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和教改的概貌——对美国教育的初步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概貌论文,教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张健同志于去年底至今年2月中旬赴美探亲。他利用这次机会顺便对美国教育教改概况进行考察了解,先后参观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市曼哈顿社区学院等高校及1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张健同志在美考察期间,还以民间学术团体学者的名义同美国教育界的一些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将张健同志“对美国教育的初步考察报告”以《美国教育和教改的概貌》为题摘发,供广大读者参阅。
——编者
世人皆知,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是当今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富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中心材料,1991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1942960百万美元,全世界教育经费1119090百万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5.1%。其中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5671800百万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6.6%,教育经费425200百万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5%,即它比全球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高2.4%。
美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富国,而且是教育上的大国。据美国教育部统计中心1992年4月公布的材料,1991年秋,全美有注册学生6120万人,内有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学生4700万人;有大学生和研究生1420万人,占当年全球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6000万人的23.6%;共有教师360万人,内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80万人,有大学教师90万人;共有教育管理人员和职工400万人,内有中小学(幼儿园)的230万人,大学的170万人。
为什么克林顿能够连任总统,美国大多数人认为,他在第一任期内做了三件事:一是促使经济复苏;二是抓紧教育改革;三是社会治安好转。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信息时代的挑战,1997年2月4日,克林顿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出美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任务和行为计划。其要点是:“这届美国政府首要任务,要使全体美国人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为此,他对今后全美教育提出三大任务:一、要使全美8岁儿童学会读写,12岁少年联机上网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二、使全美18岁青年能上大学,普及13、14年级教育(即大专教育);三、促使美国每个公民能够学习,受到终身教育。为了实现三大任务,联邦政府在本财政年度拨款510亿美元,各州各地政府也要相应地增拨教育经费。
根据我于1996年12月到1997年2月在美国考察教育的情况来看,大力改革基础教育,在普及12年制教育的基础上普及13、14年级(大专)教育,加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尽快把信息时代的科技手段带进学校,重视社区成人教育的职业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今全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所在。
为什么在全美已经基本上普及12年制基础教育的今天,克林顿政府还要把大力改革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假如说教育是全美富国兴邦的战略产业的话,那么改革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它是能否在未来的21世纪中保持美国是头等大国地位的关键所在。许多国际比赛都表明,美国中小学学生的数、理、化成绩,随着年级越高,和世界水平的差距越大,这种情况已经引起美国教育界和社会上的深深忧虑。1983年,美国教育界、科学界专家曾致信给美国总统和国会,发出了“美国处在危险之中”的警告。尽管卡特、里根、布什几届前总统和政府已采取若干教育改革措施,情况虽有所改进,但成效不是很大。
再过3年,人类将迈入21世纪。美国当政者知道,要想保持着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为了“使美国每一个公民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必须从改革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着手,才能收到实效。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前开发人的智力问题。正如欧洲法国、荷兰已将幼儿园大班列入义务教育一样,美国多数州、学区,已将幼儿园大班教育列入非正式的义务教育,4至5岁幼儿入学率已达90%左右,学区提供校车接送孩子,贫困家庭可以免交午餐费。我参观的纽约市犹太区福利中心幼儿园,可以吸收二岁半幼儿入学。
现在世界各国教育家都一致公认,对小学生加强读、写、算(简称“3R”)的教学和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在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会读、写、算的人,能否运用多媒体网络化信息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体。经过大量实验证明:读、写、算的能力是运用多媒体网络化的前提条件。而美国出现的最大矛盾就是孩子读、写、算能力不如一些国家。由此可知,克林顿之所以提出要在全美动员100万校外辅导员(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来帮助40%的8岁孩子过好阅读关;8年级孩子进行数学考试,扎扎实实地解决好读、写、算的教学质量问题,就是为了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矛盾。美国教改实践告诉我们:既要重视在继承近300年来近现代学校传授下来的科学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强读、写、算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尽快将信息科技手段带进学校,使所有学校联机上网,才能使全体学生以及所有公民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认为,这是保证美国成为头等大国的关键所在。
美国基础教育的优点,就在于学校、家庭、社会都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它在世界上可以说做得比较好的就是“个性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可以大量涌现而不受压制。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真理走过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美国学校过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放任性、任意性太大,忽视国家与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共同要求,因而各州、学区对中小学各门学科缺少统一标准的严格要求,又无严格的考试制度。这种各自为政的教学,势必难以保证中小学主干课程的教学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因而从布什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发展战略”起,就提出要在小学4年级、初中8年级、高中12年级,按国家制定的英语、数学、科学(理、化、生)、历史、地理五门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进行统一考试。克林顿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发展目标”又增加了艺术和外语两门,同样要求在4、8、12年级进行考试。但是,无论是布什的“发展战略”还是克林顿的“发展目标”中课程标准和对考试的要求,都遭到教育界不同程度的反对和抵制,收效有限。其原因是:一、美国自1776年建国221年来,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主管国防和外交,教育归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学区管理,他们认为联邦总统无权发号施令,干涉教育的大政方针。美国至今仍无国立大学,只有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国会中共和党议员们仍坚持要取消联邦政府教育部。二、许多学区学监(相当于教育局长)、校长、教师习惯于谁出钱办教育,我就听谁的。由于联邦政府拨付的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太小,因而它在普教改革中所起的引导作用也就有限。
为了解决美国中小学语文、数学主干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布什、克林顿总统的联邦政府再三强调:要拟订全美统一的课程标准,建立小学4年级和初中8年级、高中12年级考试制度,尽管它受到各州、地方政府、学区不同程度的抵制,但他们仍把它作为国家教改的方针,加以积极推行。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公布的材料,到1996年,全美已有65%的公立学校联机上网,全美平均10.5个中小学生拥有一台教学用的微型计算机,全美平均1/3的家庭,都备有孩子用的微型机,同时许多社区图书馆针对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的需要也都设有不同型号的微型机。现在看来,克林顿总统提出的到2000年全部学校上机联网,进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要求是可以实现的。
克林顿总统在提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要求在全国实行18岁青年都能上大学,普及13、14年级(大专)教育。1990—1991年,全美共有高等学校3559所,其中1000人以下的有1322所。另有高中后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6445所,只要实行以学费抵税,这两类学校规模皆可以适当地扩大,那么低收入家庭的高中毕业生,皆可以升入社区学院或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受到大专以上的高等教育。
要提高美国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要有好的学校和素质高的教师。如果光从教师原有的学历来看,美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90%左右都拥有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不是师范学校毕业的,还要经过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再由各州政府教育厅考试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走上教学岗位。中学特别是高中教师,半数以上拥有硕士学位,少数有博士学位,应该说,美国教师的学历还是比较高的。近10多年来,教师的待遇提高了50%以上,10年教龄的教师,不少州和学区平均年薪已达到5万美元左右(按美国教师年薪一年只按9个月教学期间发给)。由于教师待遇的提高,许多优秀青年向教育岗位上转业。但是,由于近几年来“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网络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具有这方面知识技能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15—30%,也就是说,多数教师还不完全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我在参观伊利诺州内波维尔学区小学时,就看到该校请大学计算机专家对教师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有10万教师经过培训和考试,能够拿到国家教师证书,就是指教师能够适应和胜任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任务的新要求而言的,不是指学历资格说的。
美国不少家长对于现在公立学校的教学制度和教学质量不甚满意。一是学生一年在校学习时间偏少,一年在校学习180天;二是主干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特别是读、写、算能力较差;三是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发展要求。因而不少家长利用每周双休日领着孩子去上自己爱好的音乐、美术、舞蹈、科技制作等补习科目。克林顿之所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全国要办3千所“宪政”核准的民办公助的教改实验新型学校,就在于解决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我参观麻州波士顿文艺复兴学校,该校一年级学生在校时间是205天,比普通公立学校要多25天,学校不仅重视读、写、算能力的培养,而且根据家长要求,尽量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学习要求。由于这类学校的学费比私立学校要低,教学质量比公立学校要好,因而受到许多家长的欢迎。
标签:美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