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管理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因而知识经济的时代亦即是创新的时代。美国《创新者与企业革命——2000年的总经理与企业家》一书断言:从80年代后半期起,将迎来创新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即进行有效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竞争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和改进产品、服务和加工过程,那末不创新就是死亡”。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创新,即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列入企业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创新活动,盈利创新效益。管理创新涉及面广,本文仅就以下几方面内容略表拙见。

1、管理机制和模式创新

知识生产、应用、推广和管理创新,要靠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转换。知识转化为企业效益和社会生产力,必须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前提和动力。这就需要企业构筑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能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精神的机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引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这既是创新的外在压力,又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使企业面向市场、按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要创新投资机制,变投资主体单一化为多元化,让企业真正根据市场情况开展投资决策运作,并承担向知识转型的责任和风险;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变企业的附属物地位为法人地位,使企业不但有向知识转型内在需求,而且也有可能自我发展;创新分配机制,变单一按劳分配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激励企业家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和风险机制等等,以增强自身适应能力,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彻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重生产轻经营、重企业内部轻外部市场、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重质量营运轻知识管理的缺点,合理配置资源和企业管理,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随着管理机制的转换,管理模式也应作相应的创新。知识经济强调柔性管理和灵活运作。这就要求企业由传统的僵化管理模式转向动态管理模式,即制定适应环境发展变化的战略和策略。权变理论认为,管理者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环境的“可能原则”、“最好领导方法”与“最佳化的管理模式”,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和调整战略和策略;采取随机应变,“在不同情势下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确立“以变应变,因地制宜”,在动态中解决问题;强调权变地选择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发展管理组织;因人而异地激发职工,有效地实行动态管理,使企业的发展与外部环境诸要素,如市场、资金、技术、资源等状况相适应。动态管理强调企业发展战略与环境变化情况的动态适应性,以增强企业随机应变能力,要求密切注视和掌握环境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向决策管理部门输送、反馈各种情报资料;并在实践中不断对战略的实施和成效进行评价、控制和调整,实行动态、滚动的战略模式。但是,企业对外部环境也不是无能为力地被动受制,人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对环境施加影响,使之朝着对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思维方法和观念创新

管理机制和模式创新,核心在于思维方法和观念的创新。当今,在高度发达的数字网络化基础上,企业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营销模式、组织管理模式、现代生产模式。诸如电子商务、无纸办公、分布式管理、精益化生产、辅助制造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都要求管理创新。而管理创新则立足于创新性思维。所谓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限制,从特异的角度观察问题,提出全新的创造性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法,则是把过去积蓄的情报、知识、技术进行重新组合、改编,用过去不同的做法进行再创造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往往能使决策者发挥其创造性,制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正确战略,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效用。

创新思维有利于打破僵化的、陈腐的、落后的旧观念,建立一系列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观念群。各种新型观念之间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动态性立体网络群。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是观念的基础和渊源,同时,观念对现实又具有能动作用。当今,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三大变化,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工业经济型向知识经济型转变。改革发展的实践呼唤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观念变革和创新。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从传统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树立“国际竞争意识”、知识科教兴企意识、“创新意识”、“竞争、风险意识”等等。

3、管理组织和工作方式创新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求组织制度完善,职能分配的统筹规划,而且要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整合到整个管理系统。传统组织结构特点是以内部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管理人员按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不同层次各司其职,因而长期来形成金字塔式的集权控制模式。它是适用于建立在机器制造技术基础上的专业分工为特征的大批量生产体制的运行。这种层级多、分工细致、关系复杂、强调行政命令控制、僵化的科层制递阶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随着兼并、联合,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信息沟通日益复杂,耗费在管理层次之间的协调精力增加,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降低,管理交易费用剧增。居于塔顶的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受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市场的需求。加之,知识产品的生产、应用与分配,主要依靠人脑智力的发挥,工作流程简便、灵活,易协调,无需庞大运作机构。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悄然掀起以“团队”为核心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变革新潮。正在兴起的“企业(或公司)再造”和“中层革命”被喻为第二次管理革命,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横向网络化、组织管理柔性化和团队组织的工作方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组织模式演变的大趋势。“知识智能化”和“信息沟通网络化”又为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西方国家近年来出现的“沟通与合作”、“零层管理”、“知识型企业”、“计算机企业”、“虚拟企业”、“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等新型企业组织,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组织变革、创新的具体形式。新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在于,打破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强调速度和反应、灵敏和效率、注重平等和尊重、主动和创业精神,通过重新整合组织要素(或工作流程),提高组织的适应性,组织创新的势头方兴未艾。我国企业可借鉴国外经验,从实际出发,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

4、产业技术和结构创新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迅猛地袭击着本世纪所有的产业。一些耗竭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夕阳工业”将逐步由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等“智能工业”所取代,新知识融入高新科技的研制与应用,并对传统产业进行软性化和智能化改造,不仅发展了一批新兴产业,而且也带来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使产品提高知识和科技含量,推进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知识经济的来临,使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信息产品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1996年,全球知识、信息产品(如芯片、软件、电脑等)的贸易额已逾7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10%以上。而我国199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5.3%,相距甚远。此外,知识、信息、高科技还广泛渗透到金融业、商业和运输业等,极大地提高这些行业的效率。总之,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面对着全球性技术和产业革命,我国技术、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转移和发展相对滞后,甚至连7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扶持的电子制造业的产品层次低、效益大幅度下滑。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从观念到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跳跃式的发展,迅速实现技术和结构的升级和创新。

5、关键是企业家的创新和对智力劳动者的智力开发

人才是企业走向知识经济的关键。而企业人才的核心是企业家。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早已将创新作为企业家的重要职能。他认为企业家是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建立新的生产函数的人。因而企业家必然是创新者。是否创新,这是企业家与一般管理者的差别所在。企业家的贡献在于对旧的均衡体系进行“创造性的破坏”和跨越原有范围的开拓创新。通过企业家不断进取、创新和不断承担风险,能为企业带来一种超出日常工作之外的贡献,即企业家的创新利润。仅此而言,企业家是创新的无形资产。企业家的无形资产是创新利润的重要源泉。美国现代管理学也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是企业向知识经济转型,并获得经营成功的关键。

我们不能把企业家与一般管理者混同。企业家除应具备组织经营能力等基本素质外,还应具有自身的特质。他必然是企业效率的创造者,市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开拓者,具有创新和竞争意识,善于和巧于经营管理,能够运用个人专门知识、智慧、智能和丰富的经验,真正为企业带来发达和繁荣。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表明,企业家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要素之一。但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者阶层从质量到数量都离发展需要相距甚远。从世界竞争力指标排名看,我国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从事国际化经营的经验指标,分别排第45和44位。当前我国比资金、市场更缺乏的是高级企业经理人才。企业家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最大因素。当务之急是从制度上使企业经营者职业化,并真正向企业家过渡。

标签:;  ;  ;  ;  ;  ;  

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