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复科 674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及参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脑卒中偏瘫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伴随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开展。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意外事件,近年来伴随各类心脑血管慢性病变的高发,临床诊疗中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而伴随医学技术与水平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在不断提高[1],而现今临床诊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时脑卒中的高致残风险,偏瘫是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活动、运动功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2]。早期康复护理是现代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旨在脑卒中临床诊疗的早期给予较为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已达到改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我院近年来对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现结合部分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8例,年龄46~73岁,平均(63.48±1.74)岁,纳入标准:首次发生脑卒中者;符合脑卒中偏瘫相关诊断标准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意识状况及认知功能正常者;临床诊疗及护理配合度高者。排除标准:治疗期间临床死亡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及参照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脑卒中偏瘫的常规护理,完善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辅助患者做好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积极抗感染,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保护脑细胞类药物、促进微循环类药物给药,积极补液保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①康复方案的制定与指导:由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及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病情的评估,联合各项检查、患者运动障碍情况,为患者制定符合其具体病情的康复方案,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同时就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流程等进行介绍,获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②卧床期康复护理:患者卧床阶段极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保持不同体位的更换,保持良肢位摆放,护理人员为每位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按摩,同时对各个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坐起等练习。
②坐立及行走训练: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坐位、坐位站起、站位、站位平衡、行走等训练,各体位保持5~10min左右,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以患者不感疲累为宜。
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待患者能够完成原地踏步、行走等动作后,可增加作业康复训练的内容,借助作业康复的不同场景,模拟各类生活情景,进行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增加日常训练的趣味性。
④心理康复支持:在开展运动康复干预的过程中,须重视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对存在焦虑、消极等负性心理者给予心理支持,通过言语鼓励、预后良好病例介绍、家属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为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进行评定比较,其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NIHSS评分,分值范围0~42分,评分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呈负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0分,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F),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高,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伴随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伴随护理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现今应用于各类心脑血管病变恢复阶段较为常见的护理方式,在病变早期即给予干预,主要目的为降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大脑健侧、躯体患侧功能的恢复,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脑卒中偏瘫是对患者生活、心理、家庭影响较大的并发症,属继发性功能障碍,本次研究从康复方案的制定与指导、卧床期康复护理、坐立及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心理康复支持等对研究组患者开展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研究组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重视躯体及心理的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提升生存质量,值得开展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崔虹旭,董波.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在评价心血管疾病病人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57-59.
[2]李洪艳,孙海云,胡智艳,等.ICF 通用组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108-110.
[3]韩军良.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75-178.
论文作者:周玉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两组论文; 能力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评分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