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具象论文,美国论文,试论论文,路径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07)04—0048—04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任务。其实,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国,虽然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概念,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美国社会中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就是“美国精神”,美国以此开展社会的宣传和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社会化、具象化和实践化的方式和方法。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些方式方法是成功的,因为它使那些从世界各国源源不断涌入的移民最终完成了“美国化”的过程。
1.社会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但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脱节,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学生走进社会后如何使其在学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发挥作用,在这方面,美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如何使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美国人形成统一的民族精神,形成基本的价值观,认同美国这个国家,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美国政府认为,只有不断地强化美国精神,持续地宣传美国的价值观,使各国移民彻底“美国化”,才能保持美国的统一和强大。1983年4月,美国质量教育委员会出台的《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就以确立和强化美国社会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为其教育改革的纲领,目的就是要把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培育“站在新世纪曙光下的美国人”。为此,美国政府不但把“社会科”和“公民课与政治”确定为高中的核心课程,在大学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伟人肖像、美国历史等公共课程,而且还非常重视社会化教育的途径,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能使教育为培养具有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的一代又一代公民服务。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美国十分宽泛,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而不仅限于学校教育。杜威的著名观点是“学校即社会”。他反对在教室里用学习背诵书本教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教育应该全力培养人的社会协作精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至于学校教育,只不过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美国人认为,凡是一切具有道德教育职能的组织或部门,如国会、州府、政党、教会、传媒、学校、企业、社区、家庭以及学生管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等,都与学校一样,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1990年代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不但要求学校成为无毒品、暴力、武器、酒精和有良好纪律与充满好学上进风气的场所,而且还要求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参与促使青少年增长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感情的活动。比如社区,该法就要求其把校长、教师、学生、企业界、官员、新闻界、医务界与社会服务机构、公民与宗教团体、执法机关、成年监护人和友好邻居组织起来,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再如传媒,该法要求其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刊等广泛宣传美国国家的思想主张和价值观。至于宗教,更被视为美国社会的道德源泉,要求其服从国家教育的目标,规范人们的道德情操。美国参众两院都设有专职新教牧师,高校普遍开设宗教课程,而政府也对教会和宗教团体免税。可见,利用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和渗透,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比别的国家还要重视。
其次,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强调教育是“开放的”“发展的”过程,反对成为“某种问答教学或关于道德的功课”。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必须遵从人的道德发展规律,服从人的批评性思维,实现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也就是说,道德教育不应该是封闭式的,不能禁锢人的思想,而要促进人的道德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立和批评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杜威的“教育即生长”观点,就主张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将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心理活动,激发积极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活动,以培养真正的道德行为习惯。在美国,几乎看不到各种政治性的宣传口号和标语,但体现“美国精神”的文化载体却无一不在暗示人们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2003年美国国庆之际,政府推出了一套以“自由”为主题的互联网邮票。这五枚邮票的图案分别为自由女神像(法国赠送给美国的独立礼物)、自由钟(《独立宣言》的钟声敲响的见证)、白头海雕(美国国鸟)、总统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和国会大厦(美国参众两院议事场所)。邮票没有文字解释和理论说教,但其题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却会激发人们积极去思考。这实际是一种“发展性”教育,通过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使他们的内心世界悄然地得到改造。
再次,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正面引导社会,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美国当代教育学家科尔伯格主张,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环境氛围和伙伴间的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来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应该把全社会建成一个“正义共同体学校”,以此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处于道德发展不同阶段的青少年能达到道德认识发展的“第三水平”,即超越世俗社会的、以“正义”作为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美德的“最高道德发展水平”。因此,他主张,应该旗帜鲜明地告诉青少年:“不仅要做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而且要做自己虽不太愿意但社会要求做的正当的事”。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法制、价值观、人才、文明史以及心理等课程,都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各类学校普遍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向青少年灌输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在美国,小学讲授历史故事和伟人轶事,中学学习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大学则以美国历史为必修课,偏重对美国历史的理论分析。长期的教育,使美国的青少年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所以,无论他们的父母来自哪个国家,其下一代都会在美国文化和精神的浸染和接受中,努力成为一个“美国人”。
第四,公民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美国人。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美国社会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美国的社会学科由历史、地理和公民学三门课程组成,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了解美国民族的传统和国家的进步。而在公民教育中,美国的政治制度、宪法和公民基本权利是其重要内容,通过传授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为主的政治观,培养美国社会需要的“好公民”。在美国,如果一个人的车子在路上出了故障,被迫停在路边,过往的车子立即会停下,问要不要帮忙。因为这种过分的关心,甚至还会造成交通堵塞。人人都要做负责任的公民,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着力点。
2.具象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以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处于被动状态。教育者照本宣科,诠释经典,受教育者则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只是一台说教的接受器。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缺乏激情和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实际教育效果。美国提倡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格完善教育并重,并且通过采用具象化的方式使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育内容走入生活,将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带入精神生活。
杜威反对用抽象的说教进行道德教育,认为这种方法等于是在岸上教游泳。他认为,如果只抽象地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只会将道德“降低为某种问答教学或关于道德的功课”,至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熟记和背诵道德名词概念的“好学生”。在杜威的倡导下,美国后起的教育学派都继承了这种观点。20世纪中叶,以艾伯特·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便认为,抽象说教的实质是把道德教育当作知识教育对待,以为道德与可以传播和灌输的知识相等同,死记硬背就可成为有道德的人。抽象说教曲解道德的本质,漠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因此,社会学习理论主张为受教育者创造一种社会环境。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的主体。人们可以直接地“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模式,并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在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价值观才能得到真正的碰撞和升华。这种学习,就是社会学习。
美国立国至今不过200多年。在这样一个历史很短的移民国度,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教育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独立、自由、民主的立国精神和开拓、进取、创业的建国精神,成了美国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成为美国的“社会水泥”。在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精神不断被重复和强调,使之成为统领不同的人种和民族的“美利坚民族意识”。美国的各类学校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英雄人物的事迹,在事实的叙述和故事的讲授以及幽默的语言中,受教育者很容易接受其基本的价值观。当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学校、社区和传媒等反复传播时,就会逐渐成为青少年的道德榜样并被模仿。这种宣传和模仿又会受到美国社会的赞赏和奖励,结果便是对模仿行为的直接强化。
美国是世界最早进行国旗国歌教育的国家。美国在世界上最早通过了《反亵渎国旗法》和《国旗保护法》。任何有意污损、践踏、燃烧国旗,甚至把国旗铺置在地上的行为,都会受到惩处。美国人认为星条旗是美国的象征,幼儿园就教儿童学画国旗,组织小学生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日(6月4日),还要组织加入美国国籍的新移民在国旗下举行宣誓效忠美国的仪式。在美国,无论是否节庆日,无论是议会、法院、军队、政府、学校,还是银行、企业、商场,甚至私宅,到处都可以看到飘扬着的美国国旗。不仅如此,在美国人的衣服、帽子以及旅游纪念品上,也可以看到国旗标志。这无处不在的美国国旗,使每一个取得美国居留权或美国国籍的移民都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美国人,须效忠这个国家。
正是基于对美国精神的强调和对抽象说教的反对,具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美国无孔不入,随处可见。在华盛顿的中心位置(林肯纪念堂—独立纪念碑一国会山之间),建有朝鲜战争纪念碑和越南战争纪念碑。这两个纪念碑,没有任何对战争始末做叙述和成败评价的文字,也没有任何纪念性的文字,只有国旗、雕塑、数字、黑色大理石和几个简洁的文字,但其中蕴含的教育和宣传的内容却不言而喻。站在被美国人称为“黑色伤痕”的这两个纪念碑前,相信每个参观者的心灵都会有所触动,如何认识历史、自由、战争和生命,一切尽在感悟之中。我们当然不会同意美国人对这两场战争的宣传,但它们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却足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寓教于乐。美国的教育学家认为,间接的教育不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被强制的感觉,也不会引发逆反心理和意义障碍。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内心共鸣,促使他们产生思想感悟并独立思考,从而使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虽然它并不提供现成结论,但隐藏于其后的政治目的和道德目标十分清晰。说教的方式未必不好,有时也还是必须的,即使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强调思想说教。美国政治学家奥勒姆就说:“任何社会为了生存下去,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其制度的思想。”[1](P365) 但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强,受教育者要求能与教育者平等对话。如果仅靠教诲、规劝、说服、纪律、训诫、奖惩等僵硬的教育形式,忽视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人们接受某种思想、政治和道德的观念,则有可能拉大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距离,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3.实践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有效途径
在美国,自杜威开始便进行道德教育实践化的探索,到了1960年代以后,又盛行路易斯·拉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价值观来自个人生活经验。不同的经验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经验的变化会导致价值观的变化。一个人的价值选择如果得到赞赏,人们就会重复它并使它成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社会应该尽可能地使受教育者增加实践经验,并通过认可这种生活经验来鼓励受教育者。美国的道德教育家认为,向受教育者灌输道德伦理规范,对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作用并不大。相反,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者却能增强道德认识和道德责任感,培养应有的道德情感,这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所受教育来自经验的积累。
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很重视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美国的校园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种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层出不穷。新生入学、老生毕业以及校庆、国庆和节假日等,都会举行活动,所有活动在开始时都要奏美国国歌。学生文艺团体还经常接受各种社会团体邀请,参加社会性服务和演出活动。对于学生参加诸如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慈善工作等活动,政府和社会都非常支持。有的州还设有专门法案,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够毕业。这些实践活动使课堂中的道德教育原理被内化,既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又使学生经受社会锻炼,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
美国的许多城市、道路、林地、公司、机场、学校、纪念堂、节日等,都以林肯、华盛顿、杰斐逊等美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命名,使置身其中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无形的“美国精神”的教育。这种方式其实不过是美国学校中广泛采用的讨论法和故事法的延伸。美国首都华盛顿,几乎就是一个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博物馆,这里的每一个纪念性的建筑物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全城仅纪念建筑物、纪念碑和雕像等就有100多处,都与美国的历史和文明有关。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馆、杰斐逊纪念堂、罗斯福纪念馆、独立纪念碑、国会大厦、总统官邸白宫、约翰·肯尼迪中心、福特戏院(林肯遇刺处)、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印地安博物馆等,全部免费开放。它们有的是政府投资建设,更多的是由各种基金会设立。这些气势宏伟的建筑物和四处飘扬的美国国旗,加上干净整洁的自然环境,使人处处都能够感受到这个国家有意识进行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与宣传。
不仅是华盛顿,在美国全国,各种博物馆星罗棋布。有自然博物馆,如克拉克湖国家保护区;有灾难博物馆,如约翰郡洪水国家纪念馆;有名人博物馆,如马丁·路德·金国家历史遗址;还有行业博物馆、战争博物馆、文化纪念馆、历史纪念馆、民族纪念馆等。这些纪念馆都记载着美国的历史和文化,都承担着传播美国精神的义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纪念馆的名称前面都加有一个词“国家”(national)。它所着意强调的“国家”,并不是与州相对应的行政概念,而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参观者的“美国”意识。
实践出真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仅仅靠课堂教育、学校教育也许可以形成,但要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还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只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切身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增强实效性。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应摒弃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结果而轻过程、重阶段性而轻长期性的做法,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灵,补充和巩固课堂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哪些切身体验以及如何巩固这些实践活动的成果,对于如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我们尤其要给予认真的研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意培养青少年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特别是认同美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勇敢的创新意识、平等民主的人权观念、自爱自律的道德情操、勤奋刻苦的奋斗意志等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政治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史论文; 青少年教育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