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坐标系在细胞分裂知识教学中的正确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坐标系论文,直角论文,细胞分裂论文,正确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是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细胞分裂各时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又是进一步理解这个知识的关键。教学实践中,各地生物学教师创造了不少方法,以突出这一知识重点和难点,其中直角坐标系法(如图1、2)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坐标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以下作用: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胞分裂各个时期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原图设计者在绘图1时,使DE⊥X轴,即认为从后期即将结束到末期是一个“突变”过程,纺锤丝匀速地将染色体拉向两极,将问题简化。在绘制图2时,使CB⊥X轴,DE⊥X轴,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着丝点分开是同步的,纺锤丝匀速地将姐妹染色体拉向两极,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1倍(4N),形成子细胞核后,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为2N,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2)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3)使学生区分DNA含量的变化和染色体数目变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将数学中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应用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也是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它是一种好方法,在各地编写的复习资料、考试题、正式出版物中屡见不鲜。
然而,认真推敲这些坐标图,从数学角度讲,还是有不正确之处的!它不能正确地说明细胞分裂各时期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从直角坐标系一一对应关系的知识看,平面内任何一点都可以用两个有序实数表示;相反,任何两个有序实数都可以在平面内用一点来表示。一一对应关系也说明了只要知道平面内一点和一个数,那么另一个数也应该是确定的,也是唯一的。
以图1为例,横坐标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t),纵坐标表示DNA含量(y),时间t[,1]对应的DNA含量应是点D或点E对应的纵坐标2C或C,到底是2C还是C,要具体分析。假定t[,1]表示姐妹染色体已被拉向两极,后期即将结束的那一刹那,其对应的DNA含量是点D的纵坐标,即D(t[,1],2C)。假定t[,2]表示末期开始,子细胞核已形成,对应的DNA含量应是点E的纵坐标,即E(t[,2],C)。由于这个时间(从t[,1]到t[,2])极短,即t[,2]一t[,1]的差极小,所以我们不予考虑,以便将问题简化,故不在图上出现t[,2],用t[,1]表示。也就是说,t[,1]对应的是点D或点E,决不是线段DE。换言之,时刻DNA含量不是C就是2C,绝不是C和2C之间的任何数。绘图时,D、E之间不应用线段连接,而应是分开的。原图将D、E连接起来,使t,对应线段DE,即t[,1]时DNA含量是C和2C之间所有的数,显然是错误的。
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如图2),也有类似的问题。染色体的数目,应是自然数,不应是小数,而图2中线段BC、DE对应y轴上2N到4N之间的所有数,使染色体数目出现了小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和前述一样,假设着丝点的分开是同步的,且匀速地被拉向两极,则对应y轴应是2N或4N,绝非2N到4N之间所有的数。换言之,B、C之间及D、E之间不应该用线段连结。在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图和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中,也有类似的错误。在教学实践中,中学生早已发现图中的错误,可这些错误一直得不到改正。目前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这个显而易见的跨学科错误应立即予以纠正。如果考虑到学生直观的需要,也可将图1中的D、E之间,图2中B、C之间,D、E之间用虚线表示,但一定要予以说明。
到此,我们将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含量及染色体数目变化图,重新绘制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