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考地理命题指导思想综述_地理学论文

1999年普校高考地理科命题指导思想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导思想论文,理科论文,命题论文,年普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我国高考实行新一轮改革实验的第一年,广东省率先实施“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考试在中断了四年之后,又成为高考科目之一。此举不仅意味着我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完善,也将对我国的地理基础教育乃至地理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在认真总结1998年试测经验和客观地分析广东省报考地理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近年来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进展及我国教育思想、观念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转变,我们确立了试卷内容要深刻反映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观念,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注重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启发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命题指导思想。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今年的地理试卷形成以下特点:

1.地理信息量大,反映了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揭示了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存在的息息相关的联系。

试题选取了大量课本以外的素材,包括自然、人文、地理学最新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在提供给考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机会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地理研究的发展,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所遭遇到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注意到地理学的研究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能产生的作用。

如第35题:

下图表示发生在某些地区的相互关联现象。下列各项是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每个代码限填一次)

()生存条件恶化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将林地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均资源减少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人均收入减少

()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本题意在阐释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反映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地理学是关于地表的知识,它的研究内容,不只是各地区的山川、聚居、道路和国家,而且包括这些地区的气候、动植物、居民和他们的文化,即它们整个的特征。而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而地理学的研究从内容到方法都具有综合性。本题通过分析某地区各自然、人文现象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乃至对人类本身会带来的不利影响。试题可深化考生对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认识,又实在感受到在人类生产活动、环境变化、人类生存条件改变之间存在的关系。

如第39题:

下图反映某假想区域产业的现状和规划中的未来情景。在科教投入加大、人的创造力提高、电脑网络不断完善、知识交流日益通畅等条件下,政府的服务职能强化,企业之间及其与科教机构之间联系加强,工业经济将向知识经济转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某假想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示意图

图例:→劳动人口职业化的主要方向

—— ———知识流动的渠道

(1)选择(将正确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将区域的现状和未来相比,

A.知识流动的速度大体相近

B.技术融合的程度大体相仿

C.产业部门大体对应升级

D.对外开放的程度大体相同 【 】

(2)回答:

①从现状到未来,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______转化。

②未来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

③大众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在未来区域中消失了,因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布局因素是______,需要向______的地方转移。

本题实际上是从工业地理学研究的视角揭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特征和结果,也同时说明了在传统的工业地理学中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本题所选取的素材是学校教科书中没有的,因为知识经济的概念刚为我们所接受。知识经济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它将对世界格局、经济发展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人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和时代性挑战。认识知识经济的特征是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前提。试题题干说明知识经济到来的条件和标志,图示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式,大体勾画出了知识经济的轮廓,使试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理学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

2.屏弃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强调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力。

所谓已有知识包括在中学学过的地理知识及其它学科的知识。

如第12题:

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 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A.Htg(90°-38°)

B.Htg(90°-38°-23.5°)

C.Hctg(90°-38°)

D.Hctg(90°-38°-23.5°)

本题是地理知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与应用。要求考生运用因地球的运动而形成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建筑设计中的问题。

如第34题:

图中(右上图)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

(1)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____米处。

(2)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 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____侧。

(3)海拔2000米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约为250 毫米、____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只考虑温度高低, 则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的牧场应位于海拔____米。

本题出示的示意图由地形剖面图与气候要素曲线图相迭加而成。意在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地形剖面曲线与气候要素曲线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成因和得出结论。本题的设问使这种以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主题的示意图完全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因为它并未引导考生单纯地去认识、读懂这类不常见的图形,而是强调了运用知识获得结论的理性分析过程。

如第36题: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

(提示:先判定经线的经度。)

(1)在图上画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点A。

(2)A地日期为_____月____日。

(3)A地地方时应在____时____分至____时____分之间。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应该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本和常见的。由于设问选择的切入点出人意料,使考题未落入此类试题考查的俗套,而特别强调了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

3.启发、鼓励创造性思维

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综合、多元和开放的,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区域、综合和联系的,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鲜明的前瞻性。不可否认,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因为它的研究对象伸展到所有的自然界和所有的现象范围,它紧紧追随着世界和时代的变化。随着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观念逐渐更新。不仅是对人文社会各种地理现象的研究,即使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对它们的成因、变化过程、发展趋势等的认识也在改变或深化。这样,地理学的研究要求能迅速对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作出反应,反思前人已有的结论,接受和发展新的理论、观念:并能对地理事象的进一步变化和发展作出预测。基于地理学研究的如此特点,我们设计了第40题: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 B分别注明。并指出,A是______平原,B是______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简答:近20年,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本题的第三问为考生提供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研究结果和自主作出结论的空间,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自圆其说或言之成理就可。这道题不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及与此有关的社会问题,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自主人文意识,体味到作为地球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4.充分运用地理语言,使试卷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

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文字只能恰当地表达地理概念和观念的一部分,它不能清楚地表达空间的概念。因此除文字外还必须形象的表述,如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等等,它们和文字同样具有独立的表达作用。这种地理学表现的双重形式,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

1999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充分使用了地理表达的文字、图像双重语言,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原理或规律、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联系等。有些图表除让考生分析外,还要求考生参与绘制,强化了地理语言形象。

所有这些特征,构成了1999年地理高考试题、试卷的风格与特色。

标签:;  ;  ;  ;  

1999年高考地理命题指导思想综述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