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年的探索与理论创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年的探索与理论创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年的探索和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十三年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3)04-0007-03

(一)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从毛泽东开始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历经 了三代人的努力,凝集了三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泽东 ,成于邓小平,推进于江泽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先后有 了一大思想遗产和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 索,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这一探索直接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在 探索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直接体现为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时,毛泽东就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问题。毛泽东的探索,起步是正确的,方向是明确的。他为摆脱僵化的苏联模式 ,摆脱斯大林“左”的思想束缚,作出了艰辛的努力,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 指导意义的思想。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他的探索没有成功。毛泽东的探索从1956年 算起,到他去世,有20年的时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他的探索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和理论起点。他的经验教训,为后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财富。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一直到发表南方 谈话,有10多年的时间。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在毛泽东之后,在面对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思想禁锢和体制禁锢,深化 了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邓小平领导 我们党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索,形成了新的理论,制定了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走上 了新的道路。

江泽民带领我们全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是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的, 一直到党的十六大,历时13年的时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拓展者。这个时期探索的最鲜明特点是:继往开来,不断创新 ;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解决实 践提出的新问题,理论也必然要发展到新的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 体,在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对什么是社会 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在总结历史经验和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了制度和体制上的创新。

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也是江泽 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思想来源。邓小平理论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形成而形成的,它科学地解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 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它与邓小平理论精髓一致,主题一致,主线一致,依据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全面推进所面对 的各种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党的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而且还 包括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江泽民提 出和论证的许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 ”所直接强调的内容,是这些理论观点的核心、主线和价值取向。这一重要思想已经成 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二)

十三年来,我们党在江泽民的领导下,全面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全面 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 上的经验教训,破除了对单一公有制的迷信和崇拜,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 实现形成多样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江泽民在党的十 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都作了新 的阐述。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总社会资产中占优势,国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把坚持 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 两者对立起来。

2、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创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两个不等于”,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 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党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 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当时依然有三种 选择,这就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从而解决了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3、关于分配理论的创新。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 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强调初 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在邓 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江泽民进一步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使共同富裕的过程和目标更加明确。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促进了分配制度改革, 使其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同时,提出了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思想。江泽民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党的十六大在邓小平提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

5、关于政治理论的创新。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要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思想。民主和法治,都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也都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思想,集中反映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 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创新。

6、关于思想文化理论的创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 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思想道德建 设的基本任务。强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既 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关于对外理论的创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邓小平提出 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前提下,科学地分析和观察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坚 持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思想基 础,是认为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承认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当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强调世界 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这些思想完全破除了“一球两制”、相互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

8、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江泽民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 中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个 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既是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也是党的建设 总目标的新提法。围绕这样的建设目标,江泽民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切实加强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要 增强党的阶级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些思想观点,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

(三)

十三年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理论创新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开 创和发展阶段,一个是推进和深化阶段。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 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开创和胜利发展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 次新的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的第一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 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体制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 史性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创新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 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探索的基 础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现制度和体制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回答了 实践提出新问题,形成了新的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创和胜利 发展的阶段,由此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再一次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如果我们 把毛泽东思想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把邓小平理论 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这个新阶段、新飞跃的标志 ,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形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体系,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理 论比较系统地把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结合在一起,突出地强调了共产党作为执 政党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关系。在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要搞好社会主义 ,必须首先搞好执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同共产党的前途命运是联系在一起 的。执政党的建设搞不好,社会主义很难搞得好;社会主义搞不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迟早要失去人心,最终要垮台。在邓小平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围绕 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展开的,在邓小平之后,江泽民提出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深化 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二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创新 的原则,解决了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如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原则 ,政治发展中的民主和法治原则,思想文化发展中的自由和多样性原则等。根据这些原 则,我们实现了制度和体制上的一系列创新,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摆脱了传统体制,转向 了现代体制。这一新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上发展市场,政治上追求民主,思想文化 上倡导自由。

三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浅入深,更好 地理解了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在结合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 会主义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延伸。两者是源头与 活水、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不 可动摇的原则。如果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在思想政治上就很难使全党保持一致,在理论 上就很难说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也很难把我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同民主 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区别;如果不把科学社会主义同国情相结合, 就很难使社会主义产生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不是为了 特色而特色,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标签:;  ;  ;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年的探索与理论创新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