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30例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杨军

杨军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神经外科 山西 介休 032000)

【摘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术用于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对患者损伤小,且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痛苦,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清除术;皮瓣开颅术;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99-02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临床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通常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其病情发展较快,若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1]。因此,本文研究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术对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急性硬膜外血肿,排除广泛性粉碎性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41.28±3.17)岁,血肿部位:9例为额颞部血肿、13例为枕顶部血肿、8例为额部血肿。

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41.85±3.87)岁,血肿部位:8例为额颞部血肿、12例为枕顶部血肿、10例为额部血肿。

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取仰卧位,采取全身麻醉,然后进行气管插管,在患者血肿最厚处选择适当位置常规做皮瓣切口。切口大小与血肿边缘接近,切口后将血肿清除,并彻底止血,将硬膜外悬吊、骨瓣还纳,放置引流导管,最后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采用CT检查。

观察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取仰卧位,全身麻醉,然后行气管插管,选择患者血肿最厚处做一个弧形切口,长度在5cm左右,完全撑开切口将颅骨面暴露,骨钻钻孔、开窗,大小为3cm×3cm。血肿较大的患者,可采取前后、后侧分别取小骨窗,可获得较好的术野,在低压状态下将血肿吸出,然后彻底止血,硬膜外悬吊,放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彻底冲洗,手术完成后采用CT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将其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

采用GO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评价标准为:5分为良好、4分为轻残、3分为中残、2分为重残、1分为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血量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

表 比较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x-±s)

*

两组患者手术后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轻残3例,良好27例,对照组患者轻残6例,良好24例,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通常为颅脑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后产生,患者即使未出现骨折,其颅骨也会出现短暂性变形,导致患者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被撕裂,从而引发出血,绝大多数的硬膜外血肿都与颅骨线形骨折关系密切[2]。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血肿部位通常在遭受暴力点附近,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静脉窦和脑膜血管的部位对患者的血肿部位进行判断。急性硬膜外血肿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在临床治疗中,保守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常规皮瓣开颅术是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但是该手术方式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伤害,而且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较多,患者术后恢复不理想[4]。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应用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中有以下优点:手术时间短、清除患者血肿快;手术均在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避免了盲目穿刺;手术创伤小,患者出血较少;止血彻底,可避免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5]。

本次研究中,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清除术用于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远庆,姜长友,杜曼文等.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9):53-54.

[2] 赵斌.急性硬膜外血肿72例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5):3089-3090.

[3] 梁子聪,曾松,陈进等.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51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807.

[4] 杨彬,刘振林.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65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3):40-41.

[5] 王立有.外伤性硬脑膜血肿6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5):61-62.

论文作者: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30例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