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辛建丽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辛建丽

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幼儿园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问题,尤其是幼儿素质教育。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幼儿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幼儿园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途径

幼儿教育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问题,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共同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实际生活中,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发展成教育的重点内容,其能够确保幼儿行为习惯的规范性,推动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培养幼儿制度观念的重要方式。此外,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忽略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等问题,并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实行程序化模式,无法将其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融合。同时,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极易对幼儿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进一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各项活动的融合性:(1)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重要活动,有助于幼儿养成合群性、独立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自主选择游戏主题、游戏角色,并在游戏进行中与同学建立良好的相处方式,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在规则性较强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面对困难,不断发展自身的意志品质。(2)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融入相关领域的内容,并将相关领域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因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深入学习并研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幼儿的心理规律,将心理目标和相关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融合。(3)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一般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具有分散、随机、渗透性等特点,这就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支持。除此之外,为了有效地解决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2.各类资源的整合性。为了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并开发新型的教育资源,从幼儿家庭、社区、课程等方面挖掘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将其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出各项资源的优势,丰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教师和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人格特点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和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各种方法的互补性。幼儿心理发展和各个阶段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呈现出多种渠道、形式,且各个渠道和形式是互补的。另外,在幼儿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如养成性教育模式、补偿性教育模式等。并且,在医学、心理理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生物—心理—社会—教育”的协调整合模式。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幼儿教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在3到6岁,这一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但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控制能力较差,极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从我国各个区域的幼儿园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易忽视幼儿的心理教育,缺乏对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视,且多数教师往往会将幼儿心理问题归咎于德育问题,仅仅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劝告等方式进行解决。并且,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极易出现不重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普遍认为幼儿的心理问题属于自然成长现象,未得到教师的重视。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满足生活实际需求。目前,很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无法根据幼儿的日常生活,将教育工作和实际生活进行融合,无法实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实行的教育方法具有单一性,往往只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中,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情境。

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趣味性教学。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活动,但很多幼儿教师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游戏活动联系起来,缺乏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趣味性的重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游戏活动作为趣味性教学的重点内容,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呈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存在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的幼儿,还应针对所有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才能够帮助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并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幼儿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幼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只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满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行长效、高效的教学模式。

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儿童心理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心理特点直接关系着儿童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幼儿的日常生活,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其次,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形象思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实行情景体验式教育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最后,教师应在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幼儿的言行,应用幼儿园中的真实情景创造各项虚拟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活动,不断发展幼儿的认知和情绪,改善幼儿的行为。

3.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教师“走出去”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把专家“请进来”开展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同时充实丰富幼儿园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资料,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积极乐观、豁达开放等优秀品质也会对幼儿教育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应该注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效能感,其主要是幼儿教师对自身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能力的信念、判断以及感受。(1)教师应该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2)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及时解决幼儿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幼儿作为人类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幼儿园相关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并完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措施,培养出人格健全、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

参考文献

[1]林桦 黄建春 关于提升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11-12。

[2]刘嫄嫄 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的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1),112-115。

[3]刘艳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J].学前教育研究,2015,(03),70-72。

论文作者:辛建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辛建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