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护理能力及对灾害护理的认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我院110名护理人员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以地震灾害的护理知识为主,分析所有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的护理能力及认知情况。结果:所有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护理持感兴趣状态的概率为90.1%,有79.1%的护理人员在地震灾害中能保持冷静的护理态度,其中有多数护理人员能达到规定的护理操作标准。结论:地震灾害中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对灾区护理持正确的态度才能获得较高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地震灾害;护理能力;护理知识;护理质量;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175-02
地震灾害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近年来地壳运动逐渐活跃造成地震灾难事件频频发生[1]。与此相关的有泥石流、洪水以及旱情,对人类的住所及生命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为降低地震中的死亡率和伤残率,地震前线应安排专业技术较高,心理素质较强的医护人员实施抢救。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灾难造成的伤亡,因此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参与过地震救灾的110例护理人员展开研究,研究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样法对2013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参与过地震灾害护理救治的护理人员展开问卷调查。其中男性护理人员40名,女性护理人员70名,年龄区间(20~34)岁,平均年龄(27±2.9)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5.3±5.4)年,学历情况:专科护士60名,本科护士24名,本科以上26名。各科室分布:内科5名,产科5名,手术室10名,骨科30名,感染科20名,急诊科40名。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10名,主管护师20名,护师及以下职称80名。护理前所有患者均参加过地震灾难护理培训,研究过程所有人员均知情。
1.2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110名护理人员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以地震灾害的护理知识为主,分析所有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的护理能力及认知情况。
1.3评价指标
根据研究区间内选定研究对象的具体操作及问卷调查表的显示结果进行统计。护理兴趣及护理态度通过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护理态度中纳入(冷静、紧张、恐惧等)三种情绪,计算保持冷静的人数占比,同时纳入(十分感兴趣、一般感兴趣、不感兴趣)三个指标统计对地震灾害护理持十分感兴趣态度的人数占比。通过具体的灾难护理事件统计(正确用药、正确处理伤口、操作迅速等)专业操作的人数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4.0进行统计,“n”代表研究样本的例数,[n(%)]代表研究项目中的达标人数比例。
2.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际护理事件统计对地震护理持正确态度的概率,同时统计对地震护理持感兴趣心态的概率,通过实际护理事件总结能达到要求护理操作标准的概率。110例研究对象,对地震灾害护理持十分感兴趣状态的概率为90.1%,有79.1%的护理人员在地震灾害中能保持冷静坚毅的护理态度,其中多数护理人员能达到规定的护理操作标准。见表。
3.讨论
此次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的知道标准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对近几年以来随机样本抽选的110例参与过地震救灾的护理人员展开研究[2]。研究结果显示有79.1%的护理人员在地震灾害中能保持冷静的护理态度,其中有多数护理人员能达到规定的护理操作标准。通过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地震护理及护理培训的认识:
(1)掌握灾害医学具有重要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对建筑以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性,灾害医学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较高的抢救意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3]。强化护理人员的灾害医学意识是提高地震灾害中护理质量的基础要素。
(2)模拟灾害训练的重要意义:地震具有突发性及浅预见性,在护理教育的培训工作中应该加强对灾难救治的实践性,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对地震救灾的重视性,以小组情景模拟的形式明确分工,提高护理人员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注重模拟的严肃性和真实性,锻炼护理人员在救治伤员时的冷静意识。
(3)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地震救灾中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冷静沉着的护理态度展开救治工作,护理过程中涉及到伤口包扎及药物的使用,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极容易导致护理操作失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医疗损伤[4]。多数普通一线护理人员对自然灾害及突发灾难的应变能力及救援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实施救治导致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地震灾难护理培训工作中主要提高患者的综合素质,降低医疗失误的发生率。与此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脱险救灾的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对震区地形的熟悉度。
(4)提高救治过程中的饮食护理:震区极度缺乏食物及生活日用品,救援食物由各个省区运输至灾区需要较长的时间。护理过程中需要提高食品健康的宣传力度,遏制伤员及难民食物过期或腐败霉变的食物,注意观察伤员对食物的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出现异常后积极干预。
综上所述,地震灾害中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对灾区护理持正确的态度才能获得较高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晓燕,金正慧,李艳华,等.护理人员地震灾害护理救援体验的文献回顾[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9):26-29.
[2]佚名.汶川地震灾后十年我国灾害护理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7):870-874.
[3]张泽琳,倪翠萍,李斯俭.云南鲁甸地震后昭通市某医院护士备灾能力及灾害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1):63-66.
[4]杨爱娣,陈思媛,白晓霞,等.手术室护理人员灾害应急能力培训大纲的构建及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7,29(10):149-152.
论文作者:周彦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灾害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能力论文; 态度论文; 较高论文; 感兴趣论文; 灾难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