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SBAR交班模式;危重;患儿;护理质量
危重患儿的病情相对复杂,病情进展较快,需要为其提供积极护理服务。交班为常见的一个护理工作内容,保证负责危重患儿的护理工作人员交班质量存在重要意义[1-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1 病例资料
对本医院儿科病房在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时间段内纳入的200例患儿实施项目研究,年纪(3.12±0.24)岁。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使用SBAR交班模式,S代表交班的时候仔细讲述接班者自己基本信息与工作位置,认真讲解患儿病床号、姓名、性别、所处病区、疾病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诉状况等基础资料;B代表交班的时候告知患儿病史情况、诊断和临床检查结果等;A代表对患儿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神志状况、疼痛程度等实行评估;R代表与医生加强沟通,若需要即刻干预应告知医生原因,予以以上建议,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了解病情需监测的频次情况等。
1.3 有关指标
评估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前和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并随机选择60名患儿家长及60名医生,分析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
1.4 统计学分析
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采用(n、%)开展描述,指标采用X2检验方式统计,指标计算结果选择SPSS 23.0予以评定,P<0.05,指标差异性较为显著。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后去向情况
200例患儿中,病情好转后出院的患儿有160例,转进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有26例,转到上级医院的患儿有10例,死亡的患儿有4例,死亡原因是患儿家属由于自身原因拒绝接受临床进一步治疗。
2.2 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前和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
统计指标结果中,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较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前增加(P<0.05)。
2.3 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前和之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
统计指标结果中,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较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前增加(P<0.05)。
2.4 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前和之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
统计指标结果中,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较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前稍微增加,差距较小(P>0.05)。
3. 讨论
危重患儿病情相对严重,在对其实行交班的时候需要加强重视,保证及时了解患儿存在的问题,且实施尽早干预,保证患儿生命安全[3-4]。所以,需要为危重患儿选择有效而科学的交班模式[5]。
SBAR交班模式能够协助护理工作人员较快掌握患儿基本资料,保证患儿能够尽快接受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促使患儿安全性对保障。该文得到的指标显示,采用SBAR交班模式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得以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增加,而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也稍微提升。提示:采取SBAR交班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升对危重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时而准确观察和评估危重患儿病情,进而尽快予以针对性干预,保证治疗效果,促使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加大,促使医患及护患关系改善。
综上所述,为危重患儿选用SBAR交班模式展示出良好使用效果,有利于提高危重患儿的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红霞,陈石兰.SBAR交班模式在PICU患儿交班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2):3139-3141.
[2] 霍光研.“床旁交班五项”在儿童神经科床旁交接班中的使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166-169,173.
[3] 张玉,袁娇,龙宝贵等.I-PASS交接班模式对急诊儿科交接班质量及护理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5):1037-1039.
[4] 陆群峰,杜桦,张建萍等.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4):1715-1718.
[5] 李桥换.SBAR模式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176.
论文作者:孙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患儿论文; 模式论文; 危重论文; 病情论文; 满意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医生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