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王志国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王志国

黑龙江省勃利县倭肯镇经管站 164300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开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低,这样给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制度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我国实行的是城乡隔离政策,农村户口在就业方面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由于信息服务滞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不畅通,流动机制不健全。对于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还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作为有效的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

3.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经营权等具体内容,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进城务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工人同等的保障和福利,抗风险的能力很弱。拖欠或克扣工资、工伤事故得不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常发生。

4.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

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

5.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

6.目前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大都是自发的,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缺乏对农村劳动力业的组织与指导。

7.农村社保制度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土地制度的健全,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虽然在减弱,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保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土地流转也只是初具雏形,小农分割的土地承包制度整体格局没有被打破,农民工兼具着自相矛盾的多重身份,在二囚困境中痛苦挣扎。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达到22∶1,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民仅享受着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民主要依靠的是家庭养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社保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农民不得不把土地收入作为应付各类生存风险的最后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尤其是那些有着“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且易于满足现状的农民,更是不愿离开农村。此外,城乡社保制度之间的差异也使农村劳动力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所从事的工作也大多数缺乏人身保障与收入保障,这又进一步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意愿。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人数庞大,但文化素质和技能较低,绝大多数不具备专业技能。同时,由于劳动力素质与专业技能较低,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因此,迫切需要由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教育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3.建立健全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就业结构失衡。由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各种制度大大阻碍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为实现劳动力的有序自由流动,政府必须尽快取消限制人口流动的各种政策和规定。首先,建立城乡公平的就业制度;其次,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及与此相关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再次,彻底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公平性政策,打破城乡劳动力分割壁垒,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4.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提出反映了对农村人口素质的进一步要求。据统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9%,小学程度的占3.1%,初中程度的占49.3%,高中程度的占9.7%,中专程度的占2.0%,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0.5%。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7.8%。此外,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在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加强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知识技能;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搞好岗前培训,全方位、多形式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广度与力度,综合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技术;并且大力提倡“创业”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新的产业劳动者;鼓励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回流,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以部分带动整体,最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另外,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因此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农村人力资本质量等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新的契机。

论文作者:王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_王志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