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做一点逆向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使学生的文章写出新意?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触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或许是创新作文的一个启动机、一个突破口。
契诃夫说:“我为你把这生活真实的,也就是艺术的写出来,你就会在那里面看见你早先没看见过、没留意的东西、生活的反常、生活的矛盾。”逆向思维是与习惯思维相对而言的。对每个问题,只是沿着固定的思路进行思维活动,叫习惯思维,其特点是力求稳妥,但缺乏创新精神;逆向思维则是突破习惯思维的框框,对人们一向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持怀疑态度,或求索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一种创新性思维,体现在写作上就是写出新意。
青少年学生勇于创新,指导者应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加以点拨。下面,笔者就逆向思维的生成途径与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以思维的批判性触发逆向思维
“定论”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在一定时间、环境和条件下有其正确性。但时过境迁,本来正确的观念,在新的条件下就可能变成不完全正确,甚至完全不正确的了。“三从四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曾经被人们视为天经地义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都理所当然地被如今的社会所否定了。“标新立异”,长期以来都是被国人视为贬义的,而当代人却常常用它来赞扬改革者的创新精神。我们要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没必要完全将前人的“定论”奉为圭臬。有许多曾经的“定论”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质疑问难甚至批判,以新的标尺、新的角度进行辨析认证,赋予其新的意义。如:
教师投影——
挑选1~2个成语或俗语,在明确原意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质疑辨析,然后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
杞人忧天 良药苦口利于病 滥竽充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黔驴技穷 家丑不可外扬 异想天开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学生合作,质疑辨析(5分钟后全班交流)。
对成语“滥竽充数”的理解,教师在明确了这则寓言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总是一味地批判南郭先生,你们觉得这样做是否合理?
思维的批判性决定了学生固然要对这批判提出质疑。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不合理呢?请讲出理由。
生1:南郭先生也有长处,比如他有自知之明,这就说明他是个敢于发现自己缺点的人。
生2:滥竽充数不是南郭先生的错,而是这一制度的错。如果齐王在挑选乐师之前能够严格考察每个乐师的水平,就不会出现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生3:发现了别人错误而不予指出的人最应受批判。南郭先生的同伴应最早了解他的技艺,但他们从未规劝阻止过南郭先生,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人最值得批判。
教师投影——
利用熟语新解,生成“逆向思维”的途径:
1.感情:贬—褒。
这个教学案例中选定的例子,对于教师引领学生触发逆向思维是非常有益的。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眼光,创设一种情境,找到恰当的触发点,为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创设了一个优质的平台,让学生从多方思考,积极踊跃发言,对前人的“定论”进行质疑问难甚至批判,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充分发挥思维批判性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一定要按常规思路来写,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从思维批判性触发学生逆向思维的目的也达到了,同时为学生作文时运用逆向思维审题立意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引导学生以思维的辩证性触发逆向思维
对于逆向思维,学生们常有一种误解,以为只有完全推翻原命题才算得上逆向求异创新。殊不知,有的观点确实可以推翻后求异,构成完全互逆的命题;而有的观点既无法推翻,也无须推翻,但照样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创新。求异思维必须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辩证运用,否则一味求异只会产生许多荒唐的论调,导致思想混乱,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其实逆向思维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对人们通常所持的某些看法加以修正和补充,从而使这些看法更加具有辩证的思维特点。这样用辩证法进行逆向思维,可以使文章更具思辨色彩。例如:
教师投影——
运用逆向思维质疑辨析,然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知足常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有志者事竟成
生1:我选“知足常乐”,如果在学习上、工作上总是“知足常乐”,那不就失去进取的动力了吗?生活上我们应该“知足常乐”,学习上、工作上我们应该“知不足常乐”。
生2:我选“有志者,事竟成”,我觉得要成事,光有志向不够,还必须是做事踏实——只有这样,一个人的事业才能成功。
师:大家说的都极有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历来被人们所肯定,但倘若不能从逻辑的角度说明“有志”只是成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不能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有志”只是成事的主观因素,还必须有客观因素,那么,要想写好一篇翻新文章就难了。显然“有志者事竟成”这句格言,缺少了一点辩证思维,现实之中,由于主客观各种条件的制约,“有志者事未必成”。
教师投影——
利用熟语新解,生成“逆向思维”的途径:
2.侧重:结果—过程。
3.前提:无—有。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对以上几个话题的探讨与引导,使学生突破了约定俗成的含义在脑海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形成了新的有积极意义的认识,这对于触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很有价值的。在发言环节中,每一位同学讲得都有道理,这说明教师对学生逆向思维的适时引领,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另一扇窗,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逆向思维与写作和生活的关系。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辩证思考,但触发逆向思维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正与逆的不同,而在于凸显正与逆的和谐,为了凸显辩证——辩证才是逆向思维的最高境界。
三、引导学生以思维的独创性触发逆向思维
“要学会放弃。当你要写的故事已经被千万次写过,你就要考虑放弃。”“如果不想使自己在写作时陷入庸常之意的泥淖,我认为可以调动和开发‘逆向思维’这根神经。”这是作家迟莉和迟子建对中学生的忠告。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重触发学生逆向思维,取旁人之不取,制胜于别人不起眼之处,把思维伸入不起眼处,从新的角度着眼,对题材作深层次的透视,从而获得真正的心灵感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能使学生作文的论点独辟蹊径,收到令人心折骨惊的奇效。例如以下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展示——秋雨连绵,秋风萧瑟,人们都穿上了毛衣,而一位美丽少女却穿着一条红色的连衣裙站在秋风秋雨中,瑟瑟发抖。
师:根据这样的材料,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1:美不是绝对的,真正的美是要适应环境的,美有相对性。
生2:这个女孩子太喜爱夏天了,她对这个逝去的夏天有着深深的留恋。
以上案例中的逆向思考俨然使这则题材具有“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感喟,其立意也就得到了深化,从而具有人生哲理的意味。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真感受生活,引导学生试着做一点生活的逆向思考:难道我们的妈妈就没有做过令我们“不快”甚至“反感”的事情吗?在这些“反常”中很可能正隐藏着妈妈的苦心;难道我们的老师都是“严肃刻板”的“老夫子”?他们就没有他们的个性,就没有他们的看似“有违”人师形象的言谈举止?在这些“矛盾”中也许正隐藏着老师未泯的童心。引导学生好好地挖掘这些材料,深入到师长、亲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去,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样写出的人物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更加有血有肉。启发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写作时就会别出心裁,推陈出新。
当然,我们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进行写作,得出的观点要经得起推敲,要避免表面化、浅层次地思考问题,还要遵从规律避免极端。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既不违背有益于社会的原则,也不悖事理、逆人情。如果认为任何命题都可以从反面来瞎说一通,那便是对“求异”“创新”的曲解。
写作能力提高的落脚点在生活,逆向思维引领的落脚点也在生活,由生活中的“逆向思维”过渡到写作中的“逆向思维”,还需要教师继续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适时加以引导,逆向思维的建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定势得到突破。
总之,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如果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最佳突破口,有目的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厌写”和“怕写”之病也就能药到病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标签:逆向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