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明光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安徽明光 2394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其心理状态与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45例,一般护理模式)与舒适组(45例,一般组+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配合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舒适组显著低于一般组(P<0.05);舒适组配合度显著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配合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血液透析;心理状态;配合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82-02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等肾病的主要方案。当前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促进了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提升,还能帮助部分患者回归社会。然而由于血液透析是长期过程,加上治疗费用较高患者心理状态不佳,给治疗与护理配合情况造成一定影响[1]。有效的护理可改善该问题。本次研究将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其心理状态与配合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为一般组与舒适组。入选患者符合《中国肾脏病学》中血液透析适应症诊断标准[2],躯体疾病处于稳定状态,排除精神异常、非自愿患者。一般组45例,男女分别26例、19例,年龄20至78岁,平均(48.5±8.2)岁,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分别19例、14例、8例、4例;舒适组45例,男女分别27例、18例,年龄20至77岁,平均(48.4±8.1)岁,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分别18例、13例、10例、4例。两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一般组予用一般护理模式,包括血液透析常规护理配合、日常生活指导、饮食干预等。
舒适组另予用舒适护理模式。
环境舒适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血液透析环境,维持环境适宜温度(18℃至22℃)与湿度(50%至60%);调整光线,避免阳光过于强烈或室内环境过于阴暗;适当摆放绿植,为房间增加生气。
健康知识宣教。在置管前将透析的目的、操作方式、面临的风险安全问题讲解给患者,并积极、耐心回答患者问题;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出汗时及时擦干,洗澡时使用保险膜覆盖管道,在脱衣、穿衣时避免碰触、压迫导管。
心理状态干预。在置管时消毒清洁皮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由于肾病患者病情相对严重,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是影响透析结果与护理配合度的重要因素。在护理中注意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减少不良心理状态对透析顺利进行的影响。
透析期间舒适护理。加强监视工作,每30至60min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监视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红肿问题,避免穿刺针存在松动、滑脱或移位问题。
透析完成后舒适护理。熟练进行回血操作,准备按压,且使用适当的力度,避免穿刺点出血;将透析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解给患者与家属。
1.3 研究指标
(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分数为0至63分,分数越高,焦虑与抑郁状态越严重。(2)配合度。完全配合:在治疗与护理中未出现不配合行为;不完全配合:在治疗与护理中出现不配合行为。配合度=完全配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组间数据统计学差异的检验使用SPSS20.0,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BAI、B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舒适组显著低于一般组(P<0.05)。见表1。
2.2 配合度
舒适组完全配合、不完全配合分别43例、2例,一般组完全配合、不完全配合分别37例、8例,完全配合度分别为95.56%、82.22%,舒适组显著高于一般组(χ2=4.050,P=0.044)。
3.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具有长期性特征,在未出现更有效方案之前,患者仅能使用该种替代性治疗方式。长期的透析将影响患者免疫系统正常功能,并引发神经衰弱等问题,影响透析效果,给护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护理模式沿袭通用护理流程,护理重点在于透析过程配合,对患者心理疏导重视不足,患者要求难以满足,配合度也不理想。
本研究中,护理后舒适组BAI、BDI评分显著低于一般组(P<0.05),提示舒适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舒适组配合度显著高于一般组(P<0.05),提示该护理可提升患者配合度。舒适护理模式即为护理人员根据造成患者不适的各种因素采取个性化、创造性、整体性的护理模式,尽可能降低患者社会、心理、生理上不愉悦程度[3-4]。环境舒适护理可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刺激,维持其平稳心态;健康知识宣教与心理状态干预可增加患者相关知识,认识到负性情绪对透析效果的影响,促进配合度的提升;透析中与透析后舒适护理可避免出血、红肿等问题,保证患者正常生活。与一般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模式秉持提升患者舒适度的理念,从各个方面开展舒适护理,为患者舒适度提升保障。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配合度。
【参考文献】
[1]高红波,李连珍.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配合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8):444-446.
[2]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2-33.
[3]王金环.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8):967-970.
[4]左娜,龙秀丽.舒适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6):1023-1025.
论文作者:钱金华,王明蔓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舒适论文; 血液论文; 心理论文; 状态论文; 模式论文; 贝克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