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创新的误区与规避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创新的误区与规避_高考论文

高考作文创新的误区及其规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高考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文若春华贵出新”。不断创新,不落窠臼,文章才会 有生气,有活力,也才能动人。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条目,其目的正 是要鼓励考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然而由于对作文创新的 理解存在误区,许多考生的高考作文所体现出的却是为创新而胡乱创新的不良为文倾向 。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扫除和规避这些误区,不少考生的作文将免不了陷入窠臼,导致平 庸粗俗甚至失败的危险。

一、立意刻意求新,故作惊人之语,影响文章品位和格调

文以载道,个性化的感悟,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价值之 所在。文要载道,须先考虑立意。意为笔帅,立意是文章“道”的依托,是文章的灵魂 、核心,立意的高低深浅,情感价值的取向如何,常常决定着一篇文章的品质。近几年 高考作文的走向清晰地告诉考生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因此考生 作文的立意应该体现出“时代性、社会性、思辨性、哲理性、人文性”的特点,弘扬真 善美,鞭笞假恶丑,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美好的情感 态度。而这正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课程新理念。

随着高考作文审题难度的逐渐降低,话题作文,“立意自定”的要求已不再只是装点 门面的饰品,而是真正成了解放考生思想、释放考生才情的催化剂,因此立意上的“精 、深、新”更成了作文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立意之高下优劣大大拉开了考生间的作文 距离。所谓“精”,是文章主题相对要集中单一;所谓“深”,就是要能穷究事理、深 味社会人情;所谓“新”,就是要有新颖独到的感受和发现,避免俗套。这三点考生们 都很清楚,然而由于受到“另类”文学的影响,以及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想的侵害,还有 所谓的“戏说”“传奇”“秘史”类影视作品的误导,不少考生以“新新人类”自居, 作文立意刻意求新,追求“另类”,好“耍酷”,故作惊人之语。这种立意取向实际上 是对作文立意“有创新”的误解,体现出的正是考生在思想境界上的不足。“精”和“ 深”都难以企及,又怎能称其为“创新”之作?

2004年福建高考,有的考生从“人要善于玩弄心计”的角度立意,评价薛宝钗是有能 耐的“新新女性”,这种立意反映出了考生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有的考生羡慕冬妮娅的 出身、曹操的权势,流露出庸俗的思想;有的考生大编特编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艳遇,趣 味低俗,粗鄙不堪……这些高考作文忽略了文章本应具有的思想性、时代性,品位不高 ,境界低下,格调粗俗,令人读之生厌。用福建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席扬教授的话就 是,这些考生“为文的态度十分恶劣”。此类作文的得分之低可想而知。

要避免高考作文出现立意失误,追求创新立意,考生在备考阶段就应该努力克服自己 写作上的思维惰性,培养新的思维习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要有意识地强化自 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不断超 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格修养。如此,才能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 方式去分析种种问题和现象,寻求新的突破,获得新颖独到的思想见解,“发人之所未 发,思人之所未思”,实现文章立意的真正创新。

二、内容胡编乱造,荒诞不经,缺乏生活底蕴和真情实感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内容则是文章的“血肉”,立意的彰显,观点的阐发,情感的倾 诉都依附于文章内容。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材料是否丰富、新鲜、有个性特征, 将会影响到文章思想阐发情感倾诉的程度,影响到整篇文章的分量及认同感。由于高三 学生的生活空间较为单调狭小,阅读量不足,视野不够开阔,这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生 活的认知程度,在写作时常常苦于无物可言。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文章内容层面上容易出 现两种极端:一是反复运用陈旧的写作素材,缺乏创意;一是瞎编乱造,盲目求新。

内容贫乏,素材陈旧,就算立意较佳,文章难免也会有“千人一面”的缺陷,自然与 “有创新”无缘,难以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而内容瞎编乱造、离奇古怪,题材五花八门 的作文,也并本见得就是具有创新色彩和个性特征的作文。虽说想象和联想是写作的双 翼,但如果缺乏生活的底蕴,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远离了生活的合理性,想象和联 想所带来的不是创新,而是荒诞不经。由于平时不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不注意提高自 己感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不少考生提笔作文时只能是天马行空式地胡乱联想和想 象:动不动就是神游太空、时间旅行、梦中奇遇、神鬼传奇;要么就是早恋、网恋、蹦 迪、泡吧;或者是记忆移植、父母双亡、家庭变故……这些缺乏生活底蕴和真实体验感 受的文章,反映出的是考生积淀的不足和生活感悟能力的欠缺。类似这样的作文,“基 础等级”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更不要说想象“新颖别致”,有否体现出创新和个性的色 彩了。

瞎编乱造、荒诞不经是作文的大忌,纵观历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大都是在立意贴切 的前提下,以新鲜而充实的材料取胜的。这些考生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赋予旧材料以新的内涵,选择时代气息较浓的材料体现新意,通过充实的内容来阐释高远的立意,借助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放飞思维,以真挚的情感来增强文章的个性魅力。这很值得高三学生借鉴。当然,并不是说“魔幻式”“梦幻式”的内容在高考中是不足取的,只是想提醒考生,作文备考切忌投机心理过重、心态过于浮躁,多做些扎实的积累才是实实在在的。在积累过程中,考生可按话题如“理性之美”“生存与智慧”“生命的意识”等分门别类整理写作素材。这种积累方式实际上也是在训练自己选择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做好这项工作,将能够为高考写作时的“左右逢源”“文思如 涌”准备好一条便捷的联想想象的思维通道,为思想阐发和情感倾诉找到好的依托,而 创新便可能蕴藏其中。

三、语言过于花俏,矫揉造作,失去清新活泼之少年本色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能否让语言富有文采、具有美感,体现出个性的特征和创新的色 彩,对一篇高考作文尤其重要。因为相对于其他缺陷与不足,语言表达的优劣是一篇文 章最易为人直接感知的;而深刻的体验、真切的情感、丰富的材料,如果缺少个性化的 语言作为其根本依托,文章的创新色彩也必然是难以真正得到体现的,也就难以在“发 展等级”上获得可观的分数生长点。

亮丽的、个性化的语言本身就是语文素养和写作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与鲜活的写作 个体相对应的,浸透着写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彰显着鲜明的生命色彩。个性化的语言 是“我手写我心”“真文字写真性情”的语言,它是作者真我的自然流露,因而能够给 人以全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个性化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然而为了谋取 考场作文的高分,不少考生为文造文,盲目追求语言外在形式的华丽或怪异。这种形式 主义文风由于忽略了语言背后的真实情感和个性化的生命体验,使得文章显得矫揉造作 ,失去了清新活泼的少年本色。这不免有些本末倒置了。

这种矫揉造作的文风在高考作文中愈演愈烈,已经成了阻碍作文创新、阻碍考生表达 自我体验和真实情感的另一种窠臼。有的考生故作深沉,伤春悲秋,堆砌华丽辞藻,空 有一副华丽的躯壳;有的考生追求语言的新潮和另类,套用网络语言,写出了让人看不 懂的“新新人类”作文;有的考生喜欢用文言写作,或者文白夹杂,看似古朴,实为幼 稚;有的考生好用修辞,看似精彩,实则干瘪……如果剔除掉这些或者华丽或者怪异的 语言外壳,作文中存留的真性情和个性感悟实在是微乎其微的,又何来的个性和创新可 言?

对语言创新的理解存在误区或语言表达的不足,往往阻碍了考生作文水平的真正发挥 和个性才情的有效展示。因此,在作文备考中,考生应该打好语言基础,注意吸纳新的 词汇以充实自己的写作词汇库;善于借鉴、尝试各种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 心灵与世间万物对话,形象而有情感地感知生活,以便让自己的语言更形象具体、更有 情感、更个性化。此外,教材和课外材料中的不少文章,内涵丰富,语言内格各具特色 ,是学习个性化语言的范例,要善于吸收、借鉴。如:《背影》的朴实无华、眷眷深情 ,《庄子·逍遥游》的纵横跌宕、浩荡奇警;《边城》里流淌着天真、质朴、从容、恬 淡的气息;《我与地坛》充满着对生命本质的质问与热爱、对苦难的超越与理性认识…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如果考生 能够理解、把握这些不同的语言风格、并吸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又何愁语言表 达不能体现出创新和个性的色彩?

四、文体一味“另类”,盲目“出格”,出现非驴非马的“怪胎”

文体即文学体裁,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用途和写作要求,写作时为了表达思想或抒发感 情的需要,作者需选择一定的文章样式。文体是写作思维活动的一种固化形式,是一定 思维规律的外在体现,有其大致的稳定性。“诗文各有体”“文莫先于辩体,体正而后 意以经之,气以贯之,辞以饰之”,写文章而不恪守一定的体式,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 ,思想与情感的传达便容易失去依托。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提倡“文体自选”,“文体自选”主要有这样几重意思:一 是围绕某个话题,可以撰写不同文体的文章;二是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可以根据实 际写作需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三是具体到某篇文章,必须体现出鲜明的 文体色彩。这等于在形式上给考生以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必然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 的充分发挥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因此,近年来高考作文佳作迭出,呈现出了考场作 文少有的文体繁荣景象:既有写得十分漂亮的中规中矩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写得纵 横捭阖、情真意切的散文,也出现了诗歌、戏剧、小小说、童话、寓言、书信、诊断书 、实验报告、网页设计等颇具特色的非常规文体。

但这种繁荣景象却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独特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 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于是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盲目跟风,文体一味“另类” “出格”“破格”,而忘了自己实际上对“另类”写作并不擅长。这难免会出现令人啼 笑皆非的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有的高考作文似诗歌又似分行书写的议论文,既没有 诗歌的韵味和形象美感,也缺乏议论文的理性色彩和思想分量;有的看起来像多幕剧, 每幕戏只有几句对话,既没有戏剧冲突,也没有人物活动,而冗长的舞台说明又挤占了 文章的大半篇幅;有的模仿历年高考的“另类佳作”,写出的却是空洞粗糙的“就诊报 告”“人生证明题”“网页设计”;有的写出了主旨和文体都模糊的“新概念体”等等 。一味“另类”,盲目“破格”的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要避免高考作文的文体失误,真正从“文体自选”中获益,考生在备考时就应该增强 自己的文体意识,强化文体训练,真正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文体自选”是要有所凭 借的,文体意识淡薄且又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则有可能会掩盖考生作文基本能力上的 某些缺漏,带来高考作文的遗憾;熟练掌握多种文体的写作,才能拥有多种选择的自由 。此外,文体要有所突破、创新,也必须要有较扎实的文体写作基础作为先决条件。“ 破格先由入格来”,优秀的文章总是先入乎其“格”再突破“格”的局限,进而实现写 作者的个性创造追求的。通过对常规文体的有效写作训练,除了能够提高自己对记叙文 、议论文、典型的散文等文体的驾驭能力,也能够为常规文体的突破和非常规文体的写 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在训练中能够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对优势,并努力 形成自己的文体优势,则考生的写作才情和创新精神将能够在高考作文中得到更充分的 展现。

标签:;  ;  ;  

高考作文创新的误区与规避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