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春福,海洋,才春红,肖兴丽,黄崎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中康街9号 大庆油田总医院 放射科 1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参照组采用X线钼靶进行检查,研究1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研究2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相对于参照组,研究1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研究1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研究1组患者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更高,P<0.05;研究2组和研究1组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以及彩色超声均对乳腺癌患者可进行较好的检测,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彩色超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临床指导意义显著。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彩色超声;乳腺癌;应用价值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近几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对乳腺癌进行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1]。临床上主要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彩色超声、X线钼靶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就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的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

参照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5岁,最小年龄是32岁,平均(45.9±8.6)岁,病程范围3~16个月,平均(8.6±2.2)个月;研究1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6岁,最小年龄是33岁,平均(46.8±9.3)岁,病程范围3~18个月,平均(10.3±3.2)个月;研究2组,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4岁,最小年龄是30岁,平均(45.9±9.2)岁,病程范围3~20个月,平均(11.2±4.9)个月。

本组研究中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可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检查方法

参照组采用X线钼靶技术检查,自动摄影患者的乳腺厚度、密度,取双侧乳腺轴位以及双侧斜位,利用放大镜分析患者的病变细节。直接征象显示肿块或结节影以及微小钙化灶;分叶征;边缘毛刺改变等。间接征象患者的皮肤和乳头变化;结构发生紊乱[4]。

研究1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利用GE7500 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为7.5~10MHz。取仰卧位,暴露乳房,使用扫查法将患者的乳头作为中心开展放射状扫查,对患者乳腺实质内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界、包膜以及内部回声变化进行观察,同时扫查患者的双侧腋窝淋巴结进行初步诊断,最后在二维图像基础上显示叠加彩色多普勒对患者的乳腺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判断患者的病变[5]。

研究2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指导患者进行平卧于体部线圈之上,对患者开展胸部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指导患者俯卧于双穴乳腺表面线圈上,采用双侧乳房自然下垂于双穴,调节患者的双穴大小使乳房进行适度固定,同时开展双侧乳房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统计,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为计数资料,用平均数n,%表示, 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研究1组诊断出阳性患者有28例,诊断准确率93.33%,误诊1例,误诊率是3.33%,漏诊1例,漏诊率是3.33%;研究2组诊断出阳性患者有27例,诊断准确率90%,误诊1例,误诊率是3.33%,漏诊2例,漏诊率是6.67%;参照组诊断出阳性患者有24例,诊断准确率80%,误诊4例,误诊率是13.33%,漏诊2例,漏诊率是6.67%。与参照组相比,P<0.05( =4.9890);与研究2相比,P>0.05( =0.3689)。

2.2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比较

研究1组患者相对于参照组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较高,P<0.05;研究2组和研究1组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无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彩色超声在诊断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多的优点,该方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操作简单,可进行操作,无明显的放射性等优点。超声可较好的依靠组织间的声阻抗差进行成像,不会受到乳腺密度的影响,主要适用于评价致密型乳腺内病变、乳腺肿块伴明显乳腺病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的乳腺病变[2]。乳腺X线钼靶操作十分简单,费用较低,可清楚的显示患者的乳腺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缘以及密度等特征,相对于其他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微小钙化病灶发挥无可比拟的显示能力,目前已成为微小钙化病灶最敏感的检查方法[3]。核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参数、多序列以及多方位等成像优势,随着临床增强剂的出现,核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乳腺核磁共振成像无明显的放射性损伤,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及时的反映患者的乳腺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同时可反映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4]。但是,该项技术的价格较为昂贵,部分患者不容易接受。

结合上述研究,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以及彩色超声均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较好的检测,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彩色超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深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巧丽,蒋洪林,李旺华等.核磁共振成像和钼靶X线对中国乳腺癌诊断准确性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413-4416.

[2]李冬雪.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8):105-106.

[3]杨浩,陈文卫,尹家保等.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5):130-133.

[4]秦甫.乳腺钼钯、超声弹性成像与MRI临床用于诊断乳腺癌的随机对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66-68.

论文作者:张春福,海洋,才春红,肖兴丽,黄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成像、X线钼靶、彩色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张春福,海洋,才春红,肖兴丽,黄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