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江金华 322000)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测量装置;一次性引流袋;管路;改良;制作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45-02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腹腔是一个封闭的腔隙,其中的任何器官体积增加超过一定限度均可导致腹内高压,腹腔压力监测旨在通过观察腹部手术后及重症病人的腹内压变化,为及时地给予干预性治疗、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患者的监护中得到高度重视,可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依据,观察手术治疗后的效果,临床常采用间接测压法即通过测量腹腔内脏器的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万勇等(1)通过临床研究回归分析显示:腹内压与膀胱压和胃内压呈显著正相关。李明岳等(2),刘同淮等(3)研究认为膀胱压与腹内压有较好的相关性。现临床多采取通过测膀胱压来判断腹内压。膀胱内压的测定,这种方法具有无创性,简便易行,相关性好等特点。是目前公认的间接测定内压力的“金标准”,亦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现大医院临床中有些已采用仪器持续测压方法测量腹腔内压力。但在一些基层医院因财力、物力等因素影响下,使用较多的是手动测量方法。但因常用的连接管路方法不够简便,又性价比低,且容易污染等缺陷。为了让临床护理人员连接操作更加方便简单,且性价比更高,现设计一种简便的连接装置,临床应用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现临床上使用测腹内压管路的结构及缺陷
1.1 现临床上使用测腹内压管路的结构
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普通导尿管,三通,压力传感器,引流袋组成,在导尿管与三通中间连接处,大多临床上采用的是鼻饲输液器与胃管相连接的头端与导尿管相连接,尾部与输液器橡胶管处相连接,再与三通管路连接,一侧三通接上压力传感器,另一侧接上2ml注射器(抽去针芯)再连接引流袋,装置见图1。
如图1示:1鼻饲输液器头端与导尿管相连接,2输液器上橡皮管,3三通,4为2ml注射器,尾端与引流袋相连接,5压力传感器连接端
1.2 现临床上使用测腹内压管路的缺陷
1.2.1使用不便 临床上使用测腹内压管路的装置材料须平时收集,清洗干净,使用前必须进行灭菌,护理人员操作时连接步骤较繁琐。
1.2.2容易污染管路 鼻饲输液器头与输液器橡胶管不易相连,护理人员操作时容易污染,且不同厂家的鼻饲输液器存在差异,收集起来有时不够配套。
2.改良腹内压管路的连接结构及优点
2.1 改良腹内压管路的连接结构
将现临床的导尿管与三通连接处的材料直接更换成一次性引流袋导管前段的连接管相连,再与三通连接,一侧三通接上压力传感器,另一侧接一个2ML注射器(抽出针芯),再连接引流袋,装置见图2。
如图2示:1引流袋导管前段,与导尿管相连,2三通,3为2ml注射器,尾端与引流相连,4压力传感器连接端
图2与图1不同之处,在1处图2操作省略了两步,材料省略了一种。
2.2 优点
护理人员操作简便,实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传统管路消毒费用加上塑封费用至少1.5元/个,一只引流袋费用1.3元/只,与传统的相比,改良后的更经济适用。操作流程简单化,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材料,可以减少护理人员操作时间的投入,从而增加病情观察及管路护理实践,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
3.小结
改良腹内压测定连接管路装置,制作简单,材料易取,安全、无创伤,保证腹内压监测效果,更加简化了护理人员操作步骤,降低材料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对基层医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万勇,葛颖,王大庆等.膀胱压,胃内压与腹内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著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4):283-384.
[2]李明岳,余小舫,刘嘉林.膀胱压与腹内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6):489-490.
[3]刘同淮,王惠春,张伟.腹腔间隙综合征及腹腔压力的测定方法[J].华夏医学,2007,20(2):198-199.
论文作者:施晓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腹内论文; 管路论文; 导尿管论文; 膀胱论文; 注射器论文; 压力论文; 腹腔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