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路径--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列宁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路径--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列宁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笔谈——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列宁对辩证法的创造性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笔谈论文,辩证法论文,列宁论文,创造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3)02-0007-03

列宁对辩证法的创造性应用

吕世荣

河南大学 哲学系,河南 开封 475001

吕世荣(1954-),女,河南泌阳人,河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理论。

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出场 路径问题,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列宁的肩上。列宁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们主要通过 阐述列宁哲学思想的特点呈现出来。对于列宁哲学思想的特点,学术界看法不一致,概 括的角度也有多种。有的是关于其哲学思想内容的概括,有的是从列宁所处的特殊条件 的角度加以概括,还有的则是从方法上加以概括。这里仅从方法论角度考察其哲学思想 的特点。我们认为,列宁哲学思想在方法上的突出特点就是辩证法在解决俄国革命和建 设中的创造性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突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基本态度 是强调了二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中的深层次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不仅特征、作用 不同,而且二者在运作指向上也不同。实践的现实性是由过去的可能性发展而来,它的 主旨不是对现存的肯定而是对未来的追求;而理论一般是对过去存在的把握,即使面向 未来,也必须以过去的理论为基础对现实存在中体现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给以敏锐的把 握。所以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在对现实存在问题的思考分析中实现理论创新 。同时,就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言,也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即二者是真实的统一还是 虚假的统一。所谓真实的统一,就是特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指导特定阶段上的实践 ,并进一步利用过去的理论、方法捕捉到当前实践发展的未来指向,形成新的理论,进 一步指导新的实践;所谓虚假的统一,就是错误理论的指导与盲目实践的一致,历史上 的教训是深刻的。要打破理论和实践二者的虚假统一,必须掌握二者的辩证法,强调理 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列宁在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上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不固守本本,而 是以反思的方式分析当时和马克思所面对的实践上的差异,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探索精 神,改变那些过时的、具体的个别结论,站在世界历史发展高度给俄国民族的发展定位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具体表现在:其一,他从马克思关 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的论述中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机遇,即解决民族的“出路”问 题。他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以及关于俄国发展道路主客观条件的分析中,思 考资本主义发展到自己所处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他精辟地分析了资 本主义发展到当时的本质特征,并得出了可以首先在资本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爆发革 命并取得成功的理论。其二,关于落后民族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问题上的探索。马 克思恩格斯既然强调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他们就不可能设想落 后民族实现了社会主义以后如何办的问题?十月革命以后列宁面对的是全新的实践形式 :俄国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此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上了日程。 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思考,他逐渐悟出了在 俄国生产力落后,多种经济并存而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下,俄国必须采取利用国家资 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办法。原则和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手段和方式是围绕目标 而选择的。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方向,改变的只是具体的手段。可见,不管 是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定位,列宁都不拘泥于本本,而是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辩证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而实现理论创新。

第二,一般和个别辩证关系的精辟反思。这是理论和实践关系辩证法在当时俄国实践 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具体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俄国特殊实践的结合问题。这 里有三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一是二者能不能结合,二是要不要结合,三是怎样结合。 关于能不能结合的问题就是探讨马克思主义有没有普适性,即有没有对各国实践具有指 导性的基本理论;关于要不要结合的问题是解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和各国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问题。各国的具体实践需不需要这样的理论,具体到俄国就是需要不需要马克 思理论的指导?列宁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怎样把马克思 主义和俄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众所周知,关于俄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在19世纪的八九十 年代,革命队伍内部就发生了关于马克思所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俄国实践结合问题的意 见分歧。以民粹派为代表强调俄国社会的特殊性,否认马克思所述社会发展的规律,主 张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合法马克思主义则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 道路的思想教条化,主张俄国的前途一定是资本主义。列宁在此时也充分论证了“资本 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最后列宁把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了十月革命,其转变的 根据是什么呢?列宁首先分析了特殊的时代特征以及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制约。这就是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对外侵略扩张,使落后民族卷入到以资本主义为主体的经济全 球化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争出现的薄弱环节使落后民族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新的 机遇。同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实现形式的关系在特定阶段上转变为整体与局 部的关系,即落后民族在世界历史之外和在世界历史之中发展的机遇是不同的。如果说 在世界历史之外,落后民族还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平稳地单独地发展的话,当进入世界 历史之后,这种单纯发展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国际矛盾直接影响到国内矛盾,且相互 作用。帝国主义除了把落后民族当做殖民地外不可能让其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国家,即不 可能让它单独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时,落后民族如何办?这是给当时俄国发展提出的 现实问题。同时列宁还分析了俄国国内的特殊情况。由于受国际矛盾的制约,也使俄国 国内矛盾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矛盾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从经济上看主要表现为三大 矛盾:一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的矛盾;二是俄国资本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之间 的矛盾;三是发展着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总之,20世纪初,俄国 已经成为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即帝国主义时代世界上的各种矛盾在俄国都有表 现,而且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断尖锐。这些矛盾集中体现为民族解放运动和帝国主 义侵略之间的矛盾。这是俄国容易爆发革命的客观条件。同时,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 阶级才能成功。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成功。针对许多人对 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提出的质疑,列宁回答道:“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问一问自己,面 对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 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并不十分 寻常的条件吗?”这个条件就是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即工农群众自己掌握自己命运 的历史条件和机遇。同时,列宁还对十月革命的性质作了说明,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 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需要一定的客观基础,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 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从列宁对 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的说明中,充分体现了他关于一般和特殊辩证法的突出运用。

第三,绝对和相对辩证关系的突出运用。列宁对这一关系的突出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其一,19世纪末围绕着自然科学的新发现,阐明了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绝对和相对 的关系。当时物理学在物质结构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人们公认的许多原理受到 了挑战,古典物理学似乎已被彻底推翻,有人称为“物理学危机”,甚至利用这些发现 向唯物主义提出挑战。如何说明物理学危机的实质,怎样迎接对唯物主义的挑战是摆在 列宁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物理学危机的实质是旧定律和新发现的关系问题,二者是不 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新发现是否推翻旧定律,这里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斗 争。如果无视新发现,固守旧定律,就会导致思想僵化,就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但如果 以新发现否定旧定律在特定条件下的正确性,就会导向相对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此,列 宁对真理的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绝对和相对关系进行了辩证阐述,指出物理 学危机的实质不在于物理学本身而在于物理学家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列宁既肯定 旧定律的绝对性,又承认其相对性,既反对不顾新发现而固守旧定律的思想僵化,又反 对只承认相对而否认绝对的相对主义,从而回答了自然科学新发现提出的问题,为自然 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二,在批判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过程中论述了辩证法与 诡辩论在绝对和相对关系问题上的对立。俄国社会沙文主义者在十月革命的问题上,一 会儿赞成“工人没有祖国”的立场,主张应该变国内战争为国际战争,反对帝国主义战 争,一会儿又在保卫祖国的旗号下,支持本国政府的战争行为。这在理论上混淆了战争 的二重性,即战争的侵略性质和民族性的区别,把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等同起来, 用民族性掩盖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质,在世界观上否认了辩证法而陷入诡辩论。因此,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专门研究了诡辩论问题。他说:“对于客观辩证法来说,相对之 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来说,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他认为,对相 对和绝对关系的割裂是社会沙文主义者导向诡辩论的哲学根源。可见,不管是真理问题 和实践标准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还是辩证法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对立,其实质都涉及 认识发展的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的关系。任何理论的存在和适用都是有条件的,但任何 理论的发展都是既受条件的限制又要冲破原有的条件,在分析新条件中实现理论创新。 片面强调任何一点都是错误的。所以,列宁特别强调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为抽象 的真理是不存在的。真理都是具体的。真理只要向前迈出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并强调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不管是俄国社会性质、道路和方向的确立,还是对社会沙文主义者的批判,以 及回应自然科学新发现对哲学的挑战,都离不开辩证法的突出运用。这就解决了马克思 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场路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俄国革命的结合问 题,超越了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列宁对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对 于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也是哲学的功能之一。

收稿日期:2003-01-06

标签:;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路径--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列宁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