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新阶段——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主任论文,新阶段论文,生态建设论文,局长论文,国家林业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野生动物、植物、湿地和大熊猫调查,全国水土流失监测,全国荒漠化监测四大结果,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伟大成就。
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呈良好态势,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林业发展后劲充足。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18.21%,年均增加0.33个百分点。55.7%的野生动物物种稳中有升,扬子鳄、朱鹮等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成倍增加;18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71%达到野外种群稳定标准;野外大熊猫达到1596只,栖息地由139万多公顷增加到230多万公顷;40%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水土流失面积由1990年的367万平方公里下降到356万平方公里。全国年均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1.9万平方公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次数逐年减少。我国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新阶段。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我国生态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和1/6。二是林地流失依然严重。三是超限额采伐仍未杜绝。四是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五是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过少。相当数量的物种种群呈下降趋势,个别物种极度濒危。六是因开垦、城市开发占用等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全国围垦湖泊达130多万公顷,围垦导致天然湖泊消失900多个。七是水土流失绝对面积仍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八是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挑战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具有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艰巨性的特点。一是脆弱性。这个阶段状态尚不稳定,反弹力非常大,工作做好了,就会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就可能逆转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影响林业发展因素很多,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人们对追求经济发展愿望十分强烈,国家经济建设正在爬坡,一旦把握不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四是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各种自然条件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相持也是在一定区间的动态对峙。五是艰巨性。这个阶段的生态建设每前进一步,都要会出巨大的代价。
摘自《人民政协报》(京),2005.3.14.C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