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病害,给桥梁带来一定的通行压力。考虑到交通设施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实践阶段,需要对病害类型进行分析,按照国家相对应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鉴于此,本文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道理桥梁;病害;施工技术处理
一、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常见病害分析
1、道路桥梁地基不均匀造成沉降问题
道路桥梁的地基质量决定了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地基不均匀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前期相关人员勘测施工场地不到位,进而设计的道路桥梁不合理,导致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存在一定漏洞;其次是一些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为谋取利益而偷工减料,忽略了工程质量的达标成果,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最终导致道路桥梁地基发生沉降;最后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施工地点周围环境的地质变化情况,建设道路桥梁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长时间下地表层会遭到破坏,地质发生变化,土质的软硬度不均衡,造成地基不均匀,甚至引发地基沉降。地基沉降不均匀,则会使路面和桥面受力不均衡,对人们日常生活和车辆的行驶造成严重影响。
2、裂缝问题
道路桥梁建设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路面和桥面的表面会有裂缝,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因素。由于道路桥梁是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并且使用的次数是数以万计的,需要承载不同重量的事物。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路面和桥面铺装层往往采用的是半刚性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在某一程度上增强了铺装层的的强度和承受能力,但这种结构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高低差异越大铺装层产生裂缝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常常会发生路面或桥面铺装层产生裂缝,由于地区早晚温度差异过大,导致半刚性结构路面的受压性降低,最终在日常使用中出现裂缝,甚至导致崩塌。路面和桥面铺装层产生裂缝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长期的使用量,相对于人行道路的铺装层,车辆行驶的道路更易产生裂缝,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超载或急刹车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车辆会严重的挤压并磨损地面,因此容易发生路面凹陷,进而产生断裂层。在长期这样的磨损情况下,路面和桥面必然产生裂缝,从而引起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失败。
3、局部损害严重
局部损坏的情况比较严重,通常情况下和桥梁端头变形存在一定的联系,此外,考虑到应力结构以及使用寿命的具体要求,需要对病害类型以及施工设计要点进行分析,采用合适的材料。如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必然增加行车承载力,给道路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工程初期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准确对缩量值进行评估,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桥梁梁端头的局部破损会降低桥梁的适应功能,损坏桥梁的结构。
二、道路桥梁工程的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1、裂缝处理技术
1.1表面修整技术
表面修整技术的优势明显,属于比较便捷的处理方式,能对施工阶段存在的浅显的裂缝进行处理。考虑到裂缝的承载力要求,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承载力进行评价,结合受力标准确定修整方案。表面修整操作技术的应用方式比较简单,工作人员要找到桥梁道路工程中裂缝的具体为主,对裂缝处进行涂抹施工。选择的材料可以是水泥浆,也可以是环氧胶泥。涂抹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要选择一些性能比较优越的材料,包括油漆和沥青等,将其覆盖到原有的裂缝表面。最后,施工人员可以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玻璃纤维进行覆盖操作,避免出现延伸的现象。
3.2注浆修补技术
注浆法是重要处理方式,需要将裂缝内灌注水泥材料、环氧树脂材料等,对裂缝进行填充和粘接后,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注浆结束,要进行加固护理,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满足施工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沉降病害采用加固增强技术
沉降病害在进行处理时,一般在上层结构之上采用加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能提升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加固措施有外部覆盖、增加截面积、加设垂直方向桥梁等。比如增加截面积,通过增加钢筋配比方法来有效提升桥梁结构稳定性,加大了道路桥梁真题机构面积后,使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
3、加大截面加固措施
采取加大截面加固法即采取增大混凝土结构或构筑物的截面,以提高其承重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加大界面加固法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配筋的使用对混凝土的结构界面进行加固处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增加桥面板的厚度;第二种方式是增加主梁梁肋的高度和宽度。这种维护方式跟其他的维护方式相比,操作更加简便,施工技术更加成熟,现在,已在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维修中得到广泛应用。
4、补强层加固措施
补强层加固措施就是在原有路面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的加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原有路面上出现的剥离、裂缝等现象实施比较有效的处理。如果当简单的混凝土铺层不能够对道路桥梁病害进行有效的处理时,那么就应该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钢筋,从而有效维护已到达效果的最大保证限度。
5、养护技术
道路桥梁的养护是施工的关键环节,如果养护不到位会出现其他病害现象。因此,在处理阶段,对于常见的松散、波浪或者裂缝等现象,需要采用新型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如果存在超标的现象,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养护结束后采用综合评价体系对路面压实度进行评价,详细评价流程。在对原有的养护治理计划进行调整后,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磨损现象,要限制超重型货车通行,避免增加路面承载力,出现其他病害。
6、做好前期全面、仔细的勘察
道路桥梁工程要重视前期的勘察工作,全面掌握并确定工程结构,道路桥梁的承载力。特别是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地基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软土地基直接影响到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软土地基如果没有经过有效的软基处理,到时地基的密实度就会不够,达不到道路桥梁工程压实度的要求,在道路使用前期,经过行驶车辆的不断碾压,可能会造成桥面铺装层的断裂或者路桥地基沉降。一旦出现这一系列的后续影响,将会影响道路交通,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软土基层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从而破坏道路路基。因此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前期工作是有必要,并且也十分重要的,因此,勘察一定要全面仔细。
7、地基沉降问题防治措施
①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进行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前施工的地段进行全面的勘察。勘察时严禁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必须认真、详细地了解、记录当地的实际情况。接着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工程布局及结构类型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需要的部分设置沉降缝。②对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严格监督。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材料品种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工程存在裂痕、钢筋锈蚀、沉降、结构稳定性不足等常见病害,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施工工程质量,保障人们通行安全,相关企业应加大对病害的管理力度,并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对其进行及时处理,这对保障市政道路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兵,王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22:197-199.
[2]李伟.分析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门窗,2014,12:133+136.
[3]李敏.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1:201.
[4]鲍辉.双曲拱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D].山东大学,2014.
论文作者:管仁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道路论文; 桥梁论文; 病害论文; 裂缝论文; 路面论文; 地基论文; 桥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