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五官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联合中鼻道入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中鼻道入路,n=20)与治疗组(鼻内镜泪前隐窝联合中鼻道入路治疗,n=2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复发率,创伤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鼻道;鼻内镜;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泪前隐窝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223-02
上颌窦疾病是鼻科常见病,既往处理上颌窦病变主要采用上颌窦根治术,但广泛的黏膜切除、齿龈麻术、术后面部肿痛导致窦腔缩小等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运用不同角度的鼻内镜和相关设备,可将病变组织更好的显露,从而能更直观、微创、有效的处理上颌窦病变。但由于上颌窦的解剖特点决定上颌窦内会存在一定的不可见区域,如部分齿槽隐窝、颧隐窝、部分上颌窦内侧壁及前壁等,若对这些部位处理不彻底,可导致术后复发并影响手术疗效[1]。因此,探寻更加有效的上颌窦手术径路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及鼻内镜检查,部分内翻性乳头状瘤还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肿瘤患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治疗组(n=20)。治疗组中,女8例,男12例,年龄19~62岁,平均(38.9±3.4)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6.9±2.3)年,其中上颌窦囊肿3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7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4例;对照组中,女9例,男11例,年龄20~65岁,平均(39.2±2.7)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7.1±2.4)年,其中上颌窦囊肿4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两组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在年龄、病程等资料上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选择全麻,治疗组患者在鼻内镜下将钩突切除,咬除其上颌窦前卤和后卤,将患者上颌窦自然口进一步扩大,是否将筛窦开放由术前影像学检查决定。经上颌窦口进行鼻内镜观察,可见窦腔的外后壁、一部分眼眶底壁、内侧壁。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开放其上颌窦腔,使可见范围进一步扩大,具体有上颌窦内下壁、底壁及下壁。选择15号原头刀片和0°鼻内镜,沿鼻腔外侧壁、下鼻甲前缘上方,由上至下弧形切开至鼻底部,再从黏骨膜下剥离至下鼻甲骨鼻腔外侧壁黏膜,对下鼻甲根部上黏膜进行分离,随后对下方黏膜进行分离,往后延伸至鼻泪管开口处,使下鼻甲骨质头端暴露。首先寻找下鼻道端部的凹陷部位,作为下鼻道开口部位。将下鼻甲附着根部剪断或内移,以下鼻甲附着鼻腔外侧壁根为标志,采用骨凿、金刚钻头进行高速切割,除掉下鼻甲头端骨质。骨壁去除时,需开放其膜性鼻泪管。对上颌窦顶相关病变进行清除时,需在0°鼻内镜下操作,清除前壁和前内下壁时,则需在30°或70°内镜下观察。用盐水冲洗术腔,对位后对黏膜切口进行缝合。并行上颌窦下鼻道开创,以便术后引流及复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中鼻道入路,具体操作见参考文献[3]。
1.3 观察指标
治愈:患者治疗后窦口开放状态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无窦腔黏膜上皮化及脓性分泌物;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窦腔黏膜出现部分豆芽组织及水肿,脓性分泌物少量;无效:患者窦口狭窄,存在脓性分泌物,临床症状无改善[2]。本文以好转、治愈为临床有效。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1年内疾病复发情况。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数据以t检验。
2.结果
2.1 疗效情况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见下表
3.讨论
上颌窦有5个壁,包括上、下、前、内侧及后外侧壁。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从中鼻道入路,暴露上颌窦窦壁范围有限,常难以显露位于上颌窦前壁、内侧壁、齿槽隐窝等处的病灶。于是,许多手术者采用中鼻道联合Cadwell-Luc术式或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入路的方法治疗复杂上颌窦病变。但前者仍存在手术创伤大、面部肿胀、牙齿疼痛、上牙槽神经损伤等缺陷,而后者很难处理上颌窦的各个角落。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此类疾病可取得明显疗效,其优点在于:视野宽阔,能充分显示上颌窦腔,通过中鼻道不能对上颌窦病变完全清理时,可联合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病变在鼻内镜下能被充分显露,同时可通过对下鼻甲和鼻泪管的移位,对其进行保护,维护鼻腔和鼻泪管的功能,提供能进入患者框低壁等部位的手术路径。尽管存在诸多优势,但其缺点为术中可能损伤鼻泪管,因此需对术者运用鼻内镜技术的要求和解剖知识的要求较高[3]。患者的病变组织涉及其上颌窦前内下壁、前壁及底壁时,鼻内镜会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4]。研究资料显示,若显示患者上颌窦腔前内下方较为困难时,可选择唇龈部切开入路的措施。刘澍等[5]研究中,对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因此,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可互相补充,进一步扩大可见范围,以便完全清除上颌窦病变。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佳(P<0.05),且其1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亦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表明选择鼻内镜下选择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复发率,创伤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虎军,谢金.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J].安徽医学,2012,33(12):1626-1269.
[2]周汝环,曹峰,李坤军等.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体会[J].安徽医学,2013,34(7):903-905.
[3]肖嵩,张兴梅,徐杰等.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处理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36例体会[J].安徽医药,2012,16(7):987-989.
[4]曾楠,杨灿林,张艳等.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3):335-336.
[5]刘澍,薛少飞,赵玉琴等.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8(5):370-373.
论文作者:万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1
标签:上颌论文; 鼻甲论文; 患者论文; 性病变论文; 疗效论文; 黏膜论文; 鼻腔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