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现实关照论文

浅谈新时代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现实关照论文

浅谈新时代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现实关照

李 梦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生态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以及强调科技在发展生态经济中的作用。新时代下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培养经济理性思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经济法律和制度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制度化。

关键词: 新时代;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经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新时代下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性,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

生态经济思想指的是将经济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相融合,是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观察、探究与思索,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众多著作中虽未明确提出生态经济的概念,但仔细研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会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研究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和生态学说的关联性和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构建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体系,探索新时代下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既表现于唯物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于生态经济基础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马克思认为,人需要依靠自然而生活,人为了生存必须与之交往从而获得人类所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自然界就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者什么也创造不出来。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现其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并借助它进行生产的资料。”[2]二是自然生产力理论。马克思认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同样重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生产力,生态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多寡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三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马克思认为,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出现了断裂。马克思所强调的物质变换指的是“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3]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将自然资源加工成人们生活所需的产品,另一方面将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投放到自然界当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给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带来了无法修补的裂痕。四是马克思强调科技在发展生态经济中的作用。马克思说“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态;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质”。[4]马克思指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善生产工具,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自然资源的浪费。马克思还提出,应通过发展科技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生产过程中残留下来的废弃物重新投入到生产过程,“所谓的废料,几乎在每一种产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5]所强调的科技发展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现实关照:新时代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为了缓解当前生态环境修复压力和保持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发展生态经济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认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将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径选择。

1.培养经济理性思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将生产、交换、消费纳入整个生态系统中,它既重视生态效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不放弃经济的发展。要实现生态经济的发展,就要让人民群众认识其内涵,使生态经济思想深入人心。一是要坚持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6]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就要在思想意识上坚持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自觉内化为一种思想和价值认同,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态经济意识。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理念融入人们的生产活动中,认识到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二是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地方和企业在工农业生产中应坚持走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生态效益好的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生态经济观念,很多企业和领导坚持“唯GDP论”,一味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惜牺牲了子孙后代的发展。只有在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才能使全体人民具备生态经济的意识,助推我国的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三是转变消费理念。人民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入侵,这些都导致消费主义盛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消费观念的嬗变使整个社会充斥着金钱至上的思想。缓解当前的生态问题,转变消费观念尤为重要。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性引导,政府应加强行政性政策、引导性政策以及经济政策。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采用亲自示范或奖励措施引导人们进行理性消费,并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撬动消费方式的生态化转型。

再次,你一个小小的意见箱子,有那么金贵么?还要人家安个摄像头保护你?怕谁把你偷回去当枕头枕着,还是当凳子坐着?还是怕谁家缺柴火,偷你回家劈吧劈吧当柴烧了?不怕偷?不怕偷安什么摄像头?还正对着意见箱,明明就是怕人偷么,还狡辩!就冲这,我就对意见箱有意见,摆谱儿摆得也忒大了!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模式

当前生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能源日益趋紧,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我们必须用巨大的决心与勇气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以及低技术含量的传统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产业,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要扶持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的发展。破除粗放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强化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走集约化生产道路,关注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因地制宜,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改造传统产业。有针对性地对传统落后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政策优惠引导一批骨干企业率先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拥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绿色生产。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设,全面激励科技创新。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在新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等生态技术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协调企业和高校通力合作,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生态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使用中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7]企业要加大生态科技的投入,成立专门的科研团队,将生态科技融入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还要加快生态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科研人员能力与素质,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壮大生态经济建设的科研队伍。

3.加强生态经济法律和制度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决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发挥制度和法律的约束、规范作用,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党和国家加强生态经济的制度和法律建设,保障生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一是要建立健全生态经济法律制度。一方面要重视环境保护立法,完善生态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资源、排污权有偿使用等方面的立法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应加大生态行政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加大法律惩戒的力度,用法律武器规范生产生活行为。二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既要求企业的建设做到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环境损害终身责任机制。实行层级责任管理制度,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岗位和个人,贯彻落实资源环境保护终身问责制。三是要建构绿色GDP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治理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8]唯GDP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所衍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要在淡化GDP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分量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既要重视经济建设,又要考察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落实情况。这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治理关系的根本之策。

总之,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是指引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主旨,虽然时间空间都有所变换,但仍可以把当时的理论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供思想支撑。通过观念的影响、生产方式的转变、制度的健全,与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手术完毕后仔细检查甲状旁腺,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下处理:(1)对可疑的甲状旁腺组织,切取部分送术中冰冻,确认为旁腺后自体移植。(2)如甲状旁腺血供良好,呈淡黄色或棕色,行原位保留。(3)如甲状旁腺变为暗紫色,用注射器针头穿刺或尖刀片切开其包膜,如颜色仍无好转,及时切除后行自体移植。(4)明确为误切的甲状旁腺行自体移植。移植方法为:将甲状旁腺切成约1 mm大小组织块移植于同侧的胸锁乳突肌或带状肌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5.028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  ;  ;  ;  

浅谈新时代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现实关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