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流通革命_新华书店论文

图书流通革命_新华书店论文

图书流通的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用“革命”二字,怕不足以说明其行业影响;用了,又怕歪曲了浙江新华的本意,因为意蕴刚烈的“革命”,与其柔和、迂回的战略思想是有冲突的。周立伟曾经说过,对新华书店“唯有颠覆,才能重塑”,或许这也可以用于说明“低价适销书工程”对整个图书流通业乃至整个出版业的影响。

拉动需求:亮出价格武器

周立伟表示,浙江新华是中国最大的采购商之一,浙江新华销售卖场的五个目标中,舒适的购书环境、丰富的图书品种、便捷的购物方式、良好的服务态度都做到了,现在要来做最难做的“优惠的销售价格”。

他认为,首先要打破行业一系列思维定式:新华书店不降价,民营降价书不多;好书不降价,降价书不好;好书无库存,库存书不好;平时不降价,活动才降价。

“低价适销书”到底有没有市场?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周立伟指出,一般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总体,以为绝大多数产品我不需要,别人也不一定需要,以为我爱看的书就是好书,不爱看的书不是好书,我不爱看的书,别人也不爱看。但是要知道,自我远远小于非我。

他的观点是:“世界上没有没人要的东西,只有接受不了的价格。”只要价格合适,什么书都会有人买,垃圾也有人要。转变观念以后,低价适销书一定有市场。

而且,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价格有不同需求。我们去服装店,发现有的人跟潮流,有的人讲实用,层次很多。因此要研究客户的不同需求,把这些需求挖掘出来。

总之,对价格敏感,是人的本性。市场经济中,商业最敏感的是价格,顾客最敏感的也是价格。

那么,为什么过去新华书店不卖低价适销书?

第一是制度问题。图书实行统一定价制,使得书业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是约定俗成的,图书流通业对产品的价格是木然的。统一定价制决定流通让折扣就是让掉自己的利润,使得流通缺乏价格意识。计划经济时代,书店营业员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价格感觉。

第二是条件问题。从卖场条件看,年出版品种22余万种,在流通的品种约60万个,有多少卖场能陈列这么多品种。不只是新华书店,所有书店都主要做新书、畅销书,适销书上不了架,上了也下得快。从技术条件看,一般的人只能区分畅销书和常销书,要区分出适销书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

第三是利益问题。社店在博弈,无论是高进低出、低进高出,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新华书店只做原价书,不做低价适销书,没有低进低出。卖方市场时,库存由书店自己承担。现在是买方市场,库存风险向上游转移,零售店宁可退货也不降价。

第四是技术问题。书店的库存信息一定要同构、异构系统都能上传,要让出版社知道进销存,知道还有什么书还能卖,否则上游怎么掌握市场。周立伟自爆家丑:1990年他在外文书店当经理,那时做挂历,到期报库存,出版社说库存的就打折处理吧,本来库存只有500册,给出版社却报了1000册,第二年出版社宁退货不降价。

还有一个观念需要打破。包括出版社在内,往往认为库存书没人要,其实库存书未必不适销。库存书怎么造成的呢?第一,有些出版物可能有市场,但无渠道,产品只在小范围流通,是“小循环”,没有进入“大流通”。中国有16万家零售店,但是出版社能做到2000家书店已经不错了。出版社往往只研究产品有没有市场,不研究有没有渠道。第二,信息无法对称流动,以及生产的盲目性,导致很多图书和读者没有见面的机会,渠道“流不出”,压在库中。第三,生产时上游主观定价,难免与市场背离;零售又不促销,城市农村、大店小店一个价,因此读者“买不起”、“不愿买”。第四,由于卖场空间问题,很多书不畅销就退出陈列,一些书畅销度不高,“退出早”。总之,图书在流不出、不促销、不陈列、退出早时,怎么能适销呢?当前各地举办的书市、店庆打折活动的读者热烈购书现象均说明,过去我们以为不适销的图书,均有读者购买。

经营模式的革命

“低价适销书工程”及一系列配套业务模式,是对传统“少品种、多复本”品种经营模式的颠覆。

目前很多新华书店、民营总发商、民营书店盛行“包销制”。供货商根据包销的不同数量,给予不同的发货折扣,包销数越大,发货折扣越低。周立伟分析说:“他们的低价书,一定是少品种多复本弄来的。”

浙江新华发现,包销占用资源过大,带来了很多问题,一些网上书店以包销为主要采购模式,一本书本来包销2.5万册就可以了,为了压低折扣,结果包了5万册,2.5万本销不动了,一元钱一本处理。某网站曾经推行精品路线,也搞过包销,后来对包销进行评估,结论是包销的产品综合平衡后总体上是亏损的,风险太大。周立伟说:“如果吃准了,我们偶尔也会包销一两个品种,但不是我们的主要业务模式。”

浙江新华的品种经营模式是“多品种,少复本”,目前年经营流转品种59万种,常年在架(集团配供仓)库存32万种 (含音像),按可销度、畅销度、适销度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库存和退货。

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王光华指出:“我社今年前9个月在浙江新华比同期增长164%,退货率大幅度下降。全国社科类图书的平均退货率为10~15%,但是我社去年在浙江新华退货率仅7%,今年的发货增加200%,但是退货率仅6%。”

“低价适销书工程”中的循环降价营销方式,使图书的二次、三次甚至多次销售成为可能。辛继平认为,“低价适销书工程”使图书的价格有一个弹性空间,原来图书很少有二次销售,造成大量库存和退货。希望浙江新华低价适销工程带动行业形成二次销售的机制。

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张世贤认为:“周立伟在发动一场书业革命。不采取特价,而是分阶段降价销售,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书业增加 20~25%的市场容量是可能的。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

北京荣德兴业书刊发行有限公司主营文教图书,该公司总经理李德洁说:“我们公司已经有10年的历史, 自认为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合作中还是被浙江新华揪着走,提升了我们。”

青岛出版社发行部副总经理马克刚指出了其中的奥秘:“一些地方的新华书店在连锁经营后把自己摆在了管理者的位置,浙江新华把自己定位成服务者,而且为我们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模式。”

渠道的革命

浙江新华顺应产业变革,以更大的平台、更大的整合能力来对流通业态和流通渠道进行整合,一个新的流通系统正在悄悄构建中。

周立伟一语道破:“低价适销书工程,很大程度上是为网上业务做准备的。网上的特点是容量大、检索快。我们有实体店群体的支持,所以品种一定比当当网、卓越网多。”

有这样的优势,浙江新华为何不大规模推进网络销售呢?有很多供货商也认为,新华书店的对手不是新华同行,而是网上书店。新华书店的低价适销书拿寸土寸金的店面和网上书店拼不值得,倒是可以加大网购。

对此,周立伟非常清醒:“我们不是不做网上书店,而是要先整合传统的业态,做物流,新业态要结合传统业态。我不相信互联网会消灭传统业态。其实网店和实体店的顾客是两拨人,网上的顾客是有钱没闲的人,实体店的顾客是有闲的。”

直到2006年3月,浙江新华的一站多门户的博库书城网站群才开通,也没有刻意去推广。结合实体店,产品、人力都是资源的二次利用,不用烧钱。而其他网站做几个亿还在烧钱。

1997年BOL(贝塔斯曼在线)进入中国,找到了浙江新华。“当时网上买书没有商业模式,需要烧钱。我告诉他们,中国的国有企业无权烧钱,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有别的钱可以赚。所以网上书店只有你们外资可以做。”周立伟说。所以浙江新华和贝塔斯曼合作,向其提供产品和书目信息。

周立伟相信:“很多网上书店拼命做大销售,都是为了卖个好价钱的。它们从图书起步,进一步做网上商城。而我们一根筋,要永远只做图书。不要迷信互联网,我坚守做书,一点都不急。博库书城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卓越、当当相比还有距离,但后台基础我们不差。”

网上业务的缓进,源自周立伟的做事原则:“我是左派中的右派,我永远不做第一名,只做第三名。做企业,做大不如做强,做强不如做长。做长就要看谁的总成本最低。”

浙江新华的网上业务在稳步发展。去年底推出的网上现批,截至10月已有300多家客户,每月以50家客户的速度增长。零售业务从去年4月的每天400单,增长到了今年8月的每天1000单以上。

在周立伟那里,网上业务是整个流通系统的一个分支。面对未来的个性化需求,浙江新华将用“大平台、大网络、一站式”解决。

今年美国亚马逊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访华时,在中央电视台9月14日《对话》节目中的一席话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贝索斯说:“事实上新华书店才是我的竞争者,而不是当当网。”

标签:;  ;  ;  ;  

图书流通革命_新华书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