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期刊编辑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当今论文,期刊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刊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产物,像一切运动着的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个时期的刊物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只有了解和把握时代特征,不断探讨和研究当今期刊编辑的创造性思维的新特点,才能更好地提高期刊的辐射能力和覆盖面。
编辑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社会上有一些人以为编辑是在别人劳动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是一种简单的劳动,不是创造性劳动。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编辑作为高智力的脑力劳动者,是精美的精神产品的发现者和加工者,其工作是一种规模化的文化生产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包括了对作品的组织、收集、选择、整理、评价、修改、设计等一系列编辑劳动。这些都要求编辑掌握大量的信息、知识,掌握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掌握全面的编辑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所谓创造,有许多提法,但归纳起来大致包含三个要素:一是人类的一种智慧行为;二是利用已知信息再生的有社会价值的新产物;三是不断追求和努力奋斗的结晶。如果没有编辑创造性劳动,科学家、理论家、著作家们的作品就只能停留在半成品(或初级产品)阶段,难以对社会产生影响而实现其价值。作品的价值需要通过编辑的劳动而得以实现(成为被社会、读者所接受的文化产品),作品的价值又往往通过编辑劳动而得以提高。这种文化生产形成的结果的超自然性,即通过人的活动,导致自然过程无法产生的结果,正是编辑创造性思维价值之所在。
编辑劳动的生产手段一般来说包括思维方法和语言文字,根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基础。编辑的创造思维越强,越活跃,刊物的水平也越高。编辑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即信息数量的增殖,或是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解与组合,实现信息的结构量的增加。因此,编辑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期刊产品价值水平的标志。
期刊选题的独创性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地发展,各种新认识、新方法不断出现,知识在不断更新;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人们关注的热点和兴奋点也不尽相同。编辑在收集信息、判别信息、加工信息、物化信息的过程中,常常跟不上这两方面的发展,于是出现了空白──即主观反映的空白或选题的空白。这就需要编辑发挥创造性思维,使刊物的选题具有独创性。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整个社会的进步,要求刊物追求时尚,敢于、善于抓住社会的“敏感点”,人们思想的“敏感点”,发掘出具有生命力的独特的选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发散思维和集合思维相结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近年来期刊界争夺选题之风日甚,这是一件好事,反映了一种平等竞争的兴起,也是期刊事业发展的活力。好的选题确实可以说是刊物成功的一半。具有特色是杂志的生命力。模仿、雷同、淡而无味是刊物的大忌,尤其是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应力避平淡,否则,就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人家。因此,编辑在选题和选稿时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系统性、程序性,而是刻意求新。在同一题材面前,发散出多个方案和设想,扩大选题的范围,能够超出常规地进行思维活动。然后集中思维,对诸多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找到最佳切入口。这种利用发散思维与集合思维结合形成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期刊编辑思维的一大发展。我们通常所讲的某某刊物办得活,点子多,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期刊编辑来讲是非常需要的。尽管目前综合性刊物林立,但各种读物面向着不同的读者群,依附着不同的背景;即使同一个题材也可以组织作者选取不同的角度,开掘不同的层面,组合成刊物独有魅力的个性,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二、习惯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习惯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方法,亦不失为一种好的思维方法。
毫无疑问,每个编辑都有专业知识的厚实底子,尤其是专业期刊编辑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内容编排,具有同一方向的知识积累和记忆,易形成一定的习惯思维,即“思维定势”,这种思维的系统性、程序性、精确性也可以称为“优势法则”。但“思维定势”的反作用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不利于选题出新意。因此,不妨利用逆向思维来纠正。所谓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就其实质而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在思维领域中的反映。它在选题的独创性思维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目前许多医学科普杂志的栏目,都是某某医生解答病人提问,这对那些不患此类疾病的读者而言就缺乏吸引力,削弱了潜在读者的阅读兴趣。喜欢变化,是人类的本性;追求兴趣,是好奇的延伸。杂志为了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可以组织编发“病人谈病”的选题,让病人登台,普通人亮相,谈亲历,谈真情,谈实感,在参与的同时也启迪了别人。不患有此病的读者在看了病人从所处的特定情境,用朴实的语言谈治疗某一疾病的体会,不仅有新鲜感,而且易产生共鸣(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很好的效果)。还有“假如我是‘××’”等选题的设计,都是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弹琵琶,同样得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超前思维和反馈思维相结合
编辑应具有超前意识,善于发现还处于端倪状态的新鲜事物。内容新鲜的稿件,能给人启迪。例如本刊针对许多读者,尤其是中青年妇女盲目节食减肥的现象,及时编发了人类基因的新说──肥胖起源于基因的稿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超前思维能使编辑选出符合客观规律而又受读者喜爱的稿件,使之在同类杂志的竞争中占优势。但有时结合反馈思维更能标新立异。反馈思维是把“现在”拖回到“历史”中的某种状况的思维。这种思维虽然是一种“滞后型”思维,但如与编辑的超前思维相结合,就能使旧意翻新,在回味中产生新意,在历史中产生责任感。
编辑过程中的创造性加工
选题的新颖性仅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加上内容有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才是最有力量的。在这方面,关键是要讲究文章风格和栏目设计。
一、文风
科普刊物要求理论准确、可靠、知识新颖、科学。这种刊物内容的专门化是维持刊物生命力的必要条件。
专业人员从事科普刊物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凭籍对本学科知识较有修养和较深的理解,把握住了刊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选择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易被读者信赖,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在注重刊物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同时更要对稿件文字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加工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是请作者修改;二是编辑修改。无论是谁修改,都应该首先想到广大读者,作换位思考。科普期刊是一种知识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知识载体,其传播效果必须由读者、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应设想期刊能使读者了解到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那种模棱两可或会使人误解的字、句、段落,浮华累赘的语句,不必要的冗词,以及本专业的行话都应该清除干净。这不仅是为了节约字数和纸张,而且是为了使读者阅读时一目了然,节省读者的时间,也使刊物形成准确、简洁明快的文风和个性。
二、栏目
期刊栏目是期刊的窗口。栏目设计要有新意,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因为,有的读者往往喜欢先浏览一下栏目和标题,然后再看文章的具体内容。所以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栏目下一番功夫,使之新颖别致,往往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要注意的是,追求栏目的新颖别致时不能忽视栏目的整体感、系统性,如有的期刊连目录在内才48页,但单是目录上标明的栏目就有30多个,有的只编发一篇缺骨少肉的短文,与专栏名称的丰厚意蕴很不相称;有的期刊类似栏目有多个,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缺乏合理设计。如此,也影响刊物的效果和形象美。编辑在设计栏目时,可以围绕一个或一类主题,阐述一种认识,强化一种知识,把几篇不同层次的科普作品作为一组系列作品发表。我们刊物在遗传、优生知识宣传方面就有这些体会。遗传方面的知识相对来说较深奥、枯燥,但由于几篇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文章给合在一起,有了通俗知识的铺垫,再读理论性较强的作品,也就不会有费解的感觉,读者反映较好。
三、编辑加工创造的侧重点
期刊编辑的创造性思维的侧重点,首先是考虑刊物总目标效应,而不是追求某一方面的子目标效应。因为总目标决定着各种目标的流向,制约着各种子目标;而各种子目标是围绕着总目标展开的,对总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我们《人口与优生》刊物的总目标,是为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一总目标下,有人口问题、优生优育优教问题、中老年保健问题、青少年心理卫生等长期或短期的子目标。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是即把握住整体的目标,又善于确定灵活有效的子目标,使它们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融为一体。例如,性知识宣传过去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敏感的地带,很少有人涉及这一话题。许多青少年对此感到陌生和好奇,社会上一些黄色书籍就趁机泛滥。怎样给予这一部分人正确的引导,填补这一选题的空白点,是我们的子目标。我们刊物在处理这一类稿件时重点抓住两条:一是正确引导,激发人类美好的情操;二是对人体生理、性知识进行理论解说,破除青少年的神秘、好奇感。具体处理手法上,则对各种临床上遇到的复杂病案中具体细节描述一笔带过,努力从提高刊物的品位、内涵、社会价值上下功夫,而不靠打“擦边球”来吸引读者。这样,即掌握了知识宣传的“度”,使之恰到好处,又服从于刊物的总目标,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首先它具有认识的一般特征,是人们对客观物质存在及其过程的反映,是一种运用知识和经验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认识、把握、判断的精神活动。其次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由于编辑的精神活动具有特殊的对象,是反映事物对人和人类生活的意义,因此它在反映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变化过程与人的需要、利益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时,不可避免的带有其主体的需要。由此可见,编辑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多问、多看、多听、多写、多想乃是编辑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开发的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处于信息运转过程中核心地位的编辑,只有通过问、看、听等途径,才能迅速发现和捕捉信息,了解读者的心理发展,掌握其潜在需求;才能从与各种学科交往和活动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应努力借鉴哲学、逻辑学中的认识论严谨的思维方法,电影、舞台艺术的跳跃式思维和抽象思维,学习记者善于抓“热点”的敏锐。事实证明,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中积累,交流中借鉴,可以提高个人的鉴别能力和洞察能力,加强创造性思维“硬件”的建设。这正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外化和基础。
多写、多想则是在“硬件”基础上的深化,是思维主体实践活动的一种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创造过程中的润滑油和催化剂。结合自己的专业写文章,可以掌握动态,摸索规律,反过来指导编辑工作。这种双向交流好比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润滑剂,促进了“硬件”的运转,催化了思维的聚焦作用。就象四处扩散的阳光,不经过聚焦就达不到燃点一样,不经思维的“催化”、“聚焦”活动,知识结构这一“硬件”就难以发生“核聚变”,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创造出新的意境。正因为如此。多问、多看、多听、多写、多想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且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值得广大中青年编辑重视。
现代实践和现代科学创造着现代思维方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为期刊事业的发展、繁荣服务。
标签:创造性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