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人民医院 湖北省洪湖市 433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腰椎小关节的形态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关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疾病者中,抽取32例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到对照组内,两组研讨对象均接受CT方式扫描,对比研讨两组研讨对象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研讨对象腰椎I5/S1、L4/5、L3/4节段指数状况,包含小关节横径、小关节角、不对称占比度等,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烈性腰椎滑脱疾病者的腰椎小关节稍微偏至冠状位面,减低小关节横径,增大接触面积,此为此疾病发病因素之一,不对称性小关节对疾病发展有加速作用。
【关键字】峡部烈性腰椎滑脱;小关节;关系;腰椎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指人体腰椎上下关节突峡部连接异常,进而脊椎出现滑移状况,将其称真性滑脱,此疾病发病因素具有多种性。抗前移剪力的一个主要结构则为小关节面,有研究指出,小关节偏向夭状部位和退行性腰椎滑脱之间存在关系[1],增加小关节角,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出现和疾病发展有促进作用。此研究将两组研讨对象列入研讨,其目的在于研讨腰椎小关节的形态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关系状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疾病者中,抽取32例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入院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WHO组织规定的峡部烈性腰椎滑脱疾病判定标准[2]。同时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32例纳入到对照组内。对照组内22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阶段23.4岁-58.7岁,平均年龄(47.6±10.2)岁;研究组内2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阶段23.3岁-58.4岁,平均年龄(47.2±10.3)岁。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CT扫描:扫描角度为上椎体下缘连线,和扫描角度平衡,检测平面为从下一椎体后缘平面。此层面往往从上关节突基部,包含关节径,小关节在横断面上研究存在代表性。扫面两组研讨对象I5/S1、L4/5、L3/4节段。
不对称性小关节:不对称性腰椎小关节指两侧小关节形态存在差异,或小关节两侧角度存在差异,小关节两侧差异指数>10度,则判定为小关节不对称性。
1.3 指标判定
整个研讨过程中,相应工作人员需认真记录两组研讨对象检查扫描过程中I5/S1、L4/5、L3/4节段指数,并对比讨论。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X2)、计量资料(t)分别采用(n,%)、( ±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比两组研讨对象腰椎I5/S1、L4/5、L3/4节段指数状况,包含小关节横径、小关节角、不对称占比度等,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腰椎运动稳定性维持上,腰椎小关节发挥着重要力学意义,人体脊柱的承载、抗扭转、稳定、运动等均存在关系,将一个运动节段来说,两个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在水平方向上成稳定三角,纵向构成则为三棱柱状对称立体结构,整体上则为三关节稳定性联合体,此三者共同制约,对脊柱稳定性有维持作用。腰峡部裂指横突间和关节突连接峡部,腰椎反复性旋转和过伸运动作用下容易出现疲劳性断裂[2-3],并能可合并椎体滑移到前,也就是峡部裂性滑脱。学者赵凡等人认为健康人的小关节I2-S1偏至冠状位[4-5],对腰椎后伸前屈有限制作用,但对腰椎三维性空间活动有增加,稳定性得到增加,增强抗前向剪力,此研究结果和学者所谈及的结果具有相似性。以前临床研究证实,退变性腰椎滑脱疾病者和健康人群对比,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显著偏至夭状面,此类排列降低了夭状上接触区域,降低了椎体滑动阻力,骨质破坏,加大了关节滑脱可能性。下腰椎小关节偏向冠状位出现I5峡部裂性滑脱状况,因素具有多方面,可将其分四个类型:(1)解剖异常,如脊椎形状、大小等;(2)发育障碍,如遗传性、先天性因素等;(3)腰骶部夭状部位指数;(4)运动强度和幅度。
综上所述,峡部烈性腰椎滑脱疾病者的腰椎小关节稍微偏至冠状位面,减低小关节横径,增大接触面积,此为此疾病发病因素之一,不对称性小关节对疾病发展有加速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婷,肖礼祖,单莉莉等.超声引导下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3):202-205.
[2]许勇,云才,郭昭庆等.退变性腰椎滑脱与腰椎小关节形态改变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81-82,85.
[3]袁瑞利,颜斌,李贵振等.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治疗中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186-187.
[4]赵凡,刘正,王炳强等.有限元模拟单节段腰椎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3):973-977.
[5]彭亦良,胡安惠,张彦等.局部封闭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1):52-55.
论文作者:李静, 杨洪泉,陈焕杰,,卢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腰椎论文; 关节论文; 疾病论文; 冠状论文; 两组论文; 对象论文; 差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