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妇幼保健院 836500
【摘 要】目的:评价B超应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生产的130例疑似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头颅B超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出颅内出血者108例(83.1%),B超检出颅内出血者62例(47.7),B超的检出率低于MRI(X2=4.37,P<0.05)。而B超检出37例脉络丛出血患儿,但CT未检出。结论:头颅B超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低于头颅CT的检出率,但该种检查方式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灵活、无辐射以及对脉络丛诊断敏感等优点,因此其不可替代,可与头颅CT补充应用,以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
【关键词】颅内出血;新生儿;B超;诊断价值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新生儿颅内疾病,主要是因为缺氧以及产伤导致的,而由于缺氧作为治病因素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多发生于产后1-2d,起病急,恶化迅速,若出血严重则出生后不久新生儿就有可能出现惊厥、深昏迷,甚至是死亡[1]。因此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和干预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则主要是通过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结果对B超应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生产的疑似为颅内出血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45例,年龄1-28d,平均13.2±3.6d,其中在28周以下胎龄出生的新生儿16例。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出生时有产伤史或(和)缺氧史;(2)出生后1-2d内发病;(3)有典型的呼吸抑制、昏迷、肌张力增高或下降的抑制症状或者尖叫、惊厥等兴奋症状;(4)颅内压逐渐升高,前颅饱胀;(5)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且有皱缩型的红细胞;(6)血红蛋白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CT和B超检查,其中CT检查参数为层厚7mm,120KV,间隔7mm,60AM;头颅B超检查则使用较高频率的扇扫探头进行,取前囟入口。CT表现:高密度块影为脑实质出血;基地池高密度条片影或失状窦旁空三较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板下新月型高密度带为硬膜下出血;脑室内高密度铸形为脑室内出血。B超表现:强回声团为实质内出血;脑室内可见强回声区为脑室内出血;脉络丛增宽以及不规则或孤立的小块强回声影为脉络丛血肿[2,3]。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记录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检出率等计数资料,两种检查方式结果比较进行X2检验你,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30例新生儿中头颅CT检出硬膜下出血者26例,脑室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出血60例,脑实质内出血14例,共计108例(83.1%)。B超检出脑室内出血者11例,脑实质内出血者14例,脉络丛血肿者37例,共计62例(47.7%)。其中37例脉络丛血肿新生儿的CT检查结果为阴性。头颅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的检出率(X2=4.37,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包括硬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以及原发性蛛网膜下出血4种类型。其中在28周胎龄以下生产的早产儿的出血主要为靠近尾状核部的室管膜层,28-32周生产的早产儿出血主要部位在近尾状核头部的室管膜;32周以上的新生而出血部位主要在脉络丛的血管,而足月新生儿的出血多为蛛网膜下腔以及硬膜下[4]。
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其出血部位不同,发病机制和表现也各不同。其中室管膜下脑室内的出血多是因为高碳酸血症、缺氧、酸中毒等引起的,多见于早产儿。室管膜出的静脉系统是一个没有结缔组织支持的很脆弱的毛细血管床,一旦缺氧就会出现坏死和崩解,从而导致室管膜下以及侧脑室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则是由于枕骨分离、脑镰和脑幕撕裂引起的,其出血会聚集形成血肿,密度较高[5]。CT对以上两种出血类型较为敏感,但B超则对其的分辨率就较差,只有在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发现。蛛网膜下的出血一般继发于酸中毒和缺氧后,多沿小脑幕呈现纵裂池的分布,因为CT可清楚地显示出血形成的高密度影以及窦旁孔三角征,因此其检出率更高,而B超则因为难以鉴别血液和正常的脑组织,导致检出率较低。足月新生儿的脑室内出血多来源于脉络丛,在出血量较少时只有脉络丛有少量的血肿,不会再脑室内和室管膜下出现积血,这类型的病灶是头颅CT无法检测到或者无法对病灶进行区分的,但B超通过从前囟入颅的高频探头看将即便是很小的迈罗星血肿清晰地监测出来,可以明确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大小、是否引起脑积水,是否堵塞室间孔等情况,因此与CT相比,B超对于该部位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相当高的。
综上所述,头颅B超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低于头颅CT的检出率,但该种检查方式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灵活、无辐射以及对脉络丛诊断敏感等优点,因此其不可替代,可与头颅CT补充应用,以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梁斐,丁健,周慧恩,等.头颅B超、MR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32-33.
[2] 高华.B超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临床价值及相关因素探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5):112-113.
[3] 吴让琼新生儿颅内出血100例CT和B超检查诊断价值比较[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4):3323-3324.
[4] 赵亚丽,董娇楼,周策勋.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新生儿颅脑检查中的临床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6):969-970.
[5] 刘仲涛,刘涛,田继辉,等.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2):147-149.
论文作者:柳,炜1,臧海萍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新生儿论文; 检出论文; 脑室论文; 颅内论文; 头颅论文; 脉络论文; 血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