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在颈椎盘源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詹峥

汉寿县太子庙中心医院疼痛科 湖南常德 415907

摘要:目的:在颈椎盘源性疼痛中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分析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20例颈椎盘源性疼痛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共计48个椎间盘,均实施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结果:对比术前,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更佳,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颈椎盘源性疼痛中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颈椎盘源性疼痛;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应用效果

临床常见疾病中包括颈椎病,属于退行性病变,患病人群中常见中老年人,临床上常用手术治疗本病患者,效果理想。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在临床运用频繁,效果显著。本文选取20例患者,对“在颈椎盘源性疼痛中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这一课题进行了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20例颈椎盘源性疼痛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42岁至75岁,中位年龄58.3岁,病史3个月至11年,男女比例6:14,均经过非手术治疗,时间持续6周,效果欠佳,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使用美国杰西等离子仪器实施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在患者肩部垫一软枕,协助患者摆放颈后伸状态,若实施右侧入路,需将患者头部左偏,初步进行体表定位时使用C型臂X线机并作出体表标志,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处理,使用手指将患者胸锁乳突肌前沿内脏鞘、血管鞘分开,经间隙穿刺,使用套管穿刺针,至椎间盘纤维环,使用C型臂X线机,置入椎间盘后缘。置入电极时,需经套管针,将能量位设置在3~4档,对固化键进行试踏,若无明显反应,可启动消融模式[1],在椎间盘远点进行持续消融,时间在20s左右,促使电极退至中心点,在中心点重复以上过程后退出穿刺针柄在创口覆盖敷料。消融期间,若患者出现肢体抽搐发麻,需在监视下对工作电极深度进行重新调整,然后再操作。对电极可靠性进行随时检查,完成一个椎间隙手术后对其他目标间隙进行等离子消融处理。

术后住院1d至3d需为患者提供常规抗生素处理,同时,给予患者实施脱水、地塞米松治疗,手术当天,护士需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指导患者戴颈围进行外固定处理,次日,指导患者在颈围保护下进行负重行走,对伤口局部是否存在肿胀、呼吸、吞咽进食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术后3d,给予患者实施敷料去除,给予患者开始颈背肌锻炼,颈围固定时间是10d,解除颈围外固定后,指导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

1.3效果评估[2]

VAS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分析获知,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00%(20/20),手术时间10min至45min,中位手术时间22.9min,术后,患者感觉症状均立即获得有效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住院时间1d至3d,随访时间6个月至12个月。对比术前,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更佳,差异明显,P<0.05,t=21.5034,15.1694。术后1周满意度95.00%(19/20)、术后12个月满意度90.00%(18/20)。对比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12个月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t=0.9480。

表1 术前术后数据对比

3 讨论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于2002年取得成功,等离子消融过程中,能量通过电极后可对导电介质产生作用,可产生低温等离子体薄层,钠离子可获得高度电离,可将大分子肽键起到打断作用,可分解成分子及原子,呈现为低分子量,低温下,可发挥消融作用及切割作用。等离子体呈现为薄层状态,切割消融作用、热凝作用距离1mm,刀头表面1mm外温度在43℃以下,因此,切割精确,热凝精确,操作安全可靠。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可利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来消融部分髓核组织并促使髓核体积减小[3],等离子刀可控制温度在60℃至70℃,热凝后组织可发生固缩,导致髓核总体积减小并促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促使治疗目的有效达到。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微创,临床接受度较高,对比其他微创治疗,不存在热损伤,另外,等离子消融的距离较为精准,可贴近于突出最严重部位进行消融[4],可实现局部直接减压并促使椎间盘减容降压效果。

操作中需注意以下事项:使用X线监视,确保定位准确,确保穿刺针平行于椎间隙,将其置入椎间盘中央,操作时,先使用凝固键,试凝,然后实施消融键进行消融,临床中,若试凝时患者存在明显反应,需稍退针再行消融[5],可促使患者术后不出现神经损伤。

本组研究结果:对比术前,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更佳。

综上,在颈椎盘源性疼痛中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获得良好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需对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进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晶,曾宪明,漆海如,等.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在盘源性腰痛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140-142.

[2]李旭,李中华.离子射频髓核成形术复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2):2213-2214.

[3]崔晓,王德强,高勇.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6,39(6):453-455.

[4]辛梦玺,卫凌,张培国,等.低温等离子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36):44-45.

[5]朱林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健康之路,2016(12):103-104.

论文作者:詹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在颈椎盘源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詹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