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云溪区人民医院(岳阳市四人民医院) 功能科 湖南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内收诊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病例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且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结果作为参考,评价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①本组72例患者,颈部超声检查显示59例检出颈动脉狭窄,CT检查显示57例颈动脉狭窄,比较检出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72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31例呈混合回声斑块,19例内中膜增厚,低回声斑块与强回声斑块各占11例。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检出率高,可准确分析颈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临床意义
这些年,大量资料表明,脑血管病变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患常伴有颈部血管病变,应该及时诊断,尽早对症治疗,如内科治疗或介入治疗,尽可能改善预后[1]。现如今,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超声技术被广泛用于临床,超声检查颈部血管,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可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治。为了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选择72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内收诊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象,39例男性,33例女性,最小42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57.19±4.82)岁。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2]制定的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年龄40-90岁,男女不限;(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2)年龄>90岁,或者年龄<40岁患者;(3)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患者;(4)失语失聪患者;(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具体措施如下:选用GE 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线阵式探头,探头频率设定7-10MHz,指导病患取仰卧位,头颈部向一侧偏转,充分暴露受检颈部,检查范围始于动脉起始段,止于颈内动脉入颅段,采取连续横切及纵切扫描方式,如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等,并且观察分析管腔内膜的连续性与内中膜厚度,分析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回波性质及形态学,查看有无存在管腔狭窄情况及狭窄程度,检查有无斑块回声及斑块大小与部位。颈部超声检查后,1周内,应用德国GE螺旋64排CT进行检查,作为对照数据。
1.3判断标准
1.3.1管腔狭窄程度[3]
(1)轻度狭窄:狭窄率<50%,血流峰值速度<120cm/s;
(2)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血流峰值速度>12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40cm/s;
(3)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血流峰值速度>17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40mc/s;
(4)闭塞:狭窄率达100%,闭塞段无血流信号。
1.3.2内中膜厚度判断[4]
内中膜厚度<0.9mm,表示正常,>0.9mm表示增厚,如果局部内中膜厚度超过邻近部位0.5mm,或者达1.2mm,判断为粥样斑块。
1.4统计方法
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将相关数据录入SPSS20.00软件中进行分析,予以X2值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
本组72例患者,颈部超声检查显示59例检出颈动脉狭窄,CT检查显示57例颈动脉狭窄,比较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且随着病情发展,颈动脉内膜局部隆起,出现斑块,此斑块可能引起颈部血管狭窄,若是狭窄率≥65%,则容易导致缺血性脑出血[5]。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需采取有效方法检查颈部血管,掌握血管狭窄情况与斑块分布状况,检测内中膜厚度,为制定可行方案提供依据。现如今,脑血管造影是血管闭塞及狭窄程度的常见检查手段,但是,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容易引起栓塞性卒中,且成本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血管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血管立体走行状况,准确测量血管内径,诊断颅内及颈部血管狭窄与闭塞性疾病中,敏感性、预测值高,常常被作为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的标准。这次研究显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与CT检查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提示,颈动脉血管检查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替代检查手段。本组72例患者,颈部超声检查显示,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斑块或者内中膜增厚症状,斑块多位于颈部动脉的左侧,常见于颈总动脉分支,少部分在颈内动脉起始段与颈外动脉。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准确分析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等情况,辅助临床诊治,当然,本次研究样本例数少,针对性不强,因此,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还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施会芹.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343-344.
[2]李帆.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作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5):20-21.
[3]郭振宇.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4):54-55.
[4]段新平.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2):349-351.
[5]廖国芳.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病变中的检出率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0):105-106.
论文作者:刘小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颈部论文; 缺血性论文; 血管论文; 超声论文; 狭窄论文; 脑血管论文; 动脉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