合理结构的消费、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等结论。由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之问题设置得当,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了简单的消费行为中所隐含着的大道理,可以说,本节课的设计有效地体现“生活逻辑”的典范。

(二)生活逻辑的政治解读的呈现

通过对具体课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呈现生活逻辑的课堂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征。

1.课堂以现实生活为起点。体现生活逻辑的课堂必须以现实生活为起点,因为生活逻辑总是隐藏在各种现实生活过程中的,其内在的抽象性不易被人们轻易所感知,要把生活逻辑的内涵呈现出来,必须把现实生活作为学习和理解的起点,通过学习大量的生活现象,进而内化对生活的感悟,并通过与理论逻辑的交融,最终把握生活的内在规律。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以一则自拍的反映祖孙三代不同消费观念的家庭DV为导课素材,把“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这一远高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话题从云端降到了现实生活,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深化展开的进程中又以祖孙三代在“吃”“穿”“住”“行”等日常消费行为中的不同表现来折射科学消费观的内容,这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素材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得以有效丰富,为教师解剖教学的理性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以体验生活为过程。能有效地呈现生活逻辑的课堂,必须以体验生活为过程,把课堂设计成一个感受生活意境—认识生活现实—感知生活问题—抽象生活逻辑,最终实现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融合的过程。在这一可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生活意境、生活现实、生活问题等都偏于感性,能让学生依据具体经验获得验证,而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交流感悟则是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催化剂。

在上述课例中,通过教师的精巧设计,把课堂学习过程巧妙地演变成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娱乐”“积蓄”等的具体生活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孙三代消费观的大碰撞;通过学生对比祖孙三代对吃、住、行的不同选择,让学生体验到了日常生活的许多细节,密切了师生之间、课堂和家庭之间、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校园生活调查,让学生体验到每一次不经意的消费行为中都有着丰富的经济学道理;通过对生活的解剖,让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交互作用通过现实的生活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出来,而这种过程又构成了课堂生命活力之源泉。

3.课堂以构建可能生活为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思想政治课不仅要关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生活,更要为构建学生的未来可能生活服务,这一点完全吻合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因此,体现生活逻辑的课堂还应该以构建可能生活为追求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形成规范的价值判断和符合制度生活逻辑的生活取向,为未来的生活提供保障。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生活立意,迎来政治课光明的前景。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的视野并没有局限于告知学生一些基本观点,也不仅仅局限于引领学生反思生活、获得对现实生活的科学解读,而是本着为学生构建未来生活服务这一基本立足点,把课堂目标定位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能力上。如通过国情、家情的客观呈现与分析,引导学生把握适度消费原则;通过调查呈现消费结构和引入杭州市消费水平这一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生活,认识到消费必须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通过一则健康忠告,倡导绿色消费,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可以直接操作的原则。

总之,体现生活逻辑的课堂需要以具体的现实生活为起点,并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现象、解释生活问题、关注生活发展;把解剖生活、提炼生活作为课堂呈现的主要过程,进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获得生活启发,把握生活规律,提升生活能力,这样的课堂才能最终向学生提供成功的生活服务,从而真正发挥政治课的课堂功能。

(三)呈现生活逻辑的途径和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内的逻辑抽象出来,真正实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上述课例中,教师把体现生活逻辑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了课堂的各类资源,通过立意定位、氛围促发、过程呈现、问题引导、教师点拨、两法呈现等手法展示了生活课堂的真实风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坚持生活立意,保证逻辑起点。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课堂的生活逻辑,首先就要转变观念,把课堂定位在展示生活、认识生活、培养生活能力这一基本点上,使我们的课堂摆脱偏重知识传授的痼疾,打开一扇由枯燥走向生动的理想大门,并有效地提升课堂的定位能力,实现课堂立意的升华。在上例中,设计者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目标定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消费观的内容并能结合具体的消费行为做出自我的选择,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消费,从课的立意上就摆脱了纯粹传授知识的藩篱,把知识分析整合到生活元素的展开过程中,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解剖、提炼去引导学生感知结论,从而使深奥的理论逻辑有了理想的、生动的生活载体,课堂的内涵得到了有效拓展。

2.解剖理论逻辑,还原生活本意。要有效呈现生活逻辑还有一项基本的工作——解剖理论逻辑,还原教材内容的生活本意,为呈现生活逻辑奠定基础。要有效解剖理论逻辑,首先要把握理论内容的逻辑体系。在上述课例中,消费观的内涵——消费观的决定因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的具体内容构成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一个反映事物内涵的完整的逻辑体系,这样,课堂的理论逻辑主线也就呈现出来了。其次要还原理论的生活意义。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用理论去有效地辐射生活,通过分析理论的生活内涵,选择最富有生活意义并符合理论意义的素材作为课堂教学铺垫。上述课例中的家庭DV、分析祖孙三代的消费观、设置系列讨论问题等都是这一做法的体现。

3.构筑生活场景,营造促发氛围。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中要有效地引发学生思维,促成探究抽象的逻辑内涵,离不开课堂有效生活氛围的促发。这种生活氛围包括生活场景的描述、生活事实的陈述、生活常识的引用、生活情境的模拟等,能让学生产生亲历生活之感。在上述课例中,教师通过一则自拍的家庭DV并由此引发的祖孙一系列观念冲突,生动地展示了生活场景,在课堂过程中,又引入了春节黄金周的消费状况、杭城恩格尔系数的分析、普通人每天的膳食所需的营养(健康忠告)等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型素材进行补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为进一步探究课堂的生活内涵奠定了基础。

4.问题引导辨析,反思生活过程。过程的有效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高教学信度的关键问题,要使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真正实现有机融合,让生活逻辑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它的吸引、启智、激思等作用,进而充分达成课堂目标,适量、有效的问题是引领课堂实现有效呈现的关键。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感受生活过程。要在良好的生活氛围烘托下,围绕具体的生活场景,解剖生活细节,有机呈现生活的各种元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生活的展开过程。二是引导问题辨析。教师通过预设沟通生活现场和理论目标的具体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种信息媒体间的信息沟通,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展开多维的信息碰撞,充分激发各种生活元素、理论要素,以此实现对生活过程的反思,并为有效解剖生活逻辑提供素材和思路。

在上述课例中,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呈现后,都伴随着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其中“以晶晶和外婆为例,交流两代人在吃、住、行、娱乐、积蓄等方面的差异”“为什么祖孙三代的消费观念有如此大的差异”“老年人的观念你赞赏吗?为什么”“祖孙三代的观念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你有哪些建议”四个问题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渐次演进的逻辑主线,构成了一幅既有鲜活生活场景又有积极逻辑思考的课堂图景,让政治课堂真正焕发了它应有的魅力。

5.适时点拨引导,解剖生活真理。要让学生感悟到生活逻辑与生活现象的有机联系,除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同伴互助,也需要教师的有效点拨。如对重要观点的补充、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激发新的思考等,其中,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的认识真正实现从感性素材到理性本质的飞跃。

在上述课例中,有两个点拨的关键之处:第一,在讨论两代人的消费观念差异的原因时,教师小结为经济收入、预期支出、所处时代、年龄差异、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简洁明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巧妙地过渡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一理论重点上。第二,在“讨论祖孙三代的消费观念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并提出你的建议”时,面对学生大量的、零碎的观点,教师适时归纳提炼,把各种观点统一整合到“适度、协调、健康”三原则上来,这对解剖课堂的理论逻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6.归纳演绎交错,实现逻辑统一。生活逻辑的有效呈现,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效统一,让生活元素有效地为课堂服务,让理性光辉真正进入学生心田。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归纳和演绎交错运用的手法,让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交相辉映。最典型的是在“消费原则‘大家循’”这一环节。首先根据前一个环节的初步结论设置了讨论题——“祖孙三代的观念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你有哪些建议?”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正确消费观的主要内容——“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消费”。然后又进一步深入,运用更具体的生活素材,包括“温家宝总理的‘乘除法’”“学生具体的家庭情况”来演绎适度消费原则;用“两个务必”这一社会生活素材来演绎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必要性;用“健康忠告——普通人每天的膳食所需的营养”来进一步强调科学、健康消费的重要性。逻辑思维的反复运作,使得蕴藏在其中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实现了有效的衔接,课堂的教育目标得到了良好体现。

以上六个方面,是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体现生活逻辑的实践研究”中所做的初步探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为呈现生活逻辑这一课堂要素服务。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解读生活逻辑并形成课堂的有效呈现,对于我们来说也正处于探究初期,在实践研究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如何有效开发课堂的生活资源”“如何正确处理生活立意与知识教学的关系”“如何有效呈现课堂的生活过程”“如何调整课堂的评价”等等,期待我们的共同努力。

标签:;  ;  ;  ;  ;  

人生逻辑的政治历程解读与呈现_消费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