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梅 陈乃旺(通讯作者)
(潍坊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山东 潍坊 261041)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健康查体中心就诊的100名近绝经期女性进行随访,定期(3、6、9、12、18、24、36、48、60、72……180月)进行骨密度测定,对绝经后妇女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女性的绝经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和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但随着绝经年限的增长,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逐年降低,且在绝经后1~4年间丢失速度最快,5-11年间丢失速度次之,绝经11年后渐趋于平台期。 结论:绝经女性的绝经年龄与骨密度无相关性,但绝经年限影响骨密度的丢失速度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密度;绝经年限;绝经年龄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304-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 、骨微细结构损坏 、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骨质疏松症 最严重 的后果是骨折 ,具有高患病率 、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高费用和低生活质量的特点[2]。而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防治骨质 疏松,对预防骨折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3}。了解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规律, 为绝经后妇女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数据。
1.材料和方法
对105名来院行骨密度测定的近绝经期就诊者进行询问和体检,排除甲亢、甲旁亢、库欣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3人,随访过程中失联2人,成功随访100人并签订志愿书。其中绝经年龄最小者45岁,绝经年龄最大者55岁,平均年龄50.6岁。在确定10名志愿者绝经后,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生产的XR-4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在绝经后0月、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48月、60月、72月。。。。。180月测定腰椎L2-4、股骨颈(Neck)的BMD值,检测为同一人操作,并计算最小有意义变化值LSC为0.049。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软件处理。参数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百分号( % ) 表示。
2.结果
2.1 单因素相关分析
绝经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各部位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绝经年限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见表1
2.2 绝经后年限与各部位 BMD 关系
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量以绝经后3月骨量为基线比较, 以后一直下降, 各部位在绝经后1-4年丢失速度最快, 5-11年丢失速度次之,11年以后仍丢失, 速度减缓,趋于平台期。见表1
表1: 绝经后时限与各部位 BMD 和丢失率关系
3.讨论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 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导致骨折。随着骨质疏松及导致的骨折危害的不断严重,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急剧增加,健康管理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已日趋显现。
绝经后,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骨代谢偶联失去平衡。骨形成小于骨吸收, 各部位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3]。绝经初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最快, 各部位骨量丢失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速度趋缓(每年丢失约为1%),在绝经后15年中,骨总量丢失可达20%~30%。本研究发现在绝经后1~4年间丢失速度最快,5~11年间丢失速度次之,绝经11年后渐趋于平台期。说明雌激素对含松质骨含量丰富部位影响大。研究认为,女性绝经后其单发或多发骨折的危险性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骨密度较低的女性。绝经年龄对于一个健康女性是提示卵巢功能衰竭、血浆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的时间,即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绝经年限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本文在单因素分析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向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高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也预示着将有更多的老年妇女要面临骨质疏松这一重要问题。因此,绝经后年龄大、绝经时间长的妇女,应及早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从预防做起。应强调“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多吃鱼、虾、牛奶等高钙食品;二级预防,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监测以便及早进行预防;而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则要进行三级预防,进行药物治疗,以降低骨质疏松等带来的社会危害[4]。
【参考文献】
[1]吴 青,陶国枢,刘晓玲,等.北京市区1333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调查.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 1(1)∶76.
[2] 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等.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概况.
[3] 李敏,李德禄,郁泉珍,等.上海城区40岁以上女性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3):97.
[4] 林华,陈新,朱秀芬,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2):93-98.
论文作者:张咏梅,陈乃旺(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骨密度论文; 股骨颈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年龄论文; 腰椎论文; 年限论文; 健康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