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_教师评价论文

农村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_教师评价论文

现行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制度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教师论文,评价论文,农村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87(2009)04-0051-0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城市中学已普遍接受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实践活动也是如火如荼,那么,在农村中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教师们对评价的态度意向如何?怎样反映教师的需求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带着问题笔者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调查了现行农村中学教师评价的基本制度,主要是了解教师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间,以及校长和教师对现行评价制度的基本态度。校长调查以经济条件按地区取样,利用校长集中培训的机会,发放115份问卷并全部收回,即收取了115所中学教师评价的相关信息。教师调查部分也是按此选样原则,在两个地区选取了9所学校由教师填答,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7份。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为了切实地发现问题并较好地归因,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

一、现行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基本制度

要了解教师评价制度,主要反映为什么要进行评价、由谁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由谁来制定、评价采用了何种方法、评价结果如何处理等。

1.评价目的

在评价目的上认为是“对教师进行鉴定考核以作为奖惩的依据”的学校占了71.8%,而认为“不以奖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教师改进和提高”的占了26.4%,而认为“无目的,基本上是走形式”的学校占了1.8%,表明现行农村学校教师评价基本上还是采用的奖惩性评价系统。在此项的选择上初、高中学校间,县中、乡中间,规模不同的学校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规模学校中规模较大的学校选择“对教师进行鉴定考核以作为奖惩的依据”的比例稍高。

2.评价主体

问及学校教师评价中各类人员谁对评价结果起决定性作用,各学校评价总体看还是采用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性评价,其中校长或专门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年级组长这些评价主体起决定作用的累积百分率达73.3%,其中年级组长评价占绝对优势。从选择结果及访谈了解到,目前农村中学多采取年级部制的管理体制。有8.7%的学校学生评价起决定作用,这些学校主要是规模较大的高中学校,学校所在县的初中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所占的比例较高达12.2%。

3.评价标准及方法

在教师评价标准及方法这一个项目上,有58.4%的学校选择了“没有统一标准,主要看学生统考情况”;有7.3%的学校是“统一标准,所有的指标都有硬性的量化标准,易操作”,有28.7%的学校是“虽然每一项评价内容都有量化分值,但大多数的内容无法量化,主观随意性较强”。看来,在农村中学主要还是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从与校长、管理者、教师的访谈来看,虽然学校一般也会下发并要求填写评价量化表,但真正的评价结果还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进行教师排队后再进行分等打分,即使像选择了“统一标准,所有的指标都有硬性的量化标准,易操作”这一项目的,其实可量化的内容也是围绕考试结果设计的。

4.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反馈

在学校对教师评价结论报告的形式上,写评价报告、给出评价分数、分数加评语的百分比分别为6.7%、77.1%、16.2%。“给出评价分数”所占比例较大,看来评价结论大多比较简单,其实还是以学生考试成绩定教师评价结果的缘故。

在以往学校教师评价结果反馈的主要形式上,“当众宣布”的占26.4%,“张榜公示”的占了19.1%,15.5%的学校选择了“私下单独通知”,选择“不以任何形式告知”的学校占了7.3%,而选择“形式不定”的学校占了31.8%。采取“当众宣布”的情况居多,这也是由于学校中学生考试成绩是公开的,结果决定教师评价是学生的考试结果,教师评价结果自然也就用不着隐瞒,“张榜公示”的比例也达到19.1%同样说明了这一问题。这一点也通过访谈得到了证实,且“形式不定”的占到了31.8%的比例,是因为很多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不同,与学生考试成绩相关的是部分教师;由于不同的评价目的,有时需要报送先进教师,有时需要培养新教师……

5.评价交流情况

能在评价中采取“沟通交流及时,被评教师能得到及时的激励与指导”的学校只占了6.7%;当“有意见分歧时能与被评教师交流”的占了16.2%;而占到了77.1%的绝大多数学校“从不交流沟通,大家只关注评价结果”。在此项的选择上规模较小的学校选择“沟通交流及时,被评教师能得到及时的激励与指导”项的相对较高,而县高中在“从不交流沟通,大家只关注评价结果”选项上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二、现行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评价对教师影响的方面众多,不可能一一了解,但主要的影响反映在教学及心理方面。因而笔者调查了解了现行农村教师评价制度在此两方面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在对教学工作的作用上,认为“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较大促进作用”和“产生一些影响但不大”的分别为11.2%和16.3%,累计27.5%。62.1%的人认为评价“没促进作用,与教学活动没直接关系”,甚至有10.4%的教师选择了“不但没促进教学,反而对教学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看来,教师们对现行农村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学的作用基本持否定意见,访谈了解到,教师们主要是认为现行的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制度对教育评价的发展改进功能重视不足,教师评价并没有对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所以实效性不强。有些学校教师评价是流于形式,甚至根本没有确立评价制度,只是根据学生的统考排队情况,确定选先评优人选或在末位淘汰时确定人选而已。其中,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为“没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没直接关系”的比例相对居多,而所在县的高中学校选择“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项的比例稍高。

2.对教师心理的影响

在通常的评价结果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反应上,选择“心情愉快”、“平静、无所谓”的分别为13.3%和63.5%,累计76.8%,选择“烦躁、很气愤”的占10.4%,此外12.8%的教师选择了其他。从统计结果看选择“平静、无所谓”占了大多数,一定程度说明教师评价流于形式,在激励教师积极性方面效果不明显。正像弗鲁姆所提到的激励思想一样,由于以往教师评价是以奖惩性评价为主要目的的,被选拔或得到奖惩的毕竟是极少数教师,对大多数人没有激励性。其中乡初中教师选择“平静、无所谓”所占比例稍大,而女教师在选择“烦躁、很气愤”项的比例稍高于男教师。当然,不容忽视的是还有10.4%的教师选择了“烦躁、很气愤”,从中也可看出部分教师在评价中产生了不公平感。通过访谈了解到,这些教师感觉现有的教师评价不仅不能促进教师发展,也不能真正的把优秀教师评出来,在教师评价中人际关系左右评价结果。

对不同职称、不同性别、不同工作年限教师进行差异分析表明,教师评价带给不同类别教师的心理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三、教师对评价制度的态度和意向

现行农村教师评价总是从管理的角度展开,无论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都体现了管理者的意愿。那么,农村中学教师对评价的态度意向如何?

1.评价主体

在“希望谁来进行教师评价”选项上,选择“教师自我评价”的占3.3%;选择“校长评价”、“教研室或年级组长评价”的累积百分率为18.3%;选择“家长评价”的只占2.1%;选择“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的占了44.3%;选择由“学生评价”的占了23.4%。统计结果反映出教师们较反感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性评价,选择由“学生评价”的也占了较大比例,大家认为学生评价相对较公平,但访谈中也有教师担心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及情感因素会影响评价的公正性。而选择“集中各方面意见”所占的比重大,访谈中教师们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评价方面的培训已开展,老师们已树立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多元评价观。就教师在评价中所处地位问题的调查,希望自己能处于“很主动”和“较主动”地位的教师分别占了28.4%和42.7%。还有部分教师希望“被动”些,问及教师选择处于“较被动”或“被动”状态的理由时,大多数教师回答还是觉得学校评价反正也是走过场,大家也差不多,被动些更轻松。看来,还是由于大家对现行评价的认识直接导致了这种选择结果,并非教师们不想参与评价,更不是教师不想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改进提高。

2.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评价采用定性的方法还是定量的方法上,教师们还是希望更多的采用定性的方法,主要认为教师评价的指标缺乏操作性,难以量化,以往经验量化分值随意性太大,还不如教师们在一起议一议、说一说还能相互受些启发。

在对教师对评价采取以终结性评价还是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态度方面,教师的选择为希望“平时经常进行,并整合为评价结果”的占21.9%,希望“每学期期末进行考评”的占28.3%,而希望“每学年进行年终考评”却占到了46.6%;选择其他选项的为3.2%。通过访谈发现,一方面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问卷的意图,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还没有树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基本评价理念,认为教师评价就是一种鉴定性的考评,以奖惩为目的,既然教师要进行年终的专业技术考核,学校也就没有必要平时进行评价,这样能给教师减轻负担。

3.评价结果的处理

在调查希望教师评价沟通交流情况方面,选择希望“及时的沟通交流”和“有意见分歧时能让你解释质疑”的累积百分率达92.7%。表明教师们其实很关注评价,也希望能给自己一个公正的评价。访谈中有教师还提到,评价中能给老师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其实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民主管理的表现,也同时是对不公正的评价标准的挑战,并且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才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切实的改正问题。

在教师评价结果的利用上,教师的选择较分散,选择“与教师的奖惩直接挂钩”和“只是作为诊断教师现状的工具”两项累积百率是42.6%,更多的教师选择了“其他”,从填答情况看,较多的意见还是觉得很难武断的下结论,如果是年终考核、评优选先还是要和奖惩挂钩,如果是平时为了帮助教师当然作为诊断工具更恰当。

在“希望教师评价结果反馈的形式”选项上,占了绝大比例的还是选择“私下单独通知”,占了57.4%。其他选择情况为,“张榜公示”占8.3%;“当众宣布”占了1.3%;“不以任何形式告知”占3.3%;“其他”9.7%。

四、反映教师需求改革现行评价制度

问卷及访谈调查分析表明,现行农村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教师评价以奖惩为主要目的、教师评价的实效性不强、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评价过程及结果缺乏沟通和交流,等等。需要我们针对问题反映教师需求改革现存的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制度。

1.改变评价目的,面向未来开展教师评价

现行的农村中学教师评价目的单纯地定位于检查教师的工作质量,以实施奖惩,这种评价必然是着眼于教师的工作表现,最基本的是考查教师是否履行了工作职责,与其他教师相比其表现优劣,而最有说服力的当然是学生考试成绩,这就必然导致对教师评价“以分数论英雄”。

改革的思路是着眼于评价目的以教师的改进和发展定位。

第一,使评价指向未来。进行教师评价要面向未来,了解教师现实水平和工作表现目的是为其指明发展方向,发现和改进现存的问题,一切都是为了教师未来的发展。

第二,开展过程性的评价。要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纳入评价全过程,让评价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步进行,真正使评价本身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强化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开展教师评价要目中有人,对工作的评价只是鉴定和分析教师发展状况的手段和材料,评价要围绕着如何促动教师发展进行。

2.强调评价的实效性,建立开放性的评价标准

以往农村中学教师评价主要是采取外设的预定统一标准,认为预先设定标准,使标准统一化,可以避免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这样的评价结果具有公平性。并且制定评价标准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认为更利于行政管理。然而却没有考虑教师的个性差异,也没能反映教师工作的特点。这种评价标准导向教师最大化地与预定目标靠近,致使评价模式化、刻板化。

改革的思路是建立科学开放的评价标准。

第一,评价标准以评价目的来确定。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但确定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教师还是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而定。以评优、选先、考核为目的教师评价当然采取预定式的评价标准较为适宜,而且这个标准需公开,并在运用中一视同仁。但以实现改进和发展功能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则需设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并要求教师一同协商设定,因为这时的评价目的不是为了鉴别教师间孰优孰劣,主要是为了被评教师能了解认识自己,改进问题,获取发展方向,不反映教师实际且教师不能认同的评价标准不可能促使教师发展。

第二,评价内容多元化、角度多向化。教师的发展本身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进行教师评价当然要反映此特点,开展评价将不拘于教师的知识、能力,还会涉及其情感、性格的健全发展及审美情趣、创造天赋等,也就是说,这种评价不仅包括其外在的行为、态度,而且包括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性格。[1]也即鼓励教师充分地展示个性,以开放性的评价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

第三,以实效性为导向,建立教师评价再评价的标准。以往检验教师评价质量的标准主要是考虑信度和效度,即强调客观准确。而改革教师评价需要建立新的以实效性为导向的教师评价质量检验标准,因为开展教师评价尽管获得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呈现了客观准确的结论,但如果教师排斥,不能接受、不改进,评价的发展性目的也不可能实现。

3.强调教师的参与性,以周期推进评价

以往的农村中学教师评价采用较多的是泰勒的目标达成模式,被评教师游离于评价过程之外,且始终处于较被动的地位。同时,开展教师评价主要是对已有表现的判定,所以搜集信息给结论成了主旋律,相对时间短,检查教育教学资料、听一堂课或几堂课就可以解决问题。

改革的思路是确立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对教师培养的过程。

第一,强调被评教师的参与性。开展评价,评价者与被评教师双方共同承担发展目标的任务,旨在最终的发展,不是为做一个简单的结论,因此,要双方协商评价目标、评价计划。在评价者与被评教师之间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让被评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以改进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评价结论一般不作为奖惩依据。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被评教师在评价中易于出现的防卫、焦虑及应付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而且能使其通过评价理解评价过程,并去努力发现问题、勇敢地暴露问题,而这种主动意识和自觉性本身就是教师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以周期推进评价。要把对教师的评价看作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呈周期性推进。评价的基本程序为:评价双方共同协商评价目标、确定评价计划、收集评价信息、实施评价、指导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循环,形成螺旋上升状态,完成一个培养过程。由于评价活动呈周期性推进,使教师能深刻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也了解评价过程,从而学会自我评价、主动发展。显然,这种周期性的评价形成了教师成长较完整的过程。

4.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忽视评价后的信息反馈、评价过程缺乏沟通交流是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存在的严重问题,从教师对希望评价信息得到沟通交流所占的人数比例便可以说明。开展评价就是要引导教师发展,因此,评价结果的处理要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不拘形式。

改革的思路是开展评价以实现激励性功能为导向。

第一,科学的解释评价结果,引导教师正确归因。在评价结果的解释上,要体现对教师的理解、宽容和尊重,承认教师的劳动成果,并允许教师质疑。[2]特别注意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正确归因,反对将不足和失败归于教师素质。

第二,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帮助教师分析和改进问题。教师普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赏识,也愿意了解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所以,帮助教师分析和改进问题比提交给教师一个等第报告要有意义得多,有利于教师吸取教训,在后续行为中注意调整、控制。

第三,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一个评价周期结束,恰恰是教师新的发展过程的开始,所以评价结果的处理要面向未来,携同被评教师一同制定未来发展目标。

当然,教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农村中学教师评价有实效,能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并成为培养发展教师的手段,需要改变评价观,并协调好各种关系,特别是平衡责任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组织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9-04-05

标签:;  ;  ;  ;  ;  ;  

农村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