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 家庭教育要有新观念——陈建翔教授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家庭教育论文,信息时代论文,新观念论文,访谈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媒体报道,2005年,一种与成人MBA培养方向一致的幼儿 EMBA(“E”是英文“Early”的简写,表示早期)被引进上海,引进方宣称:幼儿EMBA课程是根据MBA教学理念精心设置,专门培养3~6岁孩子的知识实用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六大能力。幼儿 EMBA开设了公文数学、公文英语、自然科学、创意文学、天文学、经济学等十几门课程。令人惊叹的是,这种超常规的教育刚一现身就得到一些家长的追捧,他们交纳高达万元的学费,把孩子送去“深造”。幼儿EMBA班的十几门课程是两个月学完一门,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需要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又到其他教育机构给孩子报了一些兴趣班、特长班……面对这些超负荷的孩子,家长们振振有词:如今已是信息时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孩子从小不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怎能在社会中立足?
应当肯定,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好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此浮躁、盲目的教子心态,加上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那么,信息时代,家长们应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本刊特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建翔为家长们指点迷津。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人们常说,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个性、品德、爱好、才能等。然而,当下中国的不少家长都是有热情却不会操作,他们往往急功近利,结果却事与愿违,您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陈建翔答(以下简称答):我经常听到家长们声泪俱下地诉说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等,他们为此非常着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因为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过,仔细分析,孩子们之所以不听话、出现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家长与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家长的观念决定孩子的命运。家长的思想认识、教子观念能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为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付出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下工夫,没有去认识、去选择信息时代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我认为这个问题比教育方法、教育技巧都重要得多,可以说,家长最大的责任就是在教育孩子时选择正确的观念。
时代变了,家长也要跟着变,自然型的家长要变为学习型、专家型的家长。家长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思考家庭教育问题。比如,在怎样对待孩子犯错误这个问题上,不少家长总是怕孩子犯错误。试想,小孩子哪能不犯错误?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宽容孩子呢?追究孩子犯错误的原因,说不准还能找出一个美丽的故事呢!如,撒谎向妈妈要钱,也许是为了帮助别人,也许是为了买一本书。如果父母能与孩子平等沟通,了解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动机,我们就不会简单地呵斥孩子了。所以说,最重要的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的女儿发展非常全面。她的家庭教育水平很高,观念也很先进。她得知我们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后,立刻报名参加。有的家长觉得奇怪,因为他们是带着问题来的,是想通过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来解决遇到的家庭教育难题。有人问她:“陈老师讲的问题,你都明白,为什么还要参加培训呢?”她回答说:“并不是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我们才来抓家庭教育,而是没有问题时,也要抓家庭教育,这样的效果最好。”我非常赞同她的看法。实际上,家庭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事情,不是等孩子出了问题才要考虑的。
问:如今已是信息时代,可是许多家长却反对孩子上网,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答:过去,大家都探讨情商、智商因素,我觉得在信息时代,衡量孩子发展的因素中,还要加上“网商”这一因素,即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应该承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犯罪是因为他们迷恋网络游戏。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如今我们获得的信息有60%以上来自网络。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让孩子接触网络。
我们要正确分析和看待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有些孩子本来就有问题,网络只是放大了他们原有的问题。如,孩子本来就自闭,上网后,有了倾诉对象,就更自闭了。
问:客观地说,很多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不过,他们总是把家庭教育与严厉管教等同起来。您认为家长该如何走出这个误区?
答: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太苛刻了,他们总是担心坏事情会在明天发生。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100分的卷子回家,得到的却是不冷不热的话:“这次考了100分,下一次呢?不能骄傲哇!”
我曾以“揉面”这个生活现象来比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做面食时,少不了要揉面。揉面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饧面”,即将面揉到一定程度后,把它放在一旁,搭上一条湿毛巾,让面有时间化解外来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环节,面就容易成死疙瘩。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光“揉”不“饧”。现在有些孩子没有灵气,与父母不停地“揉”有直接的关系。
家长们“揉”的方式可分为四种:一是手“揉”。就是打孩子,是一种家庭暴力。打人是野蛮的,根本谈不上什么教育。
二是嘴“揉”。就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说孩子,使孩子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正因为如此,嘴“揉”有时比手“揉”更厉害,更让孩子受不了。
有一位家长向我咨询,说了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我听过之后给他一个建议:一周之内,不说孩子或尽量少说孩子。这位家长感到奇怪:“这是为什么?”我说:“你不要问为什么,你试试,用一个虚拟的胶条把自己的嘴封起来,坚持一周看看。你如果确实要对孩子说什么,一定要简短,或者给孩子写一个便条。”这位家长照我的话做了,可是只坚持了两天,第三天就憋不住了。结果可想而知。
说句实话,家长们对孩子的伤害,很多时候是通过语言完成的。很多家长原想教育孩子,但是实际上每一次说话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尽管他们的嗓门儿越来越大,可实际上却给自己添堵,也给孩子添堵。作为成人,我们的语言系统非常发达,但是越发达,越要慎用语言,因为有些语言很容易伤害孩子。跟孩子的交流一定要设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三是眼“揉”。有的父母既不打孩子,也不说孩子,但总盯着孩子。孩子不论在哪里,都觉得父母在盯着他。
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参加我们举办的家庭教育训练营时,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但是他妈妈总是形影不离地跟着他。他妈妈对我说:“为了这个孩子,我辞职了。现在,我天天跟着他,不然,我放心不下。”我跟她讲道理,告诉她不能老盯着孩子,要给孩子一个空间,这样盯来盯去,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你一盯,孩子的空间就小了。你盯得越紧,孩子的空间就越小。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拓展空间。空间有多大,孩子的“飞行”能力就有多强:盯得太紧,孩子就没有空间,他就不能“飞”了。
四是心“揉”。这类父母对孩子完全失去信心,从不正眼瞧孩子,但总让孩子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对孩子也许是毁灭性的打击。
这四种“揉”法使孩子承受重压,失去了心理空间。或许有的父母认为,我这是关心孩子。但这种“关心”却给孩子造成伤害。究其原因是家长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考虑孩子承受与否,只图自己手、嘴、眼、心的瘤陕。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受了委屈,必然找地方发泄。在家中找不到发泄的地方,一些孩子就到网络上发泄,在网络上寻求自己的“快乐”。
可怜天下“孩子”心!许多孩子在父母的严厉管教和过高期待下,处境非常可怜:他们没有成长的自由,没有抗争的力量,没有分辩的机会,没有拒绝的余地……
做父母的一定要保护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帮助孩子,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我曾提出家庭“一二三”程式:一个孩子;两个大朋友,即孩子的父母;三大目标,就是孩子健康、快乐、自信。相反,如果孩子不断地被泼冷水,他能好受、能快乐吗?从这个层面上讲,信息时代,家庭教育一定要有新观念,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使他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