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是怎样“炼”成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宇航员论文,是怎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神舟6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了,可是,宇航员是怎样训练出来的呢?他们在太空中的吃、穿、住又如何解决呢?
练——在“红房子”每周练五天
我国目前还只有十多名宇航员,这十多名清一色30多岁的中国宇航员都是空军战士或战斗机驾驶员,他们从周一到周五都不回家,而是住在北京新建的“航天城”。这个培养中国首批宇航员的摇篮——中国北京航天城,座落在北京西郊,占地3500亩。在这里工作的航空航天人员都把这个宇航员基地叫做“红房子”。宇航员的身份甚至对大多数在这个院子里工作的航空航天人员都保密。
宇航员身高不超过1.70米,体重限制在65公斤左右,年龄在30岁上下。另外,对宇航员的学历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具有工程学或科学方面的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
除了参加与飞行有关的一般性训练及理论知识学习外,宇航员们还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才能过关。训练项目多种多样。比如,为了适应太空飞行期间失重和旋转带来的刺激,对宇航员的训练甚至包括花样滑冰、降落伞的自由落地、体操、蹦床等。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旋转台训练,即把人固定在旋转台上,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受训者一开始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但经过长久训练就可逐渐适应。为了让宇航员能够适应长期寂寞的特殊生活,隔离室训练便应运而生。隔离室内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刺激,如同与外界隔绝一样。
另外,宇航员还要进行各种安全脱险训练,如弹射塔和飞机的跳伞训练、迫降在海上或陆地时的求援训练、正常降落在海洋时从飞船出来的训练等。
宇航员的训练远比我们想像的艰苦得多,有些训练甚至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当初苏联宇航员在一年时间内,要骑自行车1000公里,滑雪3000公里,越野跑步200多公里。当年美国的登月宇航员要穿着几十公斤重的宇航服,在炎热的佛罗里达沙漠中每天行走20~30公里。我国的宇航员也要进行同等强度的训练,而如此的体能训练,不是一般人能经受得了的。
住——挂着睡,能洗澡
飞船上也可以洗澡,这点你也没有想到吧!尽管飞船内的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宇航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用来洗澡的袋子,还可以淋浴。
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飞船内睡觉却跟在地球上不一样。地面上有重力,而太空中没有重力,宇航员一躺就飘起来了。对此,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壁上,睡觉的时候要钻到这个睡袋里面,就挂在那儿……
吃——压缩砖、牙膏管
宇航员的食物也很丰富,有20几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样难以下咽。不过,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兑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含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在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而是摆在桌子上就飘起来了。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
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各类维生素、蛋白质、脂肪丰富。航天集团有一个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太空食品,宇航员每天三顿饭吃什么,如何搭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
衣——10千克,值千万
我国研制的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服装由14层组成:最里层是液冷通风服的衬里;衬里外是液冷通风服,这种服装是由尼龙弹性纤维和穿在上面的许多输送冷却液的塑料细管制成;液冷通风服外是两层加压气密层,然后是限制层。用来限制加压气密层向外膨胀;限制层的外面是防热防微陨尘服,由8层组成,起防热和防微陨尘作用;最外一层是外套。航天服虽然结构复杂,但穿起来并不困难;一般15分钟左右即可穿戴完毕。
这种航天服属舱内航天服,除了头盔和胶皮手套,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的,整套衣服重约10千克,价值高达上千万,再加上设计费用,总计能达到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