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结合中学生物教材的特点浅谈了七种导入方法:演示实验法、直观教具法、俗语诗词法、视频法、新闻热点法、故事导入法和设疑导入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 导入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新课的导入是否能够吊起学生的“胃口”,是学生对本节课是否感兴趣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段好的导入,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学生的“胃口”大开,借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实验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某些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更利于学生接受。例如在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教师可将一些种子放入试管中进行酒精灯加热,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种子在刚收割后晾晒的目的是什么?加热时产生的水与晾晒中失去的水有什么差别?加热后的种子还能否再发芽?继续加热最后留在试管中的残渣是什么呢?由此引入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实验的直观导入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会,让生物教学从学生的实践体验开始。
二、直观教具法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借助一些模型、挂图、实物或者投影等教具要比教师单调地讲解和学生机械地学习效果好。一个标本,一个模型,一个挂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加深知识的印象,对生物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三、俗语诗词法
利用俗语等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加生动有力地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时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再如讲“生物与环境关系”时,可以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恩将仇报——种间寄生关系”,“东施效屏——拟态”,“一枝独秀——植物的顶端优势”。短短几句,蕴含了生物学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借助俗语可引导学生去寻求其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有意注意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简洁记忆达到了知识的内化与情感教育的双层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视频法
中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某种情境使所授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新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如在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中,可用相关视频引出蛋白质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命如果没有蛋白质的话会如何?这种情境可以达到活跃气氛、开启心智的作用。
五、热点新闻法
热点新闻问题一直都是学生十分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将一些备受学生关注的时事问题巧妙地设置成导入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生物一定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将“神舟六号”的太空之行设置成诱变育种的导入情境;将“非典”设置成免疫部分的导入情境,将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及三聚氰胺事件设置成蛋白质的导入情境,将印度洋海啸以后死者身份的鉴定设置成“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DNA”的导入情境。这些新闻的设置既能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补充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是一种十分值得使用的导入方法。
六、故事导入法
听故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乐事。如在讲遗传规律时用孟德尔的故事导入: 一个默默无闻的奥地利修道士和业余科学家,何以发现遗传的基本原理而驰名于世?孟德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使得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感触颇深。在生物科学的发展史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学生能在故事中学习也在故事中成长。
七、设疑导入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紧张度。例如讲授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教师可这样讲: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但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却由低处向高处流。在夏秋季的早晨,我们常会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就是从植物的根部上流而来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根深才能叶茂?”这样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生物教学时要尽量多使用一些导入方法,时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不断创新。变换形式就有新意,就能吸引学生。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和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并积极探究学习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兴凤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导入[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21,(2),62~63。
[2]高富田 古诗词及其生物学知识的联想[J].生物学教学,2007,32,(12),55~56。
[3]蒯国锋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32,(4),131~134。
论文作者:于红炜 刘燕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孟德尔论文; 生物论文; 方法论文; 俗语论文; 设置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