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到我院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50例患者实施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内观察治疗效果,在6个月至2年的时间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中痊愈22例,有效2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手术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明显低于手术前,手术后气骨导差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患者中1例出现鼓膜小穿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抗炎药物治疗后明显减轻。结论: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效果明显,患者的听力显著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耳内窥镜;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鼓膜;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45-02
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是由于患者的中鼓室、中鼓室、上鼓室、乳突或岩尖处聚集大量的鳞状上皮,导致中耳听力结构和相临颅骨的损伤,甚至引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1]。目前,对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上往往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 如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等[2]。上世纪90年代,耳内窥镜的问世对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带来了新的曙光,耳内窥镜创伤小、分辨率高和多视角的有点使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更加方便和快捷。本次研究分析了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到我院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50例,经检查均属于胆脂瘤型,年龄为15~60岁,平均年龄(42.1±3.6)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病程(12.5±1.64)年。患者之间无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1)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2)中耳道有明显脓性分泌物出现。(3)听力严重下降。(4)签署研究协议,同意治疗。
1.3 排除标准
(1)经检查不符合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者。(2)鼓室条件不支持手术治疗者。(3)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者。(4)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者。
1.4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均要理发,洗头,并对外耳道进行消毒处理。成人使用普鲁卡因配合肾上腺素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如果有对手术极为恐惧不能配合手术实施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进行中对切口注射肾上腺素加上1%普鲁卡因以减少出血。手术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患病耳朝上。
(1)鼓室成形术:在耳后进行切口,切口从耳廓附着处上缘起始,到乳突尖处为止,将皮肤,皮下组织和骨膜依次切穿。使用显微镜检查切口状况,将筋膜移植床和骨耳道皮完成后,将耳内窥镜(福澳牌耳内窥镜及影像显示系统)置入患者耳中,耳内窥镜的大小要根据患者外耳道和术腔的直径大小和解剖位置而定。使用耳内窥镜观察患者上中后鼓室、听骨链、咽鼓管鼓口、圆窗及卵圆窗,并清理病灶、探查听骨链活动。
(2)乳突根治术:患者胆脂瘤出现在上鼓室和鼓窦入口处,采用常规耳内切口,是中耳腔暴露,使用耳内窥镜清除病灶,探查上鼓前,后峡部,咽鼓管鼓口及上鼓室前间隙,清除所有病灶使一期成形;如果患者胆脂瘤出现在中后鼓室部位,则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耳内切口,然后进行耳道皮瓣,去除可见病变组织,最后向患者耳内置入窥镜清理残留病灶;如果患者鼓室腔和乳突鼓窦胆脂瘤,则进行改良完整式乳突根治术,直接将耳内窥镜放入患者耳中,从外耳道到后鼓室依次清理病灶,最后进行鼓室成形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碘仿纱条和明胶海绵碎块填充缝合切口,并包扎。对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切口受到感染,定期更换敷料,一周后可拆线,两周后可去除碘仿纱条和明胶海绵碎块,具体情况视患者而定。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标准
1.4.1观察及随访: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用耳内窥镜观察患者鼓膜,咽鼓管、鼓室口、鼓室窦入口、鼓室腔与骨链的连接状态,测试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是否有耳漏或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在术后6个月至2年的时间里,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进行耳部常规检查,听力测试等。
1.4.2效果评估指标: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鼓膜及听力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鼓膜情况和听力均有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无好转或更加严重,鼓膜修复情况及听力无好转甚至恶化,气传导阀值无变化为无效。
1.5 统计数据分析
采用软件SPSS14.0分析统计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 检验,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气导平均阀值和气骨导差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采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听力明显提升,经检查患者病耳的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比其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表 术后6个月患者病耳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导差对比(x-±s)
时间 气导平均听阀气导骨差
手术前 39.2±8.2 39.2±10.3
手术后6个月23.2±3.8# 26.9±8.7#
t12.56.45
P0.000.00
2.2 患者有效率
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使用耳内窥镜均能看清患者的鼓膜、咽鼓管、鼓室口、鼓室窦入口,鼓室腔与骨链的连接状态良好,病灶均得到清除。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50例患者中,痊愈为22例,有效为28例,无效为0例,总有效率为100%。
2.3 术后不良反应
对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至2年的时间内进行随访,1例出现鼓膜小穿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抗炎药物治疗后明显减轻。
3.讨论
现代医学表明[3],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一般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及时治疗而转化形成,主要造成患者中耳黏膜、鼓膜等的损伤,引发耳内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严重下降,严重的还能造成颅内感染。目前,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有效方法是乳突手术和鼓室成形术,传统的传统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式有多种,但是不能在保证听力和重建听力的情况下车体清除病灶。老式的耳内显微镜并不能使医生很好地观察鼓膜、咽鼓管、鼓室口、鼓室窦入口,鼓室腔与骨链的连接状态等,使乳突手术和鼓室成形术受到很多限制,容易使一些病灶出现遗漏,加大了患者病情复发的几率。
耳内窥镜技术的出现对乳突手术和鼓室成形术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捷径,耳内窥镜能够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比如照明良好,图像清晰,视野开阔,视角多,分辨率高等特点,而且创伤小,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清除效率,逐渐受到耳科医生们的认可。有研究表明[4],使用耳内窥镜进行乳突手术和鼓室成形术达到了使用传统显微镜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在鼓室、咽鼓管口、听骨链等复杂部位的病灶清除率都达到了90%以上,并且几乎不会出现创伤,使患者中耳中的健康组织得以保存,避免了听力受到影响。但耳内窥镜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镜头容易被污染,需要多次清洗,手术空间小,操作难度高等,因此在实施手术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本次研究使用耳内窥镜技术对50名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有效率达到了100%,患者的听力得到极大改善,并且只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田福,林浩然,梁华锋.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体会[J].当代医学, 2013,12(04):76-77.
[2]李炜.耳内窥镜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者:[J].中华全科医学, 2015,25(01):42-44.
[3]王文学.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 (16):20-21.
[4]吴晓霏,练状.耳内窥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98耳[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08,56(06):504-505.
论文作者:岳金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鼓室论文; 患者论文; 中耳炎论文; 耳内论文; 鼓膜论文; 窥镜论文; 化脓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