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建筑物整体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由混凝土质量的好坏而影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方法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常用到的材料,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会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对其长期性和耐久性影响甚大。如果混凝土质量出现不合格或者严重的劣质情况,甚至会对人们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近年来飞速发展中的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时而出现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如何有效的控制并杜绝已经引起人们业界的高度重视。
一、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建筑单位不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施工设计与方案未按规定严格执行,形成建筑应有标准无法满足。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清洁模板,形成杂物造成不符合要求的隔离剂,不平整的模板胎模和地坪,高度不够的梁起拱度,不牢固的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因为未固定好模板,达不到拆除工艺标准,造成塌陷;振捣不够严实的混凝土,有捣空和离析的情况,因为没有进行混凝土连续性的施工操作,使得其过了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未能根据规定进行保存,导致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产生干裂或受冻;质控人员对于外加剂、水泥及砂石未把控好质量关,此类原材料因为杂物过多导致质量的低劣;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技术人员没有提前测试,形成混凝土失衡的配比,或者不当的使用外加剂。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
2.1对构成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质量加以控制
由水泥,砂,石,外加剂,水,矿物掺合料等材等按相应的比例拌合而成混凝土,对这些材较再通过振捣硬化及养护等工序后,形成建筑结构中运用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的碎石和砂即为所指的骨料,碎石和砂的质量也就是骨料的质量。因为砂里面含有有害物质成分,会对混凝土质量形成较大影响,所以对骨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并对其它物质和泥土也要进行检测。另外也要检查细骨料的细度模数、质地,级配等,确保骨料的各项质量指标要求。
骨料当中还包括粗骨料,也就是石子,它会影响混凝土整体的重量,对其抗压力存在影响,所以要严格检查石子的级配和质地。同时相应有检查的标准和限制,卵石一般不作为细骨料的材料,白云石块或是煅烧过的石灰石也不作为粗骨料的成分。
外加剂的使用也是需要控制的,需由正规厂家制造外加剂,且保障其质量,具备合格证书,使用前审查产品说明书。外加剂使用前,进行对其产品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保证其能和水泥匹配性能,达到不同建筑施工的要求,另外外加剂的保质期也是要注意的,过期失效的严禁使用。使用量也要控制好,外加剂选用时查看是否等量的替换水泥,是否会造成混凝土的膨胀,保证内部的混凝土压力抵抗混凝土本身形成的拉应力,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实度,达到水灰比的降低,和水化热降低的作用。
2.2施工中的控制和生产配合比的调整
必须结合实验进行混凝土的施工,达到施工要求和设计指标,由审批之后再进行使用。施工控制和生产配合比时要注意相关问题:
2.2.1混凝土施工用水量必须严加控制,操作者在实际过程中为方便施工,常为获得较大的坍落度,不管强度达到标准与否擅自增加用水量;另外质检人员监督不到位,缺乏对水灰比的控制,实际混凝土用水量高于理论要求的量,降低了砼强度。
2.2.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现场使用的石、砂含水量需要准确的测量,以防出现不准确的生产配合比。如果含泥量超标的石砂,需要在浇注混凝土的前三天进行冲洗,使之能在施工前根据要求取样,并对石、砂进行准确的测量其中的含水量,从用水量中将含水量扣除,补回石量和砂量,不可一边冲洗一边进行混凝土的拌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准确计量砂及石的材料,采用电脑计量,如果此条件不具备时,每车重量坚持过磅计量,材料用量需控制,防止砂和石材料出现偏差的用量。
2.3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2.3.1浇筑混凝土前,对施工难度大、特殊要求及复杂的技术结构,施工单位需编制专项的实施计划,监理人员需审查计划方案中的混凝土的拌制、人员安排、浇筑方法、混凝土配合比及养护方法等施工缝的后浇带及留置部位的处理技术措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措施;审查钢筋安装方案、连接方式和锚固定位措施;审查支架和模板的设计及拆除顺序和时间,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等。
2.3.2模板支撑的稳定性要严格检查,查看预埋件、钢筋、预留孔洞和模板是否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检查是否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标准。
2.3.3当运到施工地点后的混凝土,其塌落度是首先要检查的,对于预拌的混凝土需要进行对随车出料单的检查,如果其塌落度、强度等级及相关性能无法达到混凝土要求不予采用。不得擅自对预拌混凝土加水。监理人员督促检测人员取样并制作混凝土试件,且符合规范的留置数量,以同等条件进行养护试块和拆模试块。
2.4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流程
施工工序要合理安排,浇筑时分块分层进行。混凝土已浇筑的,进行终凝前的二次振动,将其抗拉强度与粘结力增强,提高其抗裂性,减少内部气孔与裂缝。完成二次振捣后,抹平板面排出多余水分。在有过振或是漏振的现象,立即返工处理。浇灌混凝土时,现场应旁站监理人员,审查振捣混凝土的方法正确与否,有无太久振动或漏振的情况,支架与模板的情况随时观察,查看是否存在扣件或下沿松动、漏浆及变形的情况。一旦有这些情况马上通知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并告知总监理,情况严重时需要暂停施工。
2.5混凝土的拆模和养护质量控制
2.5.1混凝土拆模
模板的周转率使用情况,也受到拆模时间的影响。要按照拆模的设计规范,混凝土强度以及气温等因素来定拆模的时间。对强度达到75%以上,非承重的模板,其棱角和表面不因为拆模造成损坏,便可进行拆除。
2.5.2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混凝土中的水泥不使其充分水化,加快硬化混凝土,避免成型后的混凝土因为寒冷、曝晒、干燥或是风吹的影响因素造成裂缝、收缩的现象。在浇筑完混凝土后要进行及时的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起到养护作用。养护混凝土的要求要做到:在浇筑完塑性混凝土2小时内进行洒水,浇筑完低塑性的混凝土后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然后及早的进行洒水开始养护工作;必须连续养护混凝土,一定时期内达到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的效果;不少于7 d的养护混凝土的时间。
三、结语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板是常用的结构方式,它的质量关系着建筑整体结构的质量。如果混凝土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技术管理与控制,势必引发相关的诸多的质量问题。因此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需要引起建筑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力度,将可能出现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早的消除并探索出有效控制其质量的最佳策略,确保建筑行业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合编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志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手册》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YBJ224-91块体基础大体积溷凝土技术规程》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钟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骨料论文; 外加剂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用水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