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蓉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322000
【摘要】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计算能力由启蒙到夯实,是其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这个工作做不好,学生将来进入中学的发展进阶就举步维艰了。本文围绕三年级小学生的学情,就如何高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99-0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中,有十大核心素养建设目标。其中,数学计算能力和几何认知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计算能力,它是一切数学思维、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基础,没有计算能力,数学的学习就不能发展进阶。
下面,结合小学三年级小学生的学情,就如何高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展开探讨。
一、创设情境培养价值认同
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计算。教师总是反复出一些计算题让大家练习,枯燥无趣,学生心里会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总是在被迫的情态下进行练习,抵触心理强,脑子不愿意动,学习效果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因而,要想高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第一步要做的不是大量训练,也不是思维强化,而是让小学生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夯实计算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训练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教学生学习“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我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个计算能力建立价值认同:“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但是,这就够用了吗?大家想一想,平常我们跟爸爸妈妈去购物的时候,是不是发现商场里的商品价格有很多不是一位数的?假如有4位同学请你代买算术本,你一共花了16元钱,那你知道向每名同学收多少钱吗?再比如说,我们要分组进行学习,我班一共有32名同学,老师要每4名同学一个小组,那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呢?”这样一说,学生们就明白了,“原来,学不会这个计算,那么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解决不了”,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愿。
二、注重探究提高参与程度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倾向于群体式学习的,他们不喜欢“孤独”的学习形式,而喜欢团队式的学习,大家一起比比赛、讨论讨论,就特别感觉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下学后很多学生写作业都是三一群、两一伙的围在一起写,就算不交流,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他们就会有较高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这种合作式的学习对提升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好处。一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相互请教、探究的方法解决;二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时,我们可以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多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我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进行计算。而是给他们出了两组习题:(1)3×2=?30×2=?300×2=? (2)12×4=?120×4=?1200×4=?然后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一起研究,看看能不能算出这些题的正确答案,并且找出这两组习题的计算规律——等他们思考探究之后,教师再根据他们所给出的结果(大多小组可以探究出正确结果)再进行点拨总结——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喜欢,而且参与度比较高。
三、总结错误提高计算效率
我们发现,小学生计算错误的问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并不是东错一个、西错一个,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通常是不会再出现错误的(除了粗心),而总是在同一类题型上反复出现问题——也就是说,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有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往往是采用均衡式的训练方法。每次留计算题,都尽可能照顾全面——乘法要有、除法要有,一位数的要练习、多位数的也要练——这样的训练效果其实并不好,主要问题是太耽误时间,效率低。我见过一名小学生做作业,竟然倒放着本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太简单了,没意思”——我一看,老师留了大量一位数的乘法计算题,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是没有太大的“巩固”意义了。所以,这位学生为了避免学习的无趣,竟然“创造”了一种古怪的方法。这不是明显耽误时间吗?所以,我们在平常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把学生做错的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看看到底是哪个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好。这样,专门对学生的这个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和训练。这样查漏补缺的教学训练,显然效率要高得多。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有些计算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教师教学的问题,产生了集体性的短板,而另有一些问题则是由于学生个体没有掌握,出现个人计算能力上的短板。这样,仅凭教师去总结错题,就没有作用了。可以要求每名学生都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平常做错的题抄在上面,过一段时间进行整理和专项训练(教师可以拿着他们的错题本对他们进行个体指导)。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一些。
此外,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计算比赛或给学生出一些有趣味性的计算题,丰富学习情态,调动学习热情。总之,在小学阶段,数学计算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夯实。
参考文献
[1]兰社云, 王建锋,孟红玲.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8-29.
[2]钱文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92-293.
论文作者:朱湘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位数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