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传统民居的变迁与类型&基于舆论研究的微观探索_平遥古城论文

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形态特征的变迁及其类型:基于堪舆学的微观探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堪舆论文,民居论文,微观论文,形态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13-11-01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98(2014)05-0040-09

       1 引言

       传统的中国城市从规划理念到城市形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堪舆①。堪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城市文化的根脉,对保存和营建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与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建立在对城市既有的物质实体和人文内涵的深刻解读基础之上。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的有效理论工具[1],是阅读城市的有效方法。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城市是由“标志”建筑和“母体”建筑即城市最普通的建筑如北京四合院、上海里弄组成的。阅读城市要抓住“标志”建筑和“母体”建筑,但城市的历史文化很难单靠若干座“标志”建筑来体现,它更多地体现在自己的“母体”建筑中[2,3]。传统民居是城市里最普通、最有代表的母体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便是一座将历史文化融于民居的城市,在其传统民居形态隐性的规约里,无论是民居营造选址还是建筑空间配置、内部布局、建筑结构乃至建筑装饰,堪舆文化都在其中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以堪舆文化为视角对民居形态特征及其变迁进行解读,可以让我们看清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的把握城市文化的脉络、内涵与意义。同时,本研究强调在微观层面展开形态分析,以期挖掘出城市变迁的细致信息,以此给国内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2 研究回顾

       城市形态学是认知城市形态及其演变过程的理论。西方学者对平遥的形态学分析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城市形态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y)和历史城镇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city)[4-10]。形态分析主要基于Conzenian学派的形态学理论,包括平面分析、边缘带的纵向调查以及横向比较;环境行为研究关注城中具有公共性质或纪念性意义的空间和建筑;历史城镇保护则立足于资源视角对古城保护提出对策。形态学研究中两个重要概念“形态单元”和“形态过程”,在平遥研究中得到了较充分体现。对古城的平面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对平遥街道系统、产权地块和建筑基底3要素及其形态综合体进行了阐释,虽进一步的形态单元划分有待深入,但其对形态区域的勾勒为单元划分奠定了基础。在边缘带和传统主元素的研究中,形态过程始终是西方学者关注的主线,但由于西方学者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较少,因而形态过程的探讨多停留在街区和地块的层面,缺少建筑层面特别是建筑要素层面的研究,更没有对当地建筑类型进行细致的提炼,对类型过程的认识也有待深入[1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者意识到风水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但由于文化情境的差异使西方学者难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堪舆文化是如何塑造城镇形态,尤其是如何塑造建筑如传统民居形态,因此和西方城市形态研究的对话不仅需借鉴西方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更有必要根植于中国特有的文化情境展开形态研究。

       国内传统民居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过去建筑学主导的对民居开展广泛测绘调查研究,至今扩大到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气候学、美学等多学科结合进行的综合研究[12]。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建筑层面的研究,主要是指对古民居建筑实体的探讨,包括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空间布局、建筑所使用的材料,装饰手法与色彩的研究;二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研究,从古民居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民风价值、美学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三是保护与开发层面的研究,把古民居作为一项旅游资源,研究其开发与保护措施。从以考古为目的的理论研究,走向了以开发利用为目的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性研究[13],反映出传统民居的研究实践运用性增强,但传统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的探讨必然要建立在对民居的物质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内涵的深刻解读基础之上,因此对传统民居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要素的解读始终是最基础工作。概括起来:环境、技术和文化是塑造民居形态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在早期民居研究中对环境与技术的研究居多,而进入新时期,文化视角下民居形态探讨成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

       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认为文化是观念的表征。堪舆及其观念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伴随了传统城市几千年,是城市形态强有力的制约因素之一,它是剖析传统城市形态的一种手段。传统城市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打上了堪舆及其观念的深深烙印,要对传统城市形态加以透彻的说明,堪舆及其观念是不容忽视或无法回避的[14]。中国古都,将历史文化融于宫殿之中,而地方性传统城市,则是将历史文化融于民居之中,因此堪舆文化对传统民居形态特征的影响在地方性传统城市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平遥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原型,保存了完整的明清民居群落,众多的学者对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建筑的工艺特征、形式、色彩、装饰、布局、结构以及功能设计、建筑风格、制度、文化内涵、儒学理念、保护与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是以堪舆为视角对民居形态进行的研究仅散见于少数文章中[15-18],综其特点,一方面缺乏大量详实的田野调查和访谈资料的支撑,对堪舆文化与民居形态的探讨仅流于表面,未能通过堪舆文化对民居形态进行深入解读,进而归纳总结出民居形态的特征;另一方面相关研究多是静态描述,未有动态的过程分析。本工作以堪舆文化为视角,深入到古城地块与民居样本,对传统民居的形态特征及其变迁过程、类型及动因进行深入探讨,在微观层面上去阐释中国堪舆文化塑造传统民居的动态过程和结果。这种根植于中国特有文化情境所展开的形态研究不仅对历史城镇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和西方城市形态研究展开深入的对话。

       3 研究方法与研究区域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田野调查法。作者于2011年4月与2012年1—2月在平遥古城进行了两次共25天的实地调研。通过田野调查有针对性地收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与建筑风水相关的实物资料,拍摄大量的实物图面,对民居形态特征及其变迁进行详尽考察。

       访谈法。选择和确定所要访谈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和风水师。通过与当地居民深度的访谈了解堪舆文化对传统民居形态的影响、民居形态历史、相关的风水隐喻,而通过与当地风水师的访谈则可掌握平遥民居营建过程中运用的堪舆理论与具体操作方法与程序。访谈对象具体信息如表1。

      

       形态分析:堪舆术大致可分为形势与理气两派,二者皆是中国特有的形态分析方法。形派,讲究形势、形法、峦体,是指通过建筑及自然山川形态来论风水吉凶的方法,即通过感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环境来论断风水的方法;理派,讲究理气、方位、卦义、宗庙,即如何通过各种原理,给“气”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路径,从而达到创造吉祥风水的目的[19],国外学者多注重运用形势风水理论进行研究,而对理气风水则运用不足[20-24],主要原因是:西方学者因为文化和语言上存在障碍,而堪舆理论,尤其是玄奥难懂的理气风水理论,对研究者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国外堪舆研究未能持续深入。但实际上形、理两派并非泾渭分明,形派也讲方位,理派也讲形势,两者相得益彰。为对平遥传统民居形态进行透彻解读,本研究将综合运用形势与理气的形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3.2 研究范围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总面积2.25平方千米,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县治城市原型,城内现存的传统民居有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本研究在古城内部六个有代表性形态区域内选取十二个样本民居,形态区域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六个区域形态各异,包括了不同的地块模式、街道系统、建筑类型和土地利用;样本区域在古城中与干字型商业街的相对位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开发的方式和强度均有所差异;丰富的院落类型,由于各区域中的院落特征典型,六个区域中涵盖了古城内主要的院落类型,为建筑形式的调查提供了多样性的可能,也为形态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奠定基础。六个研究区域位置如图1。对样本院落的选取主要考虑:首先选择保护等级较高民居,此类民居保护完整程度与建筑价值都较高;其次民居样本选取类型力求全面,囊括各阶层民居,涉及书香门第、商人故居、绅士宅第、普通百姓民居、官宅等不同社会阶层民居;再者民居使用功能各异,以便于对不同使用功能传统民居形态要素进行对比、进而归纳概括出其形态特征及其演变的影响因素。最终选择的十二个典型样本院落具体信息如表2。

      

       图1 本研究选取的六个形态区域

       Fig.1 Six Form Area Selected in This Study

      

      

       图2 民居平面形态中的风水

       Fig.2 Fengshui in Folk House Plane Form

       4 民居形态特征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其完全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城内的传统民居在堪舆文化影响主要从四个微观层面展现其形态特征:

       (1)建筑平面形态

       《阳宅十书》对阳宅的基形风水的评价:“南北长东西狭,吉。东西长,南北狭,初凶后吉”。平遥传统民居大多坐南朝北,基址南北长,东西短,其民居形态与北京等地四四方方的四合院不同,构成平遥传统民居独特形态特征,同时与风水理念相符。具体如图2。

       (2)内部空间形态

       形法风水影响下,理想风水模式,多采用封闭形空间构成形式[25]。平遥传统民居空间序列由宅门为起点,随着向内院的行进逐渐展开。空间组织虽不复杂,但层次丰富,空间性质也不断由“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转化[26],首先皆可化解冲煞的照壁和屏门两者分别位于大门和垂花门下,构筑起区分内外,对内封闭的形态空间;其次高耸山墙、屋顶的风水楼、风水影壁增加了封闭性外观的视觉层次,再者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又增加了封闭的层次,厚重、高耸的墙垣,不开窗的沿街立面,使雨水汇聚院内从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半坡屋顶等共同构筑了内向封闭、聚气藏风的民居形态特征。具体如图3。

       (3)平面布局形态

       平遥传统民居内部基本是根据八宅风水理论进行布局。

       “平遥古城内的民居主要是按八宅风水(理论)修建,最主要是《阳宅三要》这本书上的理论,以大门为伏位,按大游年歌①排定九星方位,然后按九星吉凶先安排门、主、灶三要,其次安排‘六事’,院落规划为几进就用贯井法设定”。

       ——访谈对象:J古城内蒋姓风水师

       该理论将确定坐向后的房屋,用“天、地、人”三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判断方位吉凶,“天”系统为天上九星(如图4),其各有吉凶寓意,“地”系统为八卦代表的八个方向,加中宫合成九宫,“人”系统把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分为八种不同属性的命宫,三系统共同之处在于都有五行属性,因此可以产生“生、克、比、合”的相互关系,于是产生不同程度的吉凶效果,然后,再依其吉凶程度的大小来确定住宅各部分形式之尊卑大小及功能使用。一般来说,吉地宜建高大壮实的主房,凶地则应为低矮的附房。按此法民居修建一般以坐北朝南为最理想;正房建正北端。卦位为“坎”,称“坎宅”。宅门修正东南;“巽”方或正南“离”方皆大吉,如“巽门坎宅;则以东南方为伏位,排布吉凶星位;北向正房为生气天狼木星”,上吉;西南向为“五鬼廉贞火星”,大凶,一般为厕所使用,而整体上看内部布局都呈现中轴对称、尊卑、长幼有序的形态特征,这正是强调相互平衡与协调中国“阴阳”理论展示的塑造力。

       (4)风水装饰形态

       平遥传统民居装饰中通过“对历史人物、佛道神灵、动物、植物、器物等这些品物的具象化、人格化、道德化,采用“借喻”、“谐音”、“喻意”、“转喻”、“反衬”等等的手法,以单体或多体组合,寓意宇宙、人间的统一与和谐,以求趋吉避害、驱邪祈福”。民居装饰的象征表达观念性题材、象征表达手法以及象征表达的物态载体诸方面都与堪舆有着密切联系,这些风水构件强化了建筑精神文化功能,使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的统一[27]。平遥传统民居装饰等微观形态蕴含了丰富的风水意象。

       通过梳理,最终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4个层面形态特征及其各自堪舆文化表征的形态要素归纳如表3。

       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28],在以堪舆为规划理念的传统社会,居民的风水观念左右甚至决定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形态不是自由、有机的生长过程,而是表现出很强的规划性,这是古城民居形态最显著的整体特征。

      

       图3 平遥民居内部布局

       Fig.3 The Internal Layout of Pingyao Dwellings

      

       图4 坎宅巽门八宅吉凶方位图

       Fig.4 Bank Curtilage Xun Door Eight Home Good or Ill Luck Orientation Diagrams

      

       5 民居形态特征的演变

       5.1 民居形态时期的划分

       本研究引入时间维度,动态地考查民居形态特征演变趋势和特点,可为民居风水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首先确定平遥民居形态特征变迁的三个代表性时期:①民国时期。特指从民国建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因为明清时期平遥古城随金融商贸繁荣而兴起,发家致富的居民大兴土木修建各类住宅,其后城镇形态并未发生太多剧烈的转变,直至民国初年,因战乱及票号业走向衰落,导致古城内部分商贾变卖家产,民居产权变更则引起建筑平面形态演变,从而使得民国时期成为古城民居形态演变时间序列上一段特殊时期。②工业化时期(1949—1980年)。1949年新政权的建立,工业化背景下住房公有化改革、单位大院的建立、对传统宗庙、寺院既有格局的改造、街巷的拓宽和重新铺设,标志着平遥新的形态时期的到来。③新时期(1980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平遥着力发展旅游,尤其1997年古城被评为世界遗产后,平遥进入旅游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城市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指导原则规范下,本地商业与私有经济发展对城市形态进行着塑造,古城进入另一新的形态时期。

       5.2 民居样本分析

       通过对十二个样本院落田野调查和深入访谈,梳理了古城传统民居中的堪舆文化表征的形态要素在三个不同形态时期中发生的演变,具体信息如表4。

       5.3 民居形态特征的变迁类型

       通过对调研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进行梳理,将民居形态变迁划分为消亡、演变、重构三种类型,具体信息如下表5。

       5.4 民居形态特征的变迁影响要素

       通过对调研资料分析,民居形态变迁的类型划分,最终归纳出传统民居形态特征变迁影响因素主要有:

       (1)民居建筑平面结构

       在民居堪舆文化要素保存和恢复较好重构型院落中火神庙3号王宅与南街38号范宅,皆是属于基本型院落,即南北向的二、三进院。其平面结构简单,院落面积小,则住户相对少,甚至在工业化时期亦属于一家人居住未演化为大杂院,因此其风水布局保存相对较好,而在新时期修旧如旧的政策约束下,以已遭破坏的风水要素也能迅速得以恢复。

       (2)产权

       平遥传统民居按产权可分为公有、公私混合三种类型。私房一般保存较好,公房或公私混房保存较差。由于私房房主对房子感情深厚,愿尽力投资修缮房屋。公房房屋由于住户多,居住拥挤,搭建严重,居民因没有所有权,不愿意维修房屋,而房管所由于长期执行低房租,靠房租不能养房,房屋漏淋破损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古城风貌。风水要素重构型、演变型院落皆是产权统一的私有民居。而消亡型无一例外都是产权不一,多户居住的大杂院。

       “院落住了好几户人,谁也没有心思拾掇院落,我小孩在平遥读书才来这租房子住,我们家不在这边,不是自己家哪里管得了这些”

       ——受访者D王沛霖故居租客

       (3)经济

       住户的经济条件也对民居堪舆形态要素变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表中可以发现,重构型院落都是重新修复过,而消亡型院落基本是低收入者居多,而演变型院落中多属于有经济实力的商人,这同时也说明经济条件是风水形态变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我这院子不大,在97年翻新的,那时工钱材料都便宜,一共花了50万上下,城内旅游发展后很多居民都想修(民俗)旅馆,但是要拿出这么一笔钱也不然容易,现在工钱和材料就更贵了”

       ——受访者I润泽苑客栈王老板

       (4)旅游发展

       重构型院落多属于由传统民居开发成或者计划开发成民俗旅馆,演变型院落中的沙巷街16号开发成民俗旅馆,百川通开辟为晋商家俬博物馆,属于联票景点,葫芦肚巷7号浑漆斋大院开辟为私人旅游景点,同时也是漆器生产作坊,可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风水形态要素的恢复的驱动力。

       “旅游发展后平遥很多院落都重新修复,现在城内人去附近村庄收购石狮子、瓦当、螭吻这些东西,想重新翻修宅院,这样才能吸引游客”

       ——受访者A浑漆斋学徒兼导游

       (5)政策法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其物质和非物质形态上保护受政策法规的约束更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民居形态演变,但研究样本中多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属于从消亡型,反映出政策法规约束力更多的体现在对公共性建筑与文物保护上,民居等城市微观形态上保护存在盲区。

       “他们(政府部门管理者)都是开发保护大路、大街上的建筑,我们这样的房子没有油水,他们不管,但是也不让你随便修,古城内的房子现在都不让随便动,要修旧如旧”

       ——受访者H冀氏老宅女主人

       (6)思想观念

       文化是“观念”的表征,观念则影响了文化的形态,南街39号范宅的原型便是受堪舆观念塑造典型民居,而在文革时期反传统的文化思潮冲击下,民居物质形态上的响应则是许多石狮子、土地祠、门神龛、神位、鸱吻、吉祥风水图案等传统文化符号毁坏和消失,新时期出现周易热、风水热,传统意识觉醒,部分民居形态风水要素又发生重构,观念对民居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以前文革破四旧,那会的人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打,什么都敢砸,现在思想解放了,很多人又信这信那,这会修房子都会请先生看风水,选个良辰吉日才动工,城内的不少人收这些旧东西(石狮子、瓦当等)来装修,人这想法又变了”

       ——受访者B范宅主人

      

       6 结论与讨论

       环境和技术对民居形态的影响因显而易见的原因很早被众多学者关注、研究并广泛接受,然而本研究通过对平遥古城中的十二个民居样本的详实田野调查和深入访谈资料梳理、分析后得出结论:在传统建筑空间的隐性规约里,一直存在着某些非技术性与非物质性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与文化深层结构和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无论是在环境判读或营造选址方面、乃至建筑设计规划与空间配置之思维上,堪舆及其独特的观点一直在传统建筑营造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文化因子的角色[29]。传统民居是城市里尤其是地方性城市中重要的文化载体,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便是这样一座将历史文化融于民居的传统地方性城市,其传统民居大多坐南朝北,建筑平面南北长,东西短的形态特征与风水规制相符,在形法风水影响下,民居内部构筑了内向封闭、聚气藏风的空间形态特征,而八宅风水理论又成为民居内部布局与设置具体操作的理论指向,再者民居中充满风水意象的石雕、木雕、砖雕三雕装饰,无不表明了传统民居形态具有强规划性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则进一步证实了以传统民居为基底的城市形态“不是一种简单的、纯实用的几何拼凑,而是相互制约的、反映深刻文化意义的生活环境系统”[30]。堪舆文化正是因其对传统民居形态的强有力的塑造作用而嵌入到古城的文脉当中,构成了平遥古城独特的城市文化图景。

       在时间序列上我们发现,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形态特征在不断发生着演变,至今呈现消亡、演变、重构三种类型,消亡型与演变型样本民居多达10个,占样本民居总数83.3%,其中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样本民居1个;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居样本6个,占样本民居总数50%。传统民居是平遥古城之根,堪舆文化是古城文脉之本,城市文化的丧失如同“洗脑”一般,使人们对城市历史记忆逐渐模糊,造成大众对传统建筑空间形态所传达的城市人文意象的“失忆症”,古城传统民居中消亡型与演变型民居数量多、比重大、保护等级高,表明古城的城市文化遗产正在遭受不断侵蚀而面临着重重危机。

       在引起传统民居形态变迁的因素中,建筑平面结构、产权、经济、政策法规、旅游发展、思想观念等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引起了民居形态相应的演变,而堪舆观念的变迁对民居形态的影响力则贯穿于民国、工业化与新时期三个形态时期,说明了其影响的持久性;另外堪舆文化观念的变迁在文革期间导致民居形态变迁则表现出了直接性与强烈性。文化是观念的表征,在本研究中正印证了观念对文化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吴良镛先生认为中国“千城一面”已是无可辩解、必须承认的现实,它不只是物质空间形式上的雷同,更说明了城市文化的贫乏。当今全球化的主流是“西”而不是“东”,面临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地域文化逐渐显得被动,中国城市建设和建筑的特色危机,实际上是文化灵魂的失落。堪舆是中国独特城市文化,作为中国学者应该树立一种文化的自觉、自尊意识,加强对传统堪舆文化再认识与研究,为中国城市文化保护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以此才能捍卫我们的传统城市文化,进而拥有属于我们本土的城市文化话语权。

       本研究在堪舆文化视野下对平遥古城传统民居形态特征及其变迁做了初步探索,但这仅仅是开始,该视角下的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可供讨论:①西方形态学研究丰硕的研究成果,给国内形态学研究许多启示,其形态理论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但西方形态学理论的发展植根于西方城镇特有的“形态土壤”,其形态演化的社会经济及自然条件与中国城镇存在较大差异。本土文脉是建筑物之魂,没有本土文脉的建筑物是没有生命力的[31],传统民居作为民间保留的大量传统建筑,构成城市历史文化基底,是城市形态研究重要形态要素,基于堪舆文化视角的民居形态研究,易于将中国传统城市形态与城市文脉进行勾连,不仅可以对国外理论形成互补,最终还能形成适合本土文化情境的形态分析理论。②民居是“家”的物质载体。在中国“家天下”的传统社会中,“家族观念”是社会整体价值取向最集中的体现,对于处在这样一个剧烈转型期的城市与城市研究而言,或许所有的分歧归根结底都是一个价值的分歧[32]。平遥传统民居物质形态的演变与特定历史时期堪舆文化变迁都反映出社会整体价值取向与传统价值观念产生的偏离与分歧,研究堪舆(风水)实质上就是研究传统价值观[33],而堪舆文化变迁映射出怎样的家族意识演变?物质形态与家族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对此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寻找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将中国传统城市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为中国的城市历史延续与文脉保护探寻出一条新的出路。

       注释:

       ①堪舆是风水术最主要的别称之一,也是其“学名”,因为大量运用于建筑活动的吉凶判断逐渐成为风水的代名词。参见: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P12,王玉德《堪舆术研究》P1,何晓昕《风水探源》P22。

       ②八宅风水分天地人三系统,“天”系统分为四吉星:生气、延年、天医、伏位;四凶星:绝命、五鬼、祸害、六煞。“地”系统即八卦,每卦对应一个方位,即:乾,西北;坎,北方;艮,东北;震,东方;巽,东南;离,南方;坤,西南;兑,西方。地静止不动,天上各星不断位移,其方位确定则依照大游年歌诀排序,歌诀共八句,每句以“地”八卦中一卦开头,代表开门方位,如巽字歌诀:巽天五六祸生绝延。东南方为大门,其他各星顺时针排列。为使天地系统能相互联系,八宅风水规定以大门为伏位,则东南方(巽)为伏位,正南方位天医,西南为五鬼,正西为六祸(见图4),其余七个方位开门房屋以此类推。

标签:;  ;  ;  ;  ;  ;  ;  ;  ;  ;  ;  

平遥古城传统民居的变迁与类型&基于舆论研究的微观探索_平遥古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