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出现转机后的财政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转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增长率多年下滑后,2000年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转机,前三季度GDP分别比1999年同期增长8.1%、8.3%、8.2%,实现了经济高速平稳增长。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出现转机之后,积极财政政策将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下去,但政策重点将从总量调控转变为积极配合结构调整和促进供给创新上来。
一、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靠,仍需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走向取决于经济形势。如果经济已经复苏开始走向高涨,那么扩张性财政政策就需要改变,否则就需要继续实行财政扩张。总的来看,经过几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但好转的基础并不牢靠,当前仍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1、需求不足有所缓解,但仍显不足。这次经济出现转机, 需求增长是重要原因。首先是出口需求大幅增加,前三季度, 出口同比增长33.1%,增幅为近几年来同期最高。 出口强劲回升主要受国际经济回升、政府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和1999年上半年同期出口基数较低的影响。但出口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①1999年下半年出口基数较高将影响2000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速度。②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因素。2000年以来东亚国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基础并不牢靠,有再次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③近期我国将加入WTO,虽然这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有利, 但短期内会对出口形成一定的冲击。这些已于2000年下半年所证实。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启动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2000年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9%,但幅度不大。虽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如网络热、教育消费热,但都不是主导型消费热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限。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下降,农村市场尚未从根本上启动,影响消费需求的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虽较1999年有所增加,但从绝对水平看还是相当低的。同时投资仍然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并没有大的增长。虽然2000年非国有投资增长速度较前两年有所加快,但仍然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
2、通货紧缩有所缓和,但仍存在压力。前三季度,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5%,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一、二、 三季度分别比1999年同期增长-0.6%、2.3%和5.8%。但价格上涨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有很大关系。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受此影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10个月内上调了6次, 这是带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这种价格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除对石油开采业有正面影响外,对我国经济的复苏是不利的。
3、企业效益好转,但国企改革仍任重道远。2000年1—8月516家国家重点企业中,盈利的有406家, 但当前企业效益改善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和国内短期因素的影响,企业本身经营机制并没有多大改变。例如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国内水电价格上调的影响,国内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电力、蒸汽、供热行业利润大幅增长,这两大行业利润合计占整个工业利润总额的45.8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复苏主要由出口需求带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没有多大好转,加上仍存在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企业效益好转还需继续努力,因此,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这些都会对今后的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今明两年仍需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二、今后的财政政策应是供给导向的
积极财政政策的初衷是启动内需特别是非国有投资需求,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在经济有可能出现转机时,有必要对积极财政政策取向和政策重点进行调整。
1、财政投资启动经济的初衷并没有完全实现
为什么近年来财政投资未能启动非国有投资呢?这既有总量上的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有结构上的供给过剩的原因。财政投资要能带动非国有投资,关键是要形成景气预期。但一方面,财政投资比重过小,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越来越紧,银行对国企的贷款也越来越谨慎,从而财政投资难以带动国有投资形成景气预期,非国有投资也就难以跟进。这是需求方面的原因。从供给方面看,当前经济过剩主要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无效供给过多。反映在投资领域,就是投资结构扭曲导致产业结构趋同以及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投资投向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形成过剩。但对于这些结构性和供给方面的问题,总量性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有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将刺激经济增长的重任全部压在财政政策上,是否合理?在当前经济出现转机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支持经济长期增长需要财政政策和供给政策两手抓
单纯的总量扩张的财政政策难以解决结构上和供给上的问题,所以,启动经济,支持经济长期增长,既要有总量上的财政扩张,也要有进行结构调整和增加企业活力促进供给创新的供给政策。如果说在短期内为防止经济增长率下滑而实施总需求扩张有其必要性的话,那么,在经济出现转机后,为了保证经济长期高效健康地增长,政策的重点必须转移到结构调整和供给创新上来。因为过度膨胀的总需求会使企业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从而放慢技术创新、产品更新、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的步伐。而且大量尚未淘汰的重复建设在经济形势好转时又会得以苟延残喘,从而未能完成本应在经济低潮时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造成又一轮的无效供给,有害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我国由于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企业制度不尽完善,结构调整和供给创新完全由市场进行并不现实,这时就需要政府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从实践中看,这次经济复苏形势比较好的地区都是结构调整和非国有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比如2000年上半年超过全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8.2%的四个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 都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所以在积极财政政策使经济出现转机之后,为了能使这种势头得以持续,形成新的一轮经济增长,政策重心应当逐步转移到支持结构调整和供给创新上来,相应的,财政政策的重心也应当逐步从需求导向转移到积极配合结构调整和促进供给创新上来。
三、实施供给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长期、健康、高效增长
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只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本意是指政府通过积极地运用财政支出和国债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和稳定物价。在内需不足时,积极财政政策偏重于总需求扩张是正确的。但在经济出现转机后,财政政策的积极方面应更多的表现在积极配合产业政策、供给政策和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上,在保证一定的总需求的基础上促进结构调整和供给创新。
1、 需求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应当与结构调整和供给创新结合起来。这次启动经济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是增发国债进行长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所需后续资金大,政策的时滞长。由于时滞,这些扩张性的政策可能在经济高涨阶段仍在发生效应,造成经济过热。因此,目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特别注意时滞。具体而言,就是财政政策在今明两年仍是扩张的,但力度将逐步减弱。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应更多地重视中短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一般不再上新项目,主要用于在建项目。否则在经济形势高涨、财政政策力度趋减的时候,这些未完工的项目因缺乏财政资金的后续投入不得不停工,成为“胡子”工程,造成新的无效供给。应配合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的财政资金投入,以调整地区结构。应配合产业政策,加大财政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2、加大改革方面的支出,为企业供给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新主要由企业完成,但是我国企业既缺乏创新能力,又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创新的动力。大量的冗员和负债,使国企效益低下,利润不高甚至亏损,没有能力创新。非国有企业有创新的要求,但规模有限,融资困难,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较弱。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备,大量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所以财政政策应当积极配合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对供给创新的支持力度。(1 )国企改革必然有大量职工下岗和企业破产,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因此,财政应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如此才能加大国企创新的力度。(2)改革国有企业投资方式, 财政一般不应再在竞争性行业投资兴建新的国有企业。将部分中小国企拍卖,所得资金用于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和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3 )支持企业创新的融资体系的建立,对确实有市场、有赢利能力、低风险的创新项目,财政可适当为之进行融资担保,在企业技术改造和投资高新技术方面给予税收优惠。积极支持风险投资机制和二板市场的建立。
3、平衡地区经济结构,促进中西部发展。 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税负高低、城市化水平、人口、教育和财政支出的需要安排各地区的转移支付额,规范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有效地发挥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差距中的作用。应以各种形式支持西部大开发: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主要依靠财政投资,但财政应当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如三峡工程),通过建立项目所在区域的增长极和增长带,带动西部发展;运用财政杠杆的力量,带动金融、保险、外资公司资金投向中西部,并通过集中收费保证其收益,财政可提供从投资开始到取得收益期间的某种补贴。
4、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贯彻产业政策,实行税收优惠由地区倾斜向产业倾斜,对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优惠。逐步扩大增值税实施范围,尽快实现由生产税向消费税过渡,以解决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可抵扣进项税额较少、税负较重的局面。在给予急需发展的产业税收优惠的同时,对根据产业政策需要限制和压缩的产业,对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一些行业加大税收抑制力度,如加成征收、税收附加、征收消费税等。
标签:投资结构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积极财政政策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