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智力水平起点低、智力发展很缓慢、智力上升空间不大等特点,正常孩子很容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学会。作为他们的老师,怎样帮助智障儿童有效康复呢?本文旨在结合自己做特殊教育的实践,谈谈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智障 培育信心 改进教育方式
我国现有智障儿童五百多万,由于社会、师资、家庭和儿童自身诸方面的原因,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可谓压力重重、不堪重负。再加上智障儿童家庭条件一般都较差,家庭的“完好率”较低,如父母离异、托管老人、多人残疾等,导致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无论是心理还是情感都不健康。这就需要专职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策略,不断提高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水平。
一、付出真挚爱心,培育学生信心
自信心是智障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前提。作为特殊人群,他们大多自尊心极强,自信心却在别人鄙夷、嘲讽的眼光中受到极大的伤害,自卑、懦弱甚至自暴自弃是他们未入学前的普遍性格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以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
1.抓住契机,培养成长自信。教育以育人为根本,特殊教育更应重视对智障儿童生命价值的教育和培养,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从“爱”入手,从关爱他们的生活需求入手,要抓住一切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家庭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让儿童从老师的关爱中深切感受到老师的期待、集体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一旦他们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就会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有一年元旦学校组织学生联欢,但是我们班一个家长打电话说,她的女儿就不要参加联欢了,因为寄宿的亲戚不在家,联欢结束后就没有回老家的车了。她的女儿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平时也不太爱说话。我转念一想:为了这来之不易的联欢会,孩子们准备了很长时间,这个女孩还有表演的节目,就这样不参加了,该多么遗憾啊!于是我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我,那天联欢会结束后,我带她去超市买了好多好吃的,晚上就住在家里,跟她谈了好多,关于理想,关于信念……或许是感动效应,这个女孩其后变得非常自信,进步很快,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2.因材施教,培育学习信心。对健康人来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对智障儿童来说,掌握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心智障儿童的学习,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一遍遍地给予解释,一遍遍地重复练习;需要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智障儿童各自不同的特点,或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或面对面地教他们发音,或真诚地促膝谈心,帮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自信。作为他们的老师总会有这样的心理:掌握的知识多了,他们的性格会开朗起来,视野会开阔起来,能力会慢慢增强起来。我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家长初送学校时就明确表示:孩子学不学习不重要,主要是一个人在家太无聊了,到学校起码有个玩伴。但是老师不会这么想,既然是自己的学生,就不会放弃他;相反,由于老师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个自卑、不求上进的男孩对学习变得专注起来,尤其是对电脑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老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帮助他从不想学到渴望学习、乐于学习。多年以后,他在我们所在的城市开了一家电脑店,在家人的协助下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家长为此还给学校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二、改进教育方式,提升康复效果
1.采取亲和性教育。很多智障孩子刚到学校的时候胆小、孤独、自卑,不愿与人接触。作为专业教师,我们除了说话的态度、语气上要亲和以外,还要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传递自己的爱意,从点滴交往中获得他们的信任,让学生觉得老师非常和蔼可亲。这样学生就会愿意与老师亲近,也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拍拍他的肩、竖起大拇指以示称赞,学生情绪不稳时摸摸他的头或者抱抱他以示安慰,与学生谈话时拉着他的手以示亲密等等,都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2.采取赏识性教育。随着新教改的逐步深入,赏识性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普通基础类学校的高效教育,对智障学生更需要赏识性教育。当然,这种教育形式也是要求教师以真诚的爱心为基础,利用欣赏、激励、尊重等良好的情感,使智障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智障学生往往会因为身体的缺陷而被冷落、歧视、瞧不起,这就给智障学生的学习、生活笼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有人非常形象地把智障儿童称为“折翼天使”,是啊,没有自信的他们,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儿,怎么能振翅高飞呢?这就需要教师用赏识性教育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3.采用直观性教育。顾名思义,直观性教育就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用实物、图像、模型、幻灯、电视、电影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师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辅助于语言解说、示范动作等。当然,也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
其实,对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方法多多,只要教师心中有爱,一言一行尽是教育。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任重而道远,这条路虽然寂寞而漫长,更少有鲜花和掌声,但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中,从家长感激的目光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达成“为学生增希望,为社会减负担”的教育期许,我们特教工作者必将激起万分的工作热情,用爱为智障学生搭建一方快乐成长的舞台。
论文作者:梁忠鑫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智障论文; 儿童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