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体会论文_朱崇仁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体会论文_朱崇仁

朱崇仁 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益海小学 276711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很多教师只是片面地为教书而教书,死拿成绩,还是保持“分、分、分,老师的命根”的那种思想观念,用分数给学生排队,领导也用分数给老师排队,施行什么“末位淘汰制”,更使得老师们在短短40分钟内舍不得抽出半分钟时间做那些与“分”无关的“无用功”了。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只是政治、语文老师的事,与其他科的老师没有关系,我认为不然。当今,我们教师面对的青少年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学生显著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唯我独尊,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自强能力较差。这种消极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行为自由散漫、集体观念不强、责任意识差、攀富比阔等等。作为每一位教师都要以特有的职业敏感,及时调查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非正常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每一位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每一节课堂上都应不同程度地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讲述中国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古代,我国数学上的成就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在教学中结合数学内容讲述祖国数学的发展史,介绍祖国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可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及意义这一节时,给学生介绍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敞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而在西方,小数出现得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对这方面才有所发现。相比较,我国对小数的提出和使用比西方国家早3个世纪,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教材中还有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结合祖国数学发展的历史、祖国数学家杰出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教学“零”的概念及“十进制”时,可向学生说明这些也是我国对世界数学的突出贡献;教“质数与合数”时,介绍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就等等,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祖先的睿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通过教材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例题、习题及自己编制的习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比如一些习题中涉及到有关我国人口问题、计划生育问题、长江大桥问题、第一颗人造卫星问题,又如近几年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关数据,工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数据,教育投资和发展的有关数据等等,通过这些例题、习题以及数据对比,都可向学生阐明祖国建设的光辉前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可爱。

二、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数学本身充满着辩证因素,它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辩证思想提供了基础。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和定律的推导等启发学生逐步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就在变化发展之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观点,逐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抓主要矛盾等科学思想方法。例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个或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割、拼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梯形的底与高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同时,也受到了联系、比较、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有位名人曾这样说:“习惯是一种顽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有的人并不聪明,但有好的学习习惯,终会大有作为;反之,即使天资聪明,也难成大事。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应做到:

1.对学生的每一顼学习活动,从目的、态度、方式、方法、书写格式、字迹规范都应严格要求,而且坚持下去。

2.同一性质和类型的学习活动,要经过多次训练。训练的机会越多,这个动作和习惯就越巩固。

3.耐心地说服,坚决纠正不良习惯。事实表明,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开始时是无意识的,但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便形成了不良习惯。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偶尔结果不正确,而又没引起注意和纠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粗心”的坏习惯。不良习惯形成得愈牢固,矫正起来越困难,所以应防微杜渐,对诸如自制力差、不专心听讲、粗心大意、错误太多、作业马虎、知难而退、不完成作业等不良数学学习习惯不能放任自流,要通过说服教育和辅导把它们根除在萌芽时期。

四、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去影响学生

身教重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善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别在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冲击的情况下,教师的身教作用尤为重要。

论文作者:朱崇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  ;  ;  ;  ;  ;  ;  ;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体会论文_朱崇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