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档案是保障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重要资料,它的安全保障体系构成主要有安全技术、安全预警、人才队伍以及管理制度保障四种。本篇文章基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档案的角度,探讨如何建设其保障体系,文章分为两大部分,首先介绍这一安全保障体系构成,然后提出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档案;保障体系;档案安全
前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档案,主要涉及其在建设施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资料、数据,通过这些档案能够了解企业运营细节的原始记录,管理层和决策层通过它能掌握当前企业的建设水平、发展状况。对于大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来说,不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档案,若是不注重对其的保管,将不利于后期档案使用,因此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成
这一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安全技术保障,针对纸质档案、材料,采用杀菌、字迹保护以及防火等保护措施和技术;针对数字档案,则采用合适的存储介质(光盘、服务器、硬盘等)妥善保存,然后再进行数字加密。其次是安全预警保障,主要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如发生意外情况(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保障有序的抢救档案过程。再次是人才队伍保障,这是基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的考虑,通过加强对档案部门各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具有高的综合素质促进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最后是管理制度保障,这一部分主要是在企业内针对档案管理,制定严格、详细的管理制度,并严肃相关人员执行制度的纪律,确保档案在归档、查阅、利用和销毁等操作到位。由此保证企业档案的完整,避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机密数据、资料泄露,防范企业运营带来的风险[1]。
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措施
(一)加大档案管理软硬件投入,提供安全技术保障
上文提到,为了保障档案管理安全,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档案遭受到人为、非人为的损坏。基于此,需要加大软硬件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的环境。
为档案建立较为稳定的保管环境,首先要考虑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气候条件(降雨、平均气温、干湿度等)和地质情况,通过了解气候的参数,制定相应的防护方案。例如当地降雨量较大,那么档案保管应着重考虑防潮,在档案室内添加除湿设备,保持干燥的存放环境。若是当地处于地震高发区,那么还要考虑发生地震时,如何规划档案室的空间结构,避免石块以及其他杂物砸中档案。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基本的防水、防火措施,如在室内配置温湿度计、火灾报警系统等,当出现档案室温度较大,并且湿度较低的情况,应及时采取降温、增湿设备,消除发生火灾的隐患。对于收费站、养护站等基层单位的档案,需要做好定期收集档案的工作,及时归入综合档案室。
针对电子档案,还需要根据当下的技术环境,采取相应的存储设备和安全防护技术,进一步避免档案网络系统资料泄露、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在档案管理系统上安装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杀毒软件,同时为了防止档案资料损坏的问题,要定期对新保存的档案进行数据备份。为了提高档案的使用质量,通常会在企业内部接入档案管理系统,供有需要的员工查阅。在此环境下,需要为其构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采用防火墙、安全检测等技术,以此抵御外部的网络攻击和病毒感染等。
(二)健全档案规章制度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为人工管理的模式,在相关工作中由于各人员的个体差异,呈现的保管效果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档案保护在具体操作上的非标准化、非统一化的问题,需要制定严格、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完整、详细的工作指导,并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管理[2]。
建立的这套管理制度,应基于《档案法》、《保密法》的基础,再根据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梳理档案工作的方式和特点,由此制定在归档、保存等方面的工作细则,同时要保证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关于档案使用环节的管理制度,应明确企业内部归档、保管和借阅等各项操作的细则,通过制度来约束接触档案各人员的行为。最后加强对使用、管理档案的监督,确保相关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纸质档案归档操作如图1所示。
图1 纸质档案归档
(三)加强理人才队伍培养以及风险评估
档案管理的执行主体是人,个体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除了为其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由此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适应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工作环境,有效履行自身在其中的安全职责。
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基于档案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涉及档案的人员组成档案管理机构,并细化各人员、岗位之间的职责。第二、在企业内部以各种手段、方式宣传档案管理安全工作,使相关人员意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三、加强档案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对于传统纸质档案,教授其档案修复、防护,以及科学、规范地保护档案载体;对于电子档案,则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加强数字加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过程,长期、短期培训模式并行,前者为长效化、周期化教育;后者主要是遇到突发情况,如某段时间内发生的病毒感染、网络攻击,通过培训和宣传,让档案管理人员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为了提高档案安全预警,树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具体操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增强档案部门反应能力,建立起安全应急体系,分析档案保管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灾害,并为此制定预警方案。2、做好应急准备,在档案室配置一定的应急设备(灭火器、警报器等),当突发性灾害发生时,根据制定好的抢救步骤开展相关工作。
结论:综合上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相比其他企业,档案数据量、信息量更大,同时档案使用率更大。因此加强企业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才不会影响后期档案使用质量。要保护好传统实体档案防止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要定期对新归档档案进行备份,防止信息丢失。要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约束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只有如此,才能为企业提供完备的战略知识资源。
参考文献:
[1]范钰.新时期如何强化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6(02):56-58.
[2]王玲.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企业法律风险[J].湖北档案,2015(02):22-24.
论文作者:陈慧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档案论文; 企业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工作论文; 保障体系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